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哲学

哲学中运动的论文【通用三篇】

身体是动物性的,是直接感受外在世界的生物体。运动是身体本能的行为之一, 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是生存的基础。以下是百文网小编整理的哲学运动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中运动的论文

哲学中运动的论文篇2

摘 要: 身体是动物性的,是直接感受外在世界的生物体。运动是身体本能的行为之一, 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是生存的基础。身体运动成为了人类获取自然信息的前提,每一个行 为方式下都必然隐含着身体运动的基本因素。从身体行为的考察中逐渐揭示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建立起属于体育运动的哲学观念。

关键词:身体行为;体育运动;动物性;思想性;裸露;哲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9-0016-04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ort Philosophy from the Human Physica l Behavior

LIU Xinran,ZHOU Caiy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 Jiangxi China)

Abstract: Body has a primitive feature which directly experience the outside world. Movem en t is one of the instinctive behaviors and innate ability of body and the foundat ion of survival. Physical movement has become a prerequisite to access to natur a l signals and every behavior has an implication of physical movement. This pape r reveals the sport philosophy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hysical behavior andestablishes the concept belonged to sport philosophy.

Key words: physical behaviors; sport; primitive; ideological; exposed; p hilosophy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生存演化过程中所留 存下来身体运动的形式反映,是一些涵盖了对于人本质精神的行为现象,是身体本能中所引 发过剩的精力发泄,是在思想支配下带有锻炼自身能力的文化习惯。身体行为与体育运动的 纠结是发生在人类身体进化过程中的本能努力,是野蛮文明中的纯真情绪。身体行为与体育 运动的交融就发生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让我们在对身体行为的考察中逐渐 揭示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建立起属于体育运动的哲学观念,让身体成为蕴藏体育哲学秘密 的实物存在。

1 身体的动物性――体育运动产生的前提

身体的动物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吃饭、睡觉、发育、衰老、运动与性交都是生命活动 所必须的过程。人既有身体,也是身体,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身体的代名词。在动物行为中 ,人与身体可以划上等号,身体就是人类生存的一切指标。人类有着与动物一样的身体,都 是那样充满活力、健康、自然和纯真的肉身堆积,身体成为人类唯一能感知现实世界的实在 物。“身体召唤着我们对自身做出阐释,对其作为神秘难解的谜的存在进行解释学意义上的 探讨。”[1]解释身体首先必须从物质化开始,身体是动物性的,是直接感受外在 世界的生 物体,身体与自然界进行着物质交换,身体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界是身体获取营养的唯一 物质基地。人类对于自身的身体,从一知半解开始逐步探索和研究,现在已经在解答生命的 原始密码――DNA,人类对于身体的构造了如执掌,身体早已经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 研究对象。身体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匮乏了、虚弱了就要 进行能量补充,充盈了、剩余了就要进行能量排泄。身体是肯定生命存在的证明,能量交换 的快慢和多少都能反映在身体的机能当中,健康的身体预示着能量交换的通畅,病弱的身体 显示能量交换的淤滞。

身体是追求生存最积极的生命体,生存是最为基本的,生存需要身体,身体需要健康, 所以就需要有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体育运动代表了身体健康的有序行为。健康就是能量的 过剩,就是身体需要发泄以寻求能量上的平衡。健康是快乐、积极与肯定自我的表现,它是 具有暂时对抗自然能力的力量炫耀,体育运动就是身体健康达到极致的表现。体育运动是一 种快速消耗身体能量的过程,消耗就需要补充,从而促使身体从自然界大量摄取氧气、食物 和水,加快了身体与自然能量交换的过程,这样必然使得身体的能量摄取大于消耗,多余的 能量促使身体逐渐强壮,健康的身体成为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果。身体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 不仅身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且身体静止也需要消耗能量,虽然只是存在快慢和多少的差 别,但是带来的结果却不一样。运动使得关节、肌肉、韧带、细胞和器官的功能得到加强; 静止使得血液淤滞、肌肉萎缩、身体机能在静态中逐渐老化和下降。身体需要健康就需要运 动,动物也是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身体能力。身体的动物性就是人类最为原 始和本能的身体,寻找健康的身体就是回到运动的身体,体育运动是人类自己发明的保持动 物性最实际的身体行为。“体育能保持人类的野性,呼唤勇气和力量,使身体回归本能的运 动。”[2]体育运动是肯定人类身体动物性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结果。

2 身体的思想性――体育运动真实的思想

乔治・巴塔耶[3]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表达某些刻骨铭心的痛感和 快感 。”动物的世界是直接和真实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和多彩的世界,是充满现实和幻想的 世界。人有思想、能思考、会说话,于是哲学家将人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从此身体与 灵魂二元对立的斗争开始了,两千多年来身体一直处于这场争论的下风,身体成为灵魂压制 的对象。柏拉图主义成为罪魁祸首,身体对于智慧、真理和知识来说是一个障碍,柏拉图显 露出对于身体的敌意。柏拉图[4]认为:“因为带着肉体去探索任何事物,灵魂显 然是要上 当的。……我们要接近知识只有一个办法,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 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这样身体就成为了柏拉图主义的反面价值,是被批判和 抛弃的对象。于是在长期的哲学观点中就形成了“身体是短暂的,灵魂是不朽的;身体是贪 欲的,灵魂是纯洁的;身体是低级的,灵魂是高级的;身体是错误的,灵魂是真实的;身体 导致恶,灵魂通达善;身体是可见的,灵魂是不可见的。”[4]身体受到伦理道德 的压制, 陷入哲学的漫漫黑夜。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身体需要证明它的基础性,没有身体的灵魂只能 是虚无的幻想。于是维特根斯坦[6]反驳道:“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图画。 ”身体应该成为灵魂的决定性基础,抛弃身体只能是自取灭亡。尼采[7]也曾经谈 到:“我全是肉体,其他什么也不是;灵魂不过是指肉体方面的某物而言罢了”灵魂是身体 的附着物,身体不存在灵魂也将消失,身体是比灵魂更值得琢磨的思想。

灵魂思考的基础是身体,可是身体的思想决不会是灵魂,身体的思想是最为实在的自然 物,它只考虑与生存有关的东西,它只关心自己。维系身体生存的是食物和水,于是食物成 为排序第一的身体思想,我们可以从动物的本能行为中看出这一特征;排序第二的是游戏, 游戏是学习,是对今后生存技能的练习;排序第三的是生殖,生殖是为了繁衍后代。“动物 们不会体育运动,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思想,只是凭借着记忆和本能在重复的完成着身体运 动。”[8]可是在人类的身体思想中,除食物、游戏和生殖,还有体育运动。体育 运动是从 动物游戏分化出来的人类特有的身体思想,除了能够获得生存技能外,还能够证明强大、拥 有权力、获取财富、享有交配的优先权。体育运动使野蛮人身体强壮有太多的生存意义,它 使身体狂暴、能量充盈、勇气汇集、暴力和决斗的思想涌现,身体充满征服的愿望,这只有 强健的身体才具有的思想。“有些思想出自健康的身体,它们生机勃勃、孔武有力;有些思 想出自病态的身体,并使身体进一步病态化了。”[9]运动的身体是强健的,静态 的身体是 虚弱的。身体是最为真实的,强健与虚弱是不用竞技就能分辨出来,强健的身体才应该是你 、我、他。可是自灵魂思想问世以来,身体就不由自主的陷入虚弱的怪圈,对于药物的依赖 已经成为保持身体生命的氧气瓶,几万年来人类身体进化出来的抗体,现在已经被摧毁的所 剩无几。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拯救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保持身体本能,寻找身体记忆的唯 一手段,是身体必须坚守的思想。

3 身体的运动――体育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运动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身体必须随时保持运动的状态,就连静止的时候身体各个器官 也在活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任何一种实践活动包括日常生活 的一举一动都是身体活动的表现,都要借助于身体的活动来完成。我们所说的身体活动通常 是指人体外在的运动,是肢体活动的总称。”[10]从身体运动中迸发的速度、力量 、耐力、 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和技能,本身就是值得崇拜的对象,是生命力量的体现,是本能行为 的表演,是运动价值的肯定,是身体机能的渴望。“身体渴望运动,渴望向外界扩展。…… 直立的时候,身体基本上头重脚轻――这样使得身体更容易在运动而非静止中获得动态的平 衡。”[11]运动是身体通向强健的唯一途径,只有运动才能更新和获得更多的营养 ,因此, 身体是需要运动,需要训练,需要竞技来保持强壮有力的原始天性。“体育可以解释为是物 欲和情感游移物,它总是徘徊在这两种感受之间,它是调动身体运动的力量,是游戏心态的 体现。”[12]体育运动对身体的训练,包括我们对身体感受集中的、系统的审视, 可以很好 的控制身体的感觉中枢,使得身体在训练中逐渐克服和控制各部位的协调运行,帮助身体感 知自身复杂的控制系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完全可以自我做主,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竞技 来对身体各个部分进行解释、评价、透视与调节,将全部的真理道德和错误认同放置在身体 的结构谱系中,身体运动的经验总结才是最为真切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天学习的成果,从直立行走开始人类学会了 奔跑、跳跃、投掷,这让人类获得更多地的生存技能,人类逐渐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身 体运动的价值是什么?是让人类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并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行走、奔跑 、跳跃、攀爬和投掷,这五项运动技能对人类身体将产生巨大的帮助。一、行走。直立行走 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让人类从树上来到地面生活,上肢解放出来可以用于制造 工具。行走是为了直接获取地面重力感觉,身体由水平到直立,视野开阔了,思考变得丰富 起来。二、奔跑。奔跑是竞争的结果,为了强壮下肢在奔跑中获得速度和耐力的结果。奔跑 有两种对立的因素:追赶与逃逸,一种是进攻,一种是防御;一种是获得食物,一种是保存 生命。奔跑提供了更多地生存机会,人类把握住了这些机会。三、跳跃。跳跃是一种半学习 的结果,人类先前在树上生活就会跳跃,那是借助树枝进行的身体练习,在地面生活后,跳 跃技能必须重新练习和体验,这是为生存而进行的身体努力。跳跃是为了获得高度和远度, 这对于生存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攀爬。攀爬是人类在树上生活就具有的能力,主 要依靠上肢活动来进行的生存训练,攀爬是力量、柔韧、灵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人类唯 一从远古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生存技能。五、投掷。投掷是练习野蛮和文明的重要依据,石块 和标枪是天然器物和自制工具之间的对比,其中必定隐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历史线索。古 希腊五项体育竞技:跑步、跳远、投标枪、掷铁饼和摔跤,与上面提到的五种运动技能有惊 人的相似。攀爬是直立行走之前就会的技能,没能进入五项体育竞技。跑步是从直立行走演 化而成的运动技能,是为了获得速度和力量感知后天学习的结果。行走还演化成竞走这种介 于走、跑之间的运动技能,是对直立行走原始能力的历史追溯和对快速奔跑学习能力的情绪 体验。跳远是一种原始能力和后天能力相结合的运动技能,是由保留树生跳跃能力和克服地 心引力而形成的弹跳素质作用而成。投掷分化为投标枪、掷铁饼,摔跤和拳击是竞争、对抗 和决斗的结果,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文明带来的产物。于是五项体育竞技很公正的分成 了两个上肢、两个下肢和一个对抗项目。体育运动的价值就是保持人类身体的那些肉体素质 和生存技能。

4 身体的拯救――体育运动弥补身体的缺陷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13]谈到:“我们的身体是活生生的意义的纽结,身体本质 上是 一个表达空间。……身体是我们能拥有世界的总的媒介。”身体是人类接触世界的媒介,身 体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能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身体的感受是最为真实 、可信和可靠的现实依据。人类先天不足和后天影响所造成的伤害都深深印刻在身体之上,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身体不足与缺陷,并试图进行有益的弥补。1)身体天然的不平等。人与 动物身体存在着许多差别,这些差距是由于自然天赋和后天学习能力的不同而造成,人相比 较某些动物的身体是柔弱和无力。2)人类生活方式的混乱。人类身体的疾病是自己造成的 ,暴饮暴食、过度亢奋、纵情寻欢、痛苦焦虑、精神衰竭,这些无节制、无规律的生活销毁 了人类强壮的体魄,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疾病史。3)心灵的困惑。灵魂是高尚的 ,身体是肮脏的,使得大脑产生出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化学物质,内疚、恐惧、负罪、禁欲、 痛苦、绝望与怨恨开始主导人类的身体行为,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和无力。4)自然环境的 改变。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文明,温度升高、气候多变、空气污染、 植被破坏,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环境。5)工业文明的废弃物。工业文明时代,化工垃 圾的增加,农药过度的使用,这一切的后果都转嫁到了人类的身体之上,身体成为化学药品 的集散地,人类身体负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6)与动物的亲密接触。宠物的大量饲养, 野生动植物的食用,生存栖息地的侵占,都让人类与动物交流密切,同时疾病也在相互传播 ,身体的抗原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重考验。

当身体的这些不足显现时,人类发明最为自然和原始的拯救身体的工具就是: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抗阻身体的逐渐衰退,使身体感受到强健和有力。身体属于自然物,人类是 自然物的一种,但是人类的身体在自然界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 ,身体的机能素质、自然禀赋和器官能力都逊色于其它动物,人类身体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天 然的不平等。人类身体的这些天然的缺陷和不足,需要被克服人类才有生存的希望,于是人 类开始艰难的学习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存技能。“人类有这样一种优势,即虽然每种动物都 有一些人类所没有的特殊本能,但这些本能人类都能学会并为己所用。”[14]于是 人类实现 了对于自身的超越,告别了自然的束缚,开始改造起自然来。这种本能的学习是从身体素质 的练习开始,最终这些身体素质集中的存放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运动保持着人类身体能力对 于运动技能的持续掌握。“体育在锻炼着人类的体力、灵敏、弹跳、力量与勇气,将肉体的 能力发展,将思维的局限打开,体育保持着人类的野蛮。”[15]起初,人类的身体 是不存在 野蛮与文明之分的,所以野蛮的身体都是自然的和实在的,可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到理性阶段 后,文明被建造起来,文明受到种种形式和观念的约束,野蛮的生存状态成为了唾弃的对象 。可是野蛮的身体才是真实的肉身,野蛮人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力量、灵敏、速度和耐力在 文明人的身上不见了踪影。于是身体又有了野蛮和文明之分,野蛮的身体就是强健的身体, 文明的身体就是病弱的身体,在文明的状态中体育运动成为了唯一的人造野蛮。强健的身体 是一部欲望的机器,它冲动需要向外扩张,具有爆发和毁灭的力量,要冲破禁锢的枷锁寻找 旷野无边的自由空间。虚弱的身体是被宰割的对象,它没有需求和愿望,没有奋进的目标, 只希望寻求片刻的安逸和舒适。在强健与虚弱之间选择,身体的理想是强健,但现实是主动 趋向虚弱,于是人类创造出体育运动让身体转向于强健,人类保护身体的唯一武器只有体育 运动,也只有体育运动首先开始对人类身体进行拯救。

5 身体的裸露――体育运动证明身体的强健

现在经常听到皮肤被太阳灼伤的事件,难道皮肤最自然的方式不是与空气接触,受到太 阳的滋养吗?或许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皮肤是健康的标志,可是 现在人类的身体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日光浴了,白皙的皮肤成为美丽的标准。文明的进步导 致人类审美观念的改变,细长的手臂和腿脚成为了审美的象征,人类以身体的虚弱换来目光 的尊敬,这难道不是可怕的现实吗。野蛮人没有什么审美的爱好,光着身子到处寻觅,心理 只想着食物;文明人没有强烈的食物渴望,却喜欢欣赏起柔软的身躯,将裸体视为野蛮和愚 昧。难道裸露就不是文明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考察还是要回到古希腊。在古希腊,人们 进行体育竞技时会裸露着身体,这是在其他民族中很难看到的景象。“裸体比赛,是古希腊 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传统,就像饮酒、讨论荷马或崇拜阿波罗一样,是希腊文化的一部分。 在希腊人看来,只有野蛮人才羞于展示自己的身体。”[16]裸露的身体成为一种美 ,是希腊 艺术极力刻画的对象。“在古希腊人的全民性的盛大庆祝会上,他们尽情地展示和炫耀裸体 。在会场上,那些健美发达的裸体,开始了角斗、拳击、掷铁饼、竞走和赛车,获胜的选手 回到家乡,受到人们热情的追捧……所以,古希腊人不怕在神前和庄严的典礼中展示裸体, 他们甚至把肉体的完美看作是神明的特性。”[17]他们把神明也当成是肉体完美和 愿意展示自己身体的人。

于是在古希腊身体裸露成为了文明的标志,这只有在体育运动当中才被认可为真理。“ 在城市里,年轻人在体操场内裸体角力;人们穿着宽松的衣裳上街,并且任意地在公共场所 暴露自己的身体。……对于古希腊人而言,一具赤裸而暴露在外的身体所代表的是强壮而非 弱小,更代表的是文明。”[18]这时裸露成为古希腊人自然、文明和通达神性的标 志,身体 是自然美,是不用修饰就能够辨别强壮和有力的。“人们认为裸体运动是竞技者借此流露他 们最纯洁和最高雅的感情的极好机会,神灵们看到这些健美的人体也会感到无比高兴的。” [19]裸体成为了一种展示,裸体运动成为了一种风尚,人们争相进行裸体竞技,使 得运动的 身体和无遮蔽的身体在现实生活中达到文明观念统一。“进步中的退步,安逸中的病态,舒 适中的软弱,是古希腊人感觉到的真正痛苦。怎么办?希腊人依凭他们的‘自然主义’态度 ,首先选择了原始的、有力量的、迅疾的、过瘾的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则继续着、保持着、 追忆着古老而自由的裸体人生。”[20]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裸体运动不是羞耻而是 一种张扬,古希腊的民族个性的坚毅、勇敢和韧性就孕生其中。 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进行了一次全民性的肉体素质 竞赛,强健的身体是张扬的、充满激情的,于是他们敢于表现,裸露身体就是表现这种自信 的证明。此时在希腊人的眼中,裸体运动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裸露不是羞愧而是荣耀, 是文明的游戏。那些包裹严实、白皙和病弱的躯体,在希腊人的眼中成为了嘲笑的对象,而 此时身体裸露就是强大、力量和荣誉的象征,体育运动在随时传递着这些身体强健的信息。

6 结 语

身体具有太多的实在意义,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考察对象。身体可以从多种方向进行解 释,但是身体的健康是必须首先把握的对象,于是在古希腊参与体育运动是荣誉和身份的象 征,是自由公民的生活内容。身体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身体行为就能反映这些因素,强大 与弱小、力量 与虚无就显示着身体的内在能力。体育运动总是在表达身体的强健、有力,与病态、颓废进 行抗争,它完全给予身体以正面的思想,是拯救身体的良方。身体是肉体的,有思想,会运 动,想表现,要荣誉,是人类贴近自然最直接的工具,体育运动是其中的催化剂,它让身体 与自然更为亲密的接触与表达,让身体回归自然的状态。体育运动起源于人性自然、生存决 斗、身体本能、游戏天性和祭祀仪式中的神秘力量,通过身体运动形成独特的行为文化,并 创造出强健、力量和鲜活的审美形象,是一种身体经验积累所产生的神圣权力感受。体育运 动是一种寻求自然平衡、满足生理需求和表达身体意义的形式要求,是一种追求肉体原始回 归、增强力量自信和感受强健经验的天性渴望,这种经验给予人的不仅是身体的强壮,而且 是愉快、超越、充实和增长的体验,是提升自然生存感受的存在形式。体育运动不仅是人类 生存的必须经历,而且具有发展动物天性的过程,是自然选择中赋予人改造世界的本能工具 。人类通过体育运动来追求对身体能力训练的冲动是不可抑制的,黝黑的皮肤、健硕的身型 、发达的肌肉、矫健的步伐、轻快的弹跳、巨大的力量和无比的勇气,这些都是塑造完整自 然人的经验过程。

参考文献:

[1] [美]简・盖洛普,杨莉馨,译.通过身体思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19.

[2] 刘欣然,郑华,洪晓彬.从丹纳《艺术哲学》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线索[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9,43(6):44-48.

[3] [法]乔治・巴塔耶,奥斯群・温豪斯,译.爱德华坦夫人[M].纽约:马里翁・包 耶尔斯出版公司,1989:140.

[4] [古希腊]柏拉图,杨绛,译.斐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17.

[5] 汪安民.尼采与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55.

[6] [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272.

[7] [德]尼采,钱春绮,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7,12:31.

[8] 刘欣然,黄玲.决斗的风范:从人类决斗精神中对体育运动的哲学解读[J].天津 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62-166.

[9] 汪民安,主编.生产(第三辑):尼采与动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

[10] 田菁,杨金田,贾文彤,等.体育本质实践论[J].体育学刊,2007,14(1):15-19.

[11]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通过身体思考:人文学科的教育[J].学术月刊,2007, 39(10):5-14.

[12] 刘欣然,张学衡.对游戏与体育本质精神的哲学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36(3):21-24.

[13] [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刘春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9-20 0.

[14] [法]让-雅克・卢梭,高煜,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3:87.

[15] 刘欣然,黄海波.艺术的线索:从艺术哲学中对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哲学解读[J].天 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19-522.

[16] [美]托尼・佩罗蒂提.天体奥运[M].消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8: 3.

[17] [法]丹纳,彭笑远,译.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9:15.

[18] [美]理查德・桑内特,黄煜文,译.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5.

[19]赵新平.裸露的文明――西方体育文化中身体的另一种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008,24(12):18-21.[20] 李力研.卢梭的抗议――体育克服人类缺陷的哲学线索(下)[J].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2005,20(4):48.

哲学中运动的论文篇3

乒乓球运动发展中蕴涵的哲学

摘要: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哲学规律及其重要范畴进行了阐述,对乒乓球运动的演进历程做了较为细致而全新的思考,揭示了该项运动发展的形态、方向,为其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关键词:乒乓球;哲学;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456-04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是“方法论”。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以辩证法起家的,也是以辩证法称雄的。上个世纪乒坛老将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惊动了中南海,赢得了近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辉煌。纵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乒乓球就是一种哲学,其发展史也堪称是一部哲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探讨乒乓球运动中的哲学问题,学会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指导乒乓球运动训练,提高乒乓球运动竞技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该项研究将丰富乒乓球科研领域在哲学问题相关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体系。笔者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将自己对乒乓球运动在哲学方面的初潜认识整理成为一个相对完整、明晰的体系,以供乒乓球界及体育界同仁参考。

1乒乓球与物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乒乓球运动器材从木板――胶皮拍――海绵拍――海绵胶皮拍,再到今天新开发的胶皮、海绵、各种添加合成纤维甚至金属丝网的球拍,每一次创新无不使乒乓球运动朝着旋转更强、更凶狠快速的方向发展。

器材属于“物质”,技术应该属于意识的范畴,器材决定了一个时期的技术打法、水平。如法国的盖亭和比利时的塞弗,其凶狠近乎“不讲理”的打法创造了辉煌,就得益于当时新开发出的碳纤拍。而当改用大球,合成纤维拍被广泛使用后,这种“不讲理”的打法就风光不再了;反之,球体增大以后,随着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技术打法的要求(凶狠、快速)也促使器材进一步研发,大板面、加纤维、中空管技术、空心柄等等层出不穷。

然而,我们在重视工具作用的同时,不要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唯武器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弥补器材不足的。“高手”用差一点的拍子能轻松战胜“低手”(相对),而低手用好拍子却不能战胜高手,可见决定因素是使用武器的“人”而非武器。

2乒乓球与辩证法

辩证法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它把世界现象看作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着的,把世界的发展看作是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作为一项世界性文化的乒乓球运动,以它日益增长的对抗性,深刻地体现着辨证的铁律。心理与技术、技术与战术、技战术与身体素质、进攻与防守、速度与旋转、训练与比赛、凶狠与稳健;正手与反手;进攻与防守;近台与远台;美观与实用;技术与意志;强手与弱手、胜与负、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这些全部蕴涵于小小的乒乓球之中。

2.1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2.1.1基本规律: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对立统一沿着乒乓球运动诞生与发展的主线,可以清楚的发现,竞技性和娱乐性是乒乓球运动所具备的基本特性,竞技性和娱乐性始终是影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基本因素,正是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竞技性不但使得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人类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价值的达成,即为乒乓球运动员施展其常人不可及的才华提供了舞台;娱乐性使得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目前国际乒联已有会员国195个之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一。“国球长盛”其中重要的一块基石就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乒乓球群众基础”。“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有一千多万。”[1]乒乓球运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壮,更重要的是一种无语难表的身心愉悦。

在乒乓球运动初期,以及之后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中,竞技性和娱乐性发展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但两者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随着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不断发展,两者必然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出现差异,从而带来了新的矛盾。

一方面,从参与者本体考察,竞技性要求不断挖掘运动者的自身潜能,实现无数个自我超越。为此,技术战难度需不断加大。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长期的大运动量实践就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娱乐性。在常人看来他们的运动行为更具功利性,而这种功利性正是竞技性发展的催化剂。可见,竞技性与娱乐性是对立的。

另一方面,从欣赏者本体考察,高水平的竞赛使乒乓球更具观赏性,人们通过观看比赛真正体验到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而群众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又为乒乓球运动积累了大批后备人才,为乒乓球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凡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最初的乒乓实践都是从娱乐开始的。因此,竞技性和娱乐性又是统一的。

2.1.2进攻与防守的对立统一进攻与防守是对抗性比赛项目都具有的又一基本特征。乒乓球比赛就是运动员在攻与守上进行不断地较量,在主动与被动(即使在相持过程中,也存在着主动相持与被动相持的问题)、、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达到取胜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乒乓球运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种对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被动、防守时,要力争先稳住阵脚,摆脱对方的控制,努力争取主动以至得分;反之,在主动进攻时,也不能急于求成或过分求稳,以免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去主动权。放眼世界乒坛,每当攻防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新的矛盾就会代替旧的矛盾,技战术创新就会发生,乒乓球运动就会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台内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就是由于弧圈球的出现,导致了摆短、快磕、切、撇和撕等台内动作的出现;还是由于弧圈球的出现和压力,发球者一般不发出台的长球,这一心理压力又带动了台内接发球的另一类小技术的发展,如兜、撂、顶、侧切等技术。

2.1.3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对立统一竞技指导的实质是指导者对被指导者的训练和比赛所进行的主观指导。一切训练计划、比赛方案,各种指令都是指导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而客观实际是指独立存在于指导者头脑之外的且与竞技指导密切相关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比赛态势、场地、器材等等。两者共同构成了竞技指导活动的根本基础,它们之间矛盾的解决是竞技指导的关键,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主观与客观很好地符合起来。

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对立,表现在两者存在着主客观之间的差距、排斥和非同一性,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一致。尤其在竞技指导领域,两者存在着相比其它领域更大的对立性。因为竞技指导的主客体均是人,这就使得客观情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激烈的竞争性,奇谋良策的运用,使得客观情况更扑朔迷离,现象与本质往往相距甚远,在竞技指导领域,即使经验丰富的指导者,也难免保证不出差错。

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并非绝对对立,这个条件就是指导者在竞技指导活动中,要正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充分发挥正确的自觉能动性,才能使两者在实践中达到统一。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统一,是竞技指导者追求的目标。

中国乒乓球能雄居世界乒坛之巅40余载,与竞技指导者们在研究和深刻认识乒乓球项目竞技制胜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主观需要,分析客观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比赛计划与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加以调控和修正,一刻不停地保持与变化的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做法休憩相关。在处理竞技指导这对根本矛盾的关系上,乒乓球队堪称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面光辉旗帜。

2.1.4竞技比赛实践中技战术运用的对立统一乒乓球运动属隔网对抗性技能类项目,球拍总类繁多,技术、战术细腻而变化复杂,打法多样,比赛中充满着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转与不转,长与短,快与慢,发力与借力,“奇”与“正”,这些乒乓球技术中相互矛盾的要素,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发挥作用。一分球的争夺,除了取决于每板球的质量(由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所决定)外,更依赖于战术,如发球抢攻、调右压左、拉攻等等,充满了五个竞技要素的变化。一局中有开局、相持、领先、落后的变化,在各个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控制与反控制、攻防转换的招数,其中充满了斗智斗勇、气势和胆略。而一场球的胜败,有比实力展示各自特长突出、技术全面的打法,有避长击短、抓住战机的打法,有摆脱被动、力争主动的打法。可见,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存在着许许多多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

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实事求是地分析与研究,正确地认识到了该项目的制胜规律,即不同类型打法的“快、准、很、变、转”这五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有人说乒乓球是一门艺术。邓亚萍势如雷霆的前三板;丁松如云似雾的攻削结合;老瓦欧洲风格的优美弧圈;马琳威猛无敌的侧身暴冲;王皓魔术般的直拍横打;郭跃华和陈新华的表演赛。这不但是一种动感的艺术,更是一种将五竞技要素和五制胜因素巧妙组合的辨证。

2.2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2.2.1技术与战术相互促进中的质量互变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全面和实用的技术,才有可能运用多变的战术。同样,在比赛中,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得以充分发挥。新技术可能会产生新战术。反过来先进的战术又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与发展。站在球台前是技术的较量。一条条优美的弧线 ,一个个精准刁钻的落点,一圈圈如云似雾的旋转,只能道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实力何以征服对手。一回合间比的又是智慧即战术。同样的动作,不同的旋转与速度让对手琢磨不透。同样的旋转与速度,不同的落点让对手东奔西跑。一个“变"字便可改变整个局势。乒乓球有一术语:“动力定型",即高强度的重复练习同一动作使动作固定,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轻松自如地做出动作。乒乓球每一项技术的练成都是习惯的养成,这正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诚如杨影所言,王励勤不可战胜的地方就是他球的厚度――弧圈球拉的势大力沉且质量和稳定性极高。邓亚萍在第二次夺得奥运冠军时留下了幸福与辛酸交织的泪水,对着电视机镜头,只说出了三个字“太难了!”。正是这些无数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动着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2.2.2乒乓球意识训练中的量变与质变乒乓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心理活动,它是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可免于误入歧途的指路明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具有战术意识、苦练与巧练相结合的意识、判断意识、盯球意识、打摩结合意识、落点意识、变化击球节奏等诸多意识,这些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其中仍包含着量变与质变。随着技战术方面的不断积累,队员的意识就会有所提高或增强;反过来,当竞争日益激烈的比赛对运动员的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技战术训练就需要达到一个新的量变过程了。

2.3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3.1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否定之否定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是在相互制约、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演进的,其遵循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断往复的循环过程。今天的先进技术、打法是集大成于削球、中远台单面长抽、近台快攻、削攻、快弧、弧圈于一体,是一次速度与旋转结合的升华和变革,结束了先前的以快制快、以快制转、以攻制守、以转制转的较单一的制约与反制约,实现了整体制约与重点制约的紧密结合。中国直板快攻打法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也是几经磨难和变革,才有今日的面目。

削球技术曾统治乒坛,随着远台长抽的发展而渐渐没落,完成了“自我否定”;后来的以张燮林、梁戈亮为代表的“削中反攻”完善,蜕变了削球打法,获得成功,是一次“否定之否定”;在弧圈球挤压下,丁松、朱世赫使削球打法带来中兴之势;目前,削球打法又处在低潮阶段……削球打法的发展告诉我们,虽然目前有困难,只要重视积累,促进“质变”,削球打法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从施婕、陈卫星、林聚、金景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也验证了这一哲学论断。

个人技术的发展、进步,也是如此,有高潮,有低谷,波浪式前进。奥运冠军柳承敏的单面拉、反手攻和反手快推等技术就很好地将金泽洙、刘国梁的、王皓、郭跃华、施之皓、刘南奎等其他直板高手传统的东西融为一炉,转化为他富有个性化特点的技艺、性情和志气。

2.3.2竞赛规则演变的否定之否定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100多年历程中,竞赛规则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它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当旧规则暴露出弊端时,国际乒联就会加以研究、思考,适时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增补,以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这正体现了对新规则的肯定和对原有规则的否定。新规则执行后,由于乒乓球运动内外部矛盾的不断变化,就会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则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增补,形成新的肯定与否定。总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也是新规则不断代替旧规则、不断从肯定到否定的交替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4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几对重要哲学范畴

2.4.1竞技指导实践方面

2.4.1.1特长突出与技术全面特长是指所掌握特定打法的运动员的绝招,是比赛中运动员得分率和使用率最高的主要技术或手段。绝招往往可以理解为对某个单项技术或组合技术的纯熟应用,炉火纯青的境界。比如前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的发球、柳承敏的正手全台单面拉、王皓的直拍横打、刘国梁的发球抢攻。又如,在20世纪60和80年代中国队处于两次高峰期时所形成的“前三板”技术,是中国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成为中国队特有的优势。

技术全面是为了适应世界乒坛技术的普遍提高,适应对抗的日益激烈,适应攻防矛盾的经常转换,适应主动与被动的经常交替,适应制约与反制约的需要。“水涨船高”,在特长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力求全面。如果说,“风格独特”有赖于特长突出,那麽“具有全面广泛的适应能力,则有赖于技术的全面。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在比赛中,既要给对手造成最大限度的不适应,又要使自己最大限度地适应对手,往往看起来只是战术问题,但实际上还包括技术问题。

用训练学中的木桶理论来解释特长突出与技术全面的关系,我们会得出:技术全面+ 特长=比赛获胜。中国队在竞技训练中把这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1.2实力与潜力乒乓球比赛是参赛各方竞技力量之间的较量。在这里,竞技实力是指与夺取比赛胜利直接相关的客观力量和主观力量而形成的综合力量。其按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实力(现实实力、可能实力)和潜力(潜在实力)。广义上的竞技实力还应包括指导力量(主要由指导者的知识、经验和自觉能动性来体现)。

现实实力是指被指导者,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所真正表现出来的竞技实力。现实实力具有时效性,只代表当时的实力。可能实力是指被指导者在训练或比赛中,已经表现过的最高竞技实力。潜在实力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个人潜在实力,即经过一定的训练、改造后,有可能具有的,超过已有最高竞技水平的竞技实力。另一层是指项目可持续发展所表现出的竞技实力,即该项目的后备力量所表现出的实力后劲。

潜力与实力的关系,是基础和表现的关系,是挖掘与发挥的关系。潜力是实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实力的发展水平。在比赛中,由可能实力向现实实力的转化,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的,存在着动态性和不稳定性。比赛前双方的优劣和强弱,是由可能实力所决定的,但比赛的最终胜负却只能由现实实力来决定。在第42届单打比赛中,享有“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和乔红,主要由于思想上的轻敌,分别败给了“海外乒团”的井浚泓和施婕,就是可能实力强转化为现实实力弱的结果。

2.4.1.3全局与局部全局与局部,是唯物辩证法系统与要素这对范畴在竞技领域的表现。在这里,全局主要指乒乓球训练、竞赛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集合;局部主要指乒乓球训练、竞赛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全局与局部的划分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比赛和训练情况的变化与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而可以转化。在这一范围是全局的,在更大的范围就成为局部的;在较大的范围是局部的,在较小的范围就是全局的。

二者的关系是,全局是首位的,局部是次要的。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当然,局部的变化也会对全局产生影响。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性的重大比赛中,为了确保各单项比赛的胜利,从全局出发,常选择比较有把握的队员与外籍选手对垒,这就必须牺牲某些局部利益,才能形成全局的优势。再如,那些站在世界冠军背后,默默奉献,甘当铺路石的运动员,都是“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光辉典范。

2.4.1.4训练与竞赛的因果关系训练与竞赛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训练是比赛的基本形式,比赛是训练的表现形式,其实质也是训练过程的延续。它们具有主从关系,竞赛是主导,它展示训练成果;训练为竞赛服务,因此,训练要遵从“从实战需要”原则,可见二者又具有因果关系。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及乒乓球市场的开发,赛事越来越频繁,训练周期缩短,这就要求各国不断探索“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规律。总之,训练与竞赛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辨证统一的。

2.4.1.5技战术创新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技战术的不断创新是乒乓球运动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大师库恩认为,“例外”现象的解释才是科学进步的重要依据。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直横两种握拍方法、到挡、推、攻再到“弧圈球”等技术的出现无不带有偶然的痕迹。乒乓球其实就是一部“意外”或“例外”的发展史。如长胶打法就是当年张燮林无意中拿来一块废弃的胶皮试打,发现打出去的球比较怪,对手觉得别扭,于是就同科研人员及球拍厂工人共同琢磨、探讨,结果开创了一种新的长胶打法。

偶然中也孕育着必然。将一种看似没有意思的东西,加以关注和研究,注意提炼其中的合理性,培养其适用性,并设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这才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动作的出现与包容,以及对这个动作的系统发现,就是技术“范式”的建立与突破。直拍横打技术、转与不转及高抛发球等技术都是在偶然中提取了必然的结果。在有关“例外球”的发现与培养方面,中国做出的贡献最多。

2.4.2技战术训练方法方面

2.4.2.1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多球训练在强度、密度、数量等方面,有利于受训者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形成特定的技巧及特长,提高训练效果。此外,多球训练在提高步法、手感和专项身体素质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成效。但多球训练只能形成-板技术的熟练程度,只有刺激-反应,没有乙方进攻后的反馈,这点与比赛有些脱节。因此,多球训练应与单球训练有机结合,在受训者的早期和中期训练阶段多采用多球训练,内容方法以重复性训练为主在受训者的成熟期则要减少多球训练的重复性,以想象、创造和随机性为主;在不同训练阶段,多球与单球训练比例可有所侧重,但多球训练不能超过训练总量的1/3~1/2。

2.4.2.2步法训练与手法训练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步法上,步法是科学训练的基础。击球的准确性、爆发力、相持能力、连续进攻以及贯彻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抢先发力的战术意图等,都有赖于步法。步法不好,必然影响手法。

庄则栋指出:“每一个击球动作之起始、力量的来源,无不来之于脚和腿,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是生命。”

比赛中来球的落点不断变化,正确的步法使自己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没有灵活的步法是不能适应训练和比赛需要的,相对来说,会影响手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4.2.3有序训练与无序训练有序训练指定点定线按教练要求的基本功训练;无序训练是刺激的出现没有规律,它更符合实战的要求。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有序――无序――有序――无序的安排,基本功上升快,比赛能力会逐步上升。无序――有序――无序――有序的安排,早期比赛成绩好,但上等级慢,基本功不扎实。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科学训练原则。在基础阶段训练,以有序训练为主,配合无序训练;而在提高阶段应加大无序训练的比重,训练的目的要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无序中体现有序,这样训练才能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符合实战要求。

以上这些范畴并非是贯穿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范畴,只是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他们更显重要,不能不研究而已。

3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哲学规律揭示了乒乓球运动发展演变的进程,为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哲学思维为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基本的分析方法。运用哲学分析现代乒乓球运动,能够使教练员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待乒乓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寻找到更加科学、更具有创新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创业难,守业更难,尤其是对中国的国球来说,要在今天世界体育潮流和中国经济潮流的汇合点上寻求生机与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充分地认识哲学规律,运用辨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考.星光灿烂4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0.

[2] 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3] 许瑞勋,郭瑞平.排球运动发展中的哲学规律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4] 陈珂.排球运动中的几个哲学问题的哲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3:67-68.

[5] 肖军凡.乒乓球相持意识的哲学思考及训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6). 103-105.

[6] 肖天等.中国乒乓球队技术进步的哲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1-6.

[7] 尹霄.节奏是一种综合[J].乒乓世界.

[8] 李晓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哲学观[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9-32.

[9]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0:3.

[10] 邓亚萍.人生的指南[J].乒乓世界.

[11]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

看了“哲学中运动的论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哲学】热点

【哲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