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哲学

水的哲学意义论文优秀范文【实用4篇】

“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蕴含着水的的深刻哲学意义。以下是百文网小编整理分享的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篇1

小议自然观之水的哲学阐述

一、水之辩证

被誉为中国自然辩证观之经典的《易经》中的“坎卦”是与水相关的描述:“水流而小盈”,即指水是不停地流动、变化的。《论语•子罕》中记录到:孔子面朝东逝的河流,感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处孔子借河水的流逝,抒发了时光如河流一样稍纵即逝的人生感慨。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将《论语•雍也》中记载的孔子著名的“知者乐水”论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他将“知者”的品质比喻成如水一样“周流无滞”,即永不停止地流动。孟子在《尽心上》中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意思是,君子所追求的“道”,和流水的特性联系了起来。以上皆表现出水之无常万变,水之川流不息,是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关于运动的理论。而老子之“上善若水”论,却也表现出水之不争的静止态。庄子在《德充符》中,他借用孔子之口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此处乃是庄子关于水的静态即“止水”对人的启示。他在《庄子•外篇•刻意》中关于“养神之道”的理论中说道:“水之性,莫动则平,故曰静而不变,快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之谓养神之道也”,也就是说,他认为“养神之道”应该与平静的止水一样。这些论述都表达和完善、深化了中国哲学自然观中水在“动”以外还有“静”的辨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他认识到了水的力量须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负载起大舟。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水积则生吞舟之鱼”,“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因此,“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在这里用水之由小到大的过程隐喻人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孙子的《行篇》中也表达了关于借用水的力量说明战争中所要坚持的爆发性强大力量:“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此处,关于“积”的概念,是对水由小到大的规律的科学认识。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此处表达了道家哲学中“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自然法则,展现了古代中国关于量变与质变的辨证观。

二、水之喻德

中国古代的哲学中,以自然观来修养德性,同样也离不开“水”的痕迹。《淮南子•原道训》第十七部分中写道:“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在《管子•水池》中可见,杂家管仲学派以德喻水,指出“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老子在《逍德经》第八章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是指,至善之人如水一般。水之善在于以自身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于众人皆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被认为是老子“上善若水”人生哲学的总纲。他认为,“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如此一来,老子将此水之至善的品质用以教导人们,以朴素的自然观奉劝人们应做到如水一般,居住时选择深渊、峡谷等别人不愿意到的艰苦地方;心胸则应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邃;待人应像水般有着滋养万物的无私和仁义;言语时,要像水养万物一样诚实守信;做事时,要像水一般尽力去做对万物最好的事;行动时,应像雨水一般适时地行动,把握时宜。老子亦说:“知其雄,守其雌,天下为溪。天下为溪,常德为高。知其荣,守其辱,天下为谷。天下为谷,常德为足。”又说:“上德为谷。”“溪”与“谷”皆为流水和储水之地,却也是相对平地、山地而言,地势最低的地方,才得以蓄水,因此老子言下之意是人的德性应像天下的河流、小溪一样,安守卑微,却成就百川。最高的德性就像拥有山谷一样的气概。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当时和后世人们的思想影响甚深甚远,他将以“水”为精华的自然观融入到人生观中,将水的品性作为人的道德培养的标准,以育人于无形之中,使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同样以如水一般源远流长地影响着中国政治、文化

三、以水为政

中国哲学的自然观不仅对育人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古代君王的统治制度以及理念上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引导,而大部分重要论述都以水为例进行。孟子在论说仁政主张时多次以水为喻。他用水之“就下”的特点来论说“仁政”的重要性。他在《梁惠王上》道:“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又在《离娄上》中道:“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诸侯如果能够实行“仁政”,民众必然纷纷归顺。“仁之胜不仁”就好比“水胜火”,在治理国象中仁政必然要胜过暴政。在孟子这里,“水”是“仁”的象征。荀子在《王制》中最先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君民关系论,同样是借用水的强大力量作比喻。而发展了西周“防民之日,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治国思想的典范。这些都是对于中国自然观中“积水而为海”的辨证理论的深刻认识和运用。墨家则用水的特性来说明了“兼爱”的可行性。他认为造成家、国、天下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人们不相爱,彼此互相憎恨、互相残杀。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惟有实行“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天下太平。他认为“兼爱”的做法,有利于天下,亦容易做到,但之所以不能施行,乃因其执政者的不接受。墨子指出:“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子还用水为喻,论证尚贤的主张:“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是故溪陕者速涸,逝伐者速竭”。君主要像江河一样拥有广大的胸襟,广纳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否则国家便不能得到长治久安。从《吕氏春秋•十二纪》关于冬季的记述中可以看出,“水德含义的主要方面是要求君主能够注重道德修养,如同水滋润万物一样施德于百姓。根据冬季闭藏的特点,君主还应做到节制个人欲望,减少对百姓赋税摇役的征收,注重与民休息,发展农业生产。”综上所述,中国哲学中的自然观乃是一种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自然观,而其很大一部分是与对“水”相关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和自然辨证观。“水”的哲学从中华民族对于生命本原的探索为始,在各大哲学家、思想家的思辨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并且潜移默化地将水之品质融入了人之德性中。以“水”为精华的中国自然观逐渐渗透于国家政治治理当中,使中华文化更加充满了人文色彩。中国的自然观,不仅是哲学家们对自然的探索中获得的重大成果,亦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甚至当今国家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蔡崇华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下一页更多精彩“水的哲学意义论文”

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篇2

《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鞠芳

摘要:由老子上善若水的道学开始,分析水“谦下”“善下”“柔德”三方面,结合水的品质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学习之中,突出显示要做一个如水一般清澈、坚韧、为而不争的“侠”者。关键字:老子、上善若水、人生哲学,是人通过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生命。生命依赖水而存在,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类试图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做出反映的过程,这就促使哲学的形成。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很多哲学先贤都将水作为哲学本喻,通过对大江、小溪和农田周围的灌溉沟渠中的水或对雨或降雨形成的水潭的思考和冥想,找到了对生命基本原则和社会伦理价值的理解。水的哲学意义,并不只影响于古代,水文化里所蕴藏的知识和所引发的启示对于我们现代人和社会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的真谛,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在现实万物中只有水“几于道”,具备了“上善”的特质。生活中,人往高处走是为常理,可水却大异其趣,往低处流。水不仅甘处其下,与世无争,而且

随物赋形,顺势趋时,随遇而安,无欲无己。它纳百川而不厌其多,收细流而不弃其小,渊深静默,虚怀若谷,“知其雄,守其雌”“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故曰“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一、上善若水的人生意味 水是生命之源,以不同的相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无色无味,在

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道家学说认为,水性绵绵密密,无孔不入,微则无声,巨则汹涌。善利万物,却又隐忍坚韧,极尽变化,于阴柔中突显阳刚,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老子所说的“不争”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老子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来教育人们要效仿水的不争精神,做到“为而不争”。老子以水育人,说做人就要像水一般,做一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虽然做了许多的好事,但依然能够保持“谦下”的美德。 这样的品性不禁让我想到“君子”。何谓君子?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浑浊,但依然能够保持“不染”、“不妖”的品质,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目标,坚信自己的理想,为之付出不懈之奋斗。

但我却更加认可这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之说相对于我们有一定距离,我想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德却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做一个如水一般的君子,为而不争,虽然说不上真正的“善利万物”,但较力之所及,能够助人为乐,也不枉学过老子育与水之中的道学。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说:“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

以成为百谷王。老子认为一切强大的力量都是逐步积累起来。水并不抗拒外界的力量,而是通过“善下”来逐步吸收外来力量,不断强化自己,总有一天从量变到质变。老子认为水所体现的“处下”的品性十分可贵。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见大多数人的行为处事与水正好相反,殊不知“高出不胜寒”,看上去威风十足,实则却要时刻战战兢兢、饱受严寒,处于危机之中。我觉得水的这种“善下”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突出显示分则弱,合则强,团结合作的处事道理,小小的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可成为汪洋大海。从古至今最大最强的莫过于高山大海,做人应该像高山大海一样,拥有纳百川、聚细壤的胸襟和气度,不要刻意在乎别人的缺点,包容团结,积极进取才能有所作为,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 四、柔弱胜刚强有人认为水的确有谦下,善下等高贵品质,但一味的“善下”、“谦下”、忍让退避,岂不是随波逐流,没有翻身出头之日。但老子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于天下之至坚”

由此可见,水表现出“柔”的性质是只是水的表面,其本质却是柔中有刚。李白曾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千古绝唱,想象一下那种“抽刀断水”的豪兴,却也让人兴奋不已。虽然不曾有李太白怨天愁地的纠结情怀,但这句诗却充分体现了水的刚柔互济,同时揭示柔能克刚本质。而水集“柔”于一身,“柔”正是老子所推崇的一个重要人生哲学。“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水集“柔”于一身,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水,至柔也,金,至刚也; 水能穴之,金有损而水无损,是攻刚强者,莫之能胜于柔弱也。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正所谓“滴水石穿”、“抽刀断水水更流”都说明了此观点! 柔是水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并不是通常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是其中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力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出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 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进退, 就已经是有所作为, 而且是最好的作为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正是老子倡导“无为”的最主要目的。老子所讲的“无为”完全是在强调应“善为”,即应善于用“无为”的方法去作为, “无为”只是善于作为的人用来达到“无不为”这个最终目的的最佳手段。五、上善若水,如水人生水汲取了海纳百川的宽容。即滋养万物而非薄彼此、深邃厚重而浇灌大地、广阔绵长而养育众生、不择细流而能成深大。故而为人当有海的胸怀而与人为善、容人之长而非嫉贤妒能、纳人之能而非狭隘偏激。水涵盖了滴水穿石的坚韧。即千回百转而奔流不息、滴水穿石而雕凿大化、荡击岩礁而铸就奇丽。故而侠者必定乘顺境而不狂骄、入困境而不沮丧、遭险境而不惶恐、遇逆境而不放弃。 记得在金老爷子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言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柔”体现在人性上便是一种韧性,只有具备韧性的人,才能屈能伸、游刃有余。人生退一步,则海阔天空,所以,正是柔韧才表现了人格中的真正力量。 水为至善至柔至无形;无论外力如何变化,水则永远顺势而为,不予抗争,但万物规律刚不可久,盈不可守,一旦外力减弱,水则锐不可挡,汹涌而至。在老子看来:水的柔弱只是表面。它遇石则绕、遇堤则停、入渠而顺,它永远都只卑下的向着低处顺势流去,好像不懂表现、不懂逆反。然而,它也并非无能,更非甘愿受人摆布。它只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当它的承载超出它的极限,你会看到,它将无所畏惧地释放出它惊人的力量。它能在瞬息之间冲坝毁堤,将山川夷为平地,也能以弱小之身凭着坚定的毅力滴穿磐石,无所不能,纵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无法阻挡它力量的爆发。人生如水,就要做到谦退,礼让,坚韧,能屈能伸。但只有这些却依然不够,一味的退避并不是长远之计,必须要寻找对手的弱点反攻,所谓的柔能克刚也是这个道理。其实水的谦下、善下、柔德并不与老子的清静无为相违背。清静无为并不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一切各安天命,不去奋斗抗争。老子的无为实则是善为,是去寻找一种合理方法的有所作为。

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我不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但这几句话用来形容水却也十分适用。特别是为国为民之心,水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奉献,没有一刻停歇。无论贵贱贫富,只要肯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一些事,也便称得上“侠”。孔夫子曾说: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这一句大有道理的话,便将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形象的概括起来。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追名逐利,一生在权利中度过;有的恬静淡薄,沉醉于田园山野之中。范蠡和文仲的事迹值得是人们永久争辩。有人说范大夫当然聪明,选择悄然退隐,得与载西施于五湖;也有人认为像文种那样拥有“至死不变”的气节更加难能可贵。水具有种种美德。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世间万事万物,无水便不能生长。但是它却自然而然、默默无闻,从不自矜、不自夸,不需要人和万物的感恩戴德,这也正应了老子“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之天道的品格。老子认为,水的存在只是为万物造福而来,以其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及万物,甘于处于卑下的地位,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从来也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最高尚的品德就犹如最平凡的流水。我觉得文种所坚持的就是一种如水的人生,但他明知留在勾践身边并没有好结果,但他还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尽量为老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这不正是一个如水一般的君子?

虽然这些离我们很远,现代人们也不必做这种“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佩。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时刻谨记“上善若水,如水人生”,便也可成为一个“侠”者。参考文献:1.陈鼓应:《老子主译及评价》,上海:中华书局,1984年,第33页;2.王弼(公元226-249):《老子注》,第二十七章,16页;3.朱晓鹏:《智者的沉思:老子哲学思想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看了“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的人还看了:

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篇3

摘要:“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持有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与道理,历来为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本文从介绍“上善若水”的内涵,来解析处世哲学及时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善若水

一、 浅析“上善若水”

近几年来,学习国学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文化,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是中国人之所已成为中国人的学向。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流传开来的经典,如“四书五经” 《老子》、《庄子》、《史记》、唐诗、宋词,也包含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及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学习国学的且的在于: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及对人生的启迪作用。

老子: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道教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中国以“道光养晦,有所最为”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就是受老子人生哲学的影响。老子的《道德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短短五千言,玄达数干年,蕴含着闪光智慧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分上、下两篇,在开篇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称为《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称《德经》,讲的是处事的方略。

我非常喜爱其中的“上善若水”这一成语。“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古人的话一字概括多种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人们理解不同,说法不一。我们在正确理解古人所言的真正意义时,须将前后相关的词语,略省语句、引仲意思练习起来理解,方能领悟作者的本意。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善于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争天下,论长短,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若水”:故水名,即今雅袭江,古时称“若水”。

“道”: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于道”:“几”非常接近,达到符合自然法则。

这段话的意思;最接近于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从而有利于万物的生长,但它却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因此也最接近于“道”。

水具七种德行,既水性与人性最和谐的统一:

“居善地” : 人应像水一样,善于选择下位而居。

“心善渊” : 人心胸应该像水一样浮尘幽静。

“与善仁” : 待人应该像水一样真诚友爱。

“言善信” : 说话应该像水一样准时守信。

“政善治” : 做事要像水一样周旋调和。

“事善能” : 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潜能。

“动善时” : 行动要想水一样飞把握时机。

老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世间万物争高下,总是处于人们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正道,能达到美好境界。

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即以水至柔的特性对比;但水也能至刚,自古就有水滴石穿的典故,石头何其坚硬,水能穿石,可见水的柔中有刚;水又是至韧的,李白有诗言“抽刀凿水水更流”,宝刀可削铁如泥,却无法阻凿涓涓细水,可见水长流部凿之韧,水至洁,能与万物相客,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一个胸怀高远的仁人志士所应具备高尚品德。

二、处世哲学

老子的“上善若水”处世哲学,从水的品格中道出了一连串的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无疑为世人立身具有身份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各种欲望层出入不穷,不断冲击着道德品质的标准,人们不断被抑郁束缚理智,让狂妄丧失善的本性:“上善若水“,如老子所言,世间的万物,刚柔相济,阴阳相生,这才是最完美的物质世界,做人就应该如水一般,让心宁静、都江堰上就有“上善若水”四个字,自李冰横跨两千余年,为天府之国被连绵也无怪,提为“上善若水”,借水喻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应该做上善之事。我认为,“上善若水”就今日而言,其现实意义如下:

1.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水是自然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报基,它穿行于万物之间,滋育,惠泽万物,永远卑下的向低处顺势流去,不懂表现。不是它无能,甘愿受人摆布,而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以弱小之躯,坚定的毅力滴穿磐石,无所不能,是人意志力的一种体现。

2.水溶与万物而不争

水是万能溶剂,它滋育万物的同时,却不与万物、自然争高下,论长短,不正如世人应淡泊名利吗?

3.随遇而安

遇石则绕,遇堤而停,入渠而顺,与人的随遇而安不谋而合,适环境而生存,以自然规律而行事。

4.水的灵活性

水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因物随行。遇冷成冰,遇热成气,在方则方,遇圆则圆,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如应对,变通而不伤毫发。做人也应如水一般,学学它的灵活。

5.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6.水的公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浮,做人应如水般:以宽容仁慈之心待人,以“水滴石穿”的毅力面对一切困难,善于把握时机,学会明辨是非,可与不可,不行违规越礼之事,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为万物服务,不求回报。

无疑,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修养和立身处事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水的哲学意义论文篇4

管理哲学:像水一样管理

本文着力于实战的角度出发,力求用水的生存和处事方式,来揭示其蕴含的管理哲学。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和经营人心,管理的辅助工具是沟通,通过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有效地沟通,实现团队创造价值最大化。通过水哲学解读,可以不断地修炼领袖品格,让更多在管理岗位的职业经理人受益,务实做人做事,提高含金量的同时,着实解决团队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世界上有一种无私,它滋润万物而不争功;世界上有一种默默无闻,它奉献却不张扬;世界上有一种无畏,它勇敢地流淌到任何地方;世界上有一种大智若愚,它拥有超凡的智慧;世界上有一种温顺,它犹如谦谦君子般儒雅;世界上有一种凶猛,它可以吞噬高山平原;世界上有种变通,它可以绕过高山险阻;世界上有一种壮观,它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世界上有一种坚持,它可以忍受寂寞数十年如一日;世界上有一种爆发力,它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我喜欢水的善良,滋润万物而不争功;我喜欢水的胸襟,因为它的海纳百川,才会容纳江河湖海;我喜欢它的韧性,之所以有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才可以做到水滴石穿;我喜欢水的谦卑,这样它做到了大地的接纳和肆意流淌;我喜欢它的无常,因为水是无色、无味、无形、无势的!

水蕴含了无限的管理哲学,下面让我们一一解读下: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管理者的胸怀及品格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得出结论,地球上绝大多数面积被海洋占据,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它处在地平面的最低处,大海拥有谦卑的态度和包容的情怀,才能让江河湖川奔流到海。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何尝不是如此:首先要具备博爱,用宽广的胸襟去包容你的下属,因为你要面对的团队成员形形色色,要容纳那些你所不喜欢的人,记住用人之长,必容人之短。其次,用一颗谦卑的心态去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批判,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定是在质疑和争议中蜕变而来。最后,学习大海的低调,它知道自己浩瀚无比,却永远都是不张扬,乐此不疲地迎接着每一条河流的到来,大海更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低调的实力派自然会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作为管理者应具备上善若水的品格,职场中对上对中对下均需厚德载物,不断地学习中厚积薄发!

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管理者的做事态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涛涛江海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正因为点滴的积累,才形成波涛澎湃的江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语告诫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忍不拔最终才能达到目的。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学会管理的艺术,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善于团队管理,古语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因为一切的变化来自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切莫改变它的轨迹,欲速则不达!

管理者必须要经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漫长摸索过程,才能练就过人的管理造诣,驾驭超凡的团队运作能力!

滴水不漏也是一种行事风格,制定团队计划要做到周密谨慎,一场活动的成功,往往在筹备期就能看出结果,针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是否都检查到位,活动的方案决定活动质量,方案多出自计划期,计划期既是我们常说的筹备阶段,此时方见管理者运筹帷幄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时刻都要对下属进行督促和工作跟进,检查下属工作的时候不要含糊,执行领导职务不打折扣,不要像例行公事一样,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工作跟进。

三、水滴石穿—管理者的韧性及毅力

自古以来形容一个人的坚持和毅力,莫属水滴石穿的言词更恰当,看似微弱毫无威力的水滴,它用时间见证了持之以恒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在滴穿石头之前所经历的寂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修成正果。其实水在没有穿透石头之前并不敢相信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不断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让它滴穿了石头。试想当今的人们,多少人失败在坚持上,当成功咫尺之遥的时候选择放弃的失败者又有多少?当我们选择逃避和放弃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水是怎么做的,目标和现实面前你不要认为自己很渺小,很无能为力,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专一,事业和人生一定会有所建树。水的成功让我们再次感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蕴含的道理。

作为管理者,需要水滴石穿的这种精神,让水带领你我思考,让水的这种可歌可泣的毅力指引我们的执着。如果用这种精神来研究管理,专一并做好管理这件事,这个类型的管理者在管理领域定能有所成就!

四、水至清则无鱼—管理者的管理风格

此语解为: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水清无鱼” 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大多数管理岗位的角色,完美主义者占大半,对下属的要求过于严格,目标期许过高,上下级缺少沟通的话,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职场关系危机,处理不当,会造成沟通障碍和沟通陷入僵局,身为团队的管理者,对待下属不要过于苛刻,只要不犯原则性或不可挽回性的错误,说教达到反省悔改目的即可。管理者还要懂得知人善用,挖掘每个人擅长的特点,调节及安排做相应岗位的事,这样团队成员发挥了效能,又找到了自己的专长,这样经营团队才会盈利。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实在管理者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管理者是水,鱼儿好比团队的成员一样,身处化妆品行业的人才济济,他们或资深亦或大牌,请允许他们张扬,再允许他们锋芒,既然他们是鱼儿,管理者就要学着像水一样去接纳,去包容,去感化,去改变他们!

五、饮水思源—管理者应有的感恩之心

人生漫漫的长路中,充满了无限变数,布满了未知的险阻,需要经历若干的困难和挫折。当你遇到困惑迷津,当你遇到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当你厌倦这现实的世界时,有一种纯粹的帮助,这种帮助不记任何回报。他们的援助之手使我们度过了困境,走出了低谷,认清了自己,明确了前方的路,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这些人你是否还记得?有没有好好的感谢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别人的帮助不是必需品,饮水思源是一种感恩,感恩曾经给你帮助的人,哪怕再微弱的力量,都值得你铭记于心。

管理者应该用“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常思“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圣训,管理者执行之路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或者遇到过瓶颈,亦或者犯下过错误,只要我们勇敢的和团队挺下去,一切管理问题都不是问题。对待团队成员要记得:感恩他们的支持,感恩他们的不离不弃,感恩他们的全力付出,感恩他们的高效执行。同时感恩曾关注、曾帮助、曾指点、曾教诲你的每个人,他们给你动力,给你激情,给你重生的机会!

六、冰出于水而寒于水—管理者带团队标准及态度

同一物质因为环境的不同,产生极大的物理变化。水因为气温的临界点而结冰,说明水是顺势而为的先驱者,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去适应环境,直到顺应环境为止。冰出自水,但形态和密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冰比水更具杀伤力和破坏力,如若不经历那刺骨的寒冷,哪有坚若磐石的冰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自我改变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魄力,它的蜕变过程犹如毛毛虫的垂死挣扎,才实现蝴蝶的缤纷多彩的生活。

管理者在带领和培养团队成员的时候,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彻底的传授,严格训练和要求出色的优秀成员,有朝一日超越自己的成就和造诣,培养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胸怀。

管理者启示:职场的过程是不断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脱胎换骨的历程,这番滋味只有经历才可体会。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必定煎熬过蜕变的痛苦,反思中求变,变则通,通则达!

七、水中捞月——管理者的务实意识

此条成语阐述一群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漂亮就去捞。虽然猴子们很有方法,也能团队作战,又很努力,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费尽百般周折终发现是倒影,导致团队情绪很沮丧,失去奋斗的动力。故事浅显易懂,折射出这样的道理:首先,猴子团队的努力方向是错的,再努力,结果也是徒劳。其次,猴子团队目标是一种假象,犯了战略性的低级错误。最后,猴子团队的领导者缺少阅历和常识,分明是水中倒影的月亮,却异想天开的认为是真的月亮掉到水中,十足的文盲。现实生活中,说明人易被现实的表象所迷惑,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作为团队领袖型人物,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常理思维,散发错误的指令而导致徒劳,这是最大的营销成本!

身为一名管理者,要具备睿智的头脑,看透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才不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同时,制定清晰的、可实现性的团队战略目标非常重要,管理者要打造的是狼性团队,而不是猴子团队。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八、水无常态,兵无常势——管理者对事物的应变能力

水无常态,说明水的善变性,面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物质的应变速度和应变能力。水呈现的方式千变万化,小溪的安静,瀑布的壮美,江湖的奔涌,泉水的动力,大海的宽广浩瀚。它遇寒变冰、遇热沸腾,经过人们的智慧加工可变成酒、饮料,水还可以变换自己的形态,根据不同容器的形状来改变自己的形态。兵无常势,打开战争历史的大门,我们仿佛看到诸多战争场面,手掌帅印的将领出奇的排兵布阵,整合各种资源,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打赢战争的举不胜数。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超乎你所看到的,甚至超乎你所想象的,当身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人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处事和生存方式,快速适应环境是人的一种稀有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四通八达的人物,因为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团队成员,他们或许家庭出身不同,或者教育不同,或者性格不同,或者价值观不同,或者处事风格不同。管理除了人性化之外,还要灵活的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一种管理方法试用到整个团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万变应不变,这点是管理者需要重点修炼的项目之一。

九、背水一战——管理者的魄力及决心

纵观中外战争史,发生过无数的战场厮杀,有战争必有输赢,有战争必有死伤,有战争必有涂炭。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率领由老弱病残组成的部队,抵抗少于项羽军队若干倍的精兵强将,但结果却是韩信打赢了这场战役。因为韩信统领的部队,背后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这种地理环境下,面对敌军没有退路,由此激发出每个人求生的本能和强烈的求胜欲望,所以战争史上便有了著名的背水一战。作为一名管理者,想把团队带好,一定要具备激发团队潜能的本领,千万不要小看潜能的威力,平凡生活中人所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每个人未开发的潜在及未显现能力超乎想象。

案例分享:本月17-21日于宁波象山,MCC与唐三彩(象山店)开展了一场大型的彩妆秀推广活动,本人协同总部的其他四位老师,并从代理商团队中挑选十一位优秀彩妆师前往执行活动,所有人对于销售任务都是有很大的质疑,之所以有质疑或者对任务完成没有信心,是因为本品牌在整个浙江省之前未有超过十万的促销业绩,并且是单店活动的前提条件下,在活动前的动员会中,明确任务指标并分解到小组,同时做活动优势分析,让每个人对活动任务充满信心,保证出师有利;同时赋予和塑造团队的荣誉感,战士为荣誉而战,如果完成销售任务,活动业绩将成为品牌历史性的里程碑;再者就是激发出所有人的对活动任务完成的激情,让激情转化成动力和积极行为,贯穿整场活动;最后和团队患难与共,我信奉的经典信条被团队喊成口号:“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的兄弟!”作为全品项为彩妆的品牌,其中周六全天下雨的条件下,活动以二十三万的优秀业绩而圆满落幕,同时刷新唐三彩200家连锁系统单日单店销售最高纪录。

管理者采用适宜的压力,恰当的方法,因人而异的潜力激发策略,让每个人对潜能开发充满无限的热情,乐于去探究,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提高团队内最薄弱的链条环节,弥补水桶定律中最矮的短板,从而团队的战斗力才会强大起来。与团队去创造无限的不可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与团队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把可能的事情做的更加完美!

十、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管理者的居安思危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记载着每个帝国的统治和衰落。打开历史的大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大唐盛世时代,国家经济和军力空前的繁荣昌盛。一代名君唐太宗的政绩值得当今每位执政者学习、效仿,唐太宗时刻清楚自己是舟,庶民为水的道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格言实际出自荀子,被唐太宗使用并发扬光大,真正的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情,他们才会回馈于朝廷政府,但是当不作为或者昏庸无道充斥的时候,统治者危险就到来了,所以只有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作为一名聪明的管理者,日常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并要时刻的居安思危,给自己营造危机感,因为你有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处心积虑的想上位,要想立足不败之地,需要源源不断的学习力,不断修炼领导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关注团队的需求并满足它,勿败在德不匹位上。管理大师们无非比我们做的更多、坚持的更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多数人不及而已!

本篇文章构思已久,总想把水的生存和处事哲学写成文章,多年后终于完成心愿,落稿之时仿佛心里漂浮的磐石落地,本文采用了水的做人做事智慧,结合了励志成功学,讲述潜能激发的重要性,运用古语今析的讲解方式,简明扼要的描绘了管理者的心态及做人的哲学,强调带领团队的管理方法,抛砖引玉的指引营销思维,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提供宝贵建议!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哲学】热点

【哲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