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论文合集三篇

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管理哲学,指导并服务于管理实践,应创造一种适合管理哲学自身的方法论,而非完全的应用拿来主义。以下是百文网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国管理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管理哲学论文篇1

摘要:中国自古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思想,比西方现代管理学要早很多年。中国古代管理侧重于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儒家“为政以德”的人文思想,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崇高的德性和形象,而且在管理模式上必须做到由正己而正人,由修身而治人,由上行而下效。文章详细阐述了从中国古代的儒家的“义以为上”,道家的“身重于物”,兵家的“以智治军”,法家的哲学智慧等角度给企业的管理模式、领导者等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管理哲学;现代管理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58-02

综观五千年来的历史,我国历朝历代均出现过管理大家,就管理及企业家素养中国要比西方现代管理学要早很多年,近现代西方管理学家多把人“物化”,侧重于刚性管理,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的具体方法,制度,措施,规章,设备机构等硬管理结构上而往往忽视对“人”的管理,即忽视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模式(如福特管理模式)突出了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等硬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化人”的管理系统,使企业员工高度组织化,标准化,把整个企业变成一架精密的机器。显然它忽视了组织中最根本、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人,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对抗,也影响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甚至会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悲剧。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而中国古代二千多年前,儒家“为政以德”的人文思想,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崇高的德性和形象,而且在管理模式上必须做到由正己而正人,由修身而治人,由上行而下效。《论语·子路》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管理者品行端正与否,对于被管理者具有的重要影响。孔子之后,孟子依据“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思想提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而这种管理思想在中国并没有发扬光大,却在日本结出了硕果,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东芝公司总裁土光敏夫先生在他的《经营管理之道》中指出:部下所注视的,与其说是管理者的正面,毋宁说是他的背影。如果领导以身作则,那么即使他不说话,部下也能跟上。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更是提出“上司应成为以身作则的老师”这样的口号,为企业树立:“不教而学”的典范。这进一步说明了管理者必须恪守承诺,操守和原则,更应是表率,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说的是这样。

实际上,管理企业如同治国治军一样,在孙子看来,合格的将帅除了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文价值的取向外,还必须具备“五德”,《孙子兵法.计篇》中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把智定义为人格第一要素,为五德之首,而不认同儒家的“德”(儒家认为德为品格之首),说明现代企业家所面临的环境及需经受的考验更像是经历战争。下面我们详细阐述这种思想:

所谓“智”是指智谋,知识和才能,对现代企业家而言它至少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哲学智慧和自知之明三层含义,这说明管理者必须尽可能是内行,不是内行就要学习,但企业家仅是内行还不行,还必须有哲学思维。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无论士兵,粮草,还是战将,曹操远不如袁绍,战局不利之时曹操果断采用谋土荀彧之议,火烧乌巢,反败为胜,正是曹操的哲学思维发挥的作用。而兵家力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远非的《华为的冬天》正是提醒华为公司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所谓温水煮青蛙,死都不知啥死法,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代企业家必须要有自知和自省,更应辩证地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所谓“信”就是“使人不惑于刑赏”,这方面也包含三层含义:“自信于己,施信于人,用人以信”,作为企业家首先要有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然后赏罚分明。让部下领知遇之恩,效报答之力。古时秦始皇用十二岁甘罗征战韩国,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范。而李嘉诚在培养团队精神所坚持“三信”原则(首先信念也即凝聚力,其次是信心,最后是信任,有信任才会有尊重,才能有效沟通,管理才可能有效。)也是“信”的完美表述。

所谓“仁”表现为两方面:(1)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要民主管理,在事业上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水平,人格上平等,相互尊重,生活上加倍关心,俗语“上下同欲者胜”真是十分精辟啊!(2)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除了注重企业形象,重视质量和服务,在同行业竞争中力主良性,和谐和共享,这也正是胡在十七大上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原因,古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也是说明岳飞带兵以仁这个道理。现代的例子可以列举沃尔玛公司,美国沃尔玛由于业绩突出,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为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先生颁发总统自由奖,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在颁奖仪式上沃尔顿邀请的客人全是沃尔玛的同事们,他将所有的荣耀与同仁分享从而赢得了员工的极大爱戴。也极大地提升了沃尔玛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沃尔玛公司连续数年荣登世界500强

第一名。

所谓“勇”就是要勇于决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闯市场,敢闯禁区,还要敢于承担风险。李嘉诚的成功就要归功与他的独具慧眼和胆识过人。上世纪60年代,当““””的风暴席卷中国大陆,香港谣传“中国要用武力收回香港”时,香港的巨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纷纷把自己的楼房工厂商店低价抛售。李嘉诚经过冷静分析,断言这只是暂时现象,以后必定恢复正常,于是他抓住时机,低价收购大批房地产,从而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当1984年中英谈判出现障碍和反复时,英资怡和集团突然宣布:该集团将从香港迁往百慕大注册,香港市民因此而为香港前途担忧,在此关键时刻,李嘉诚果断地以298亿港元巨资购入了与“怡和集团”联营的“置地公司”的34%的港灯股权,他再一次获得了成功。而美国股神巴菲特在股市纵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别人不敢买入时他毅然买入,而别人都舍不得卖的时候他卖了。所以企业家做事既要有胆也要理智。

所谓“严”,其核心也就是正己正人,正己先于正人,公正无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中有情,严中有信,宽严相济,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列数为将之道给我的一个重要启示:无论是儒家的“义以为上”,还是道家的“身重于物”,抑或兵家的“以智治军”,还是法家的哲学智慧,任何时候都不要因谋私利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根本利益,这是将帅应具备的高尚情操,也是企业家价值观念的核心。

看了“中国管理哲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中国管理哲学论文篇2

摘 要: 中国 企业 在 管理 实践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管理 哲学 ,指导并服务于管理实践,应创造一种适合管理哲学自身的方法论,而非完全的 应用拿来主义。在今天全球 经济 一体化进程当中,管理的客观 环境日新月异,管理哲学应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关键词:管理 科学 ;中国企业;管理哲学

一、中国管理 发展

中国管理界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管理科学与思想的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拿来主义阶段。大规模翻译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经典,对外来管理科学与思想不经消化,全盘被动接受,虽然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管理实践进程,但陷入盲目崇拜、泥沙俱收的陷阱;第二阶段:反思阶段。近些年来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反思, 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推进进程下新形势新问题不断的层现,资本主义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各类管 理学 派思潮的空前繁荣与大规模“入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管理思想内涵与外延,同时企业界也陷入前一阶段被动接受导致的问题产生阶段,对于该如何选择管理方法,该向谁学习不明确。第三阶段:创新阶段。在对西方管理科学的吸收与发展基础上融合对传统 文化精髓的挖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散落的朴实管哲学思维的整理与提炼拉开了对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回归的思潮。

中国企业很多管理困惑颇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根源并非坏在管理科学方面而出在管理哲学思想范畴。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是什么(what),管理为什么(why),如何管理(how)。现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管理上面,却忽略了对前两个问题的研究。

二、中国管理哲学

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中国管理哲学分为“古典管理哲学”和“ 现代 管理哲学”。

古典管理哲学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法家思想实行管理,主张从自身做起,大学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其具体体现,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自我实现,而对物质方面管理层则较为轻视,用佛家思想弥补物质方面的欠缺,以进行管理,达到统治目的。

现代管理哲学以“和谐”为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又不是西方现代管理哲学的照搬。中国喜欢“仁”、“义”二字,喜欢“中庸之道”,是对古典管理哲学的继承,但经理过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后,又有所创新。目前中国管理哲学为“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情结合”,将西方的人性化管理发展到一种更合理的境界,也是人治与法治的结合。但这些都体现在如何管理上,而忽略了管理的本源,究竟管理是什么,为什么管理,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哲学应该发展方面。

三、管理是什么,为什么管理

管理是什么,首先必须对“管理”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有所了解。“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首先通过授权形成一个明确的主客体关系,主体通过对客体自身 规律 的研究并结合授权者的要求形成一个方案,主体根据这个方案按自己的意志控制并改变客体,客体在自身规律的支配下进行活动,主体制定一个行为规范将客体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主体对客体的行为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客体的行为与主体的意志逐步趋于一致,从而使主体的目标得以实现。进一步简化就成为:管理,是主体通过客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活动。

为什么管理, 组织和具有同生物体一样的局限,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完美并非是一个组织的特征,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的竞争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组织有必要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配置,适应社会的竞争,而进行资源配置需要协调分工,为了使资源最优化配置,分工后又需要协作,需要进行统一调配,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确定局部与整体的优先级别,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管理就有必要了,管理使组织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取得最佳目标。

四、 中国 管理 哲学 的改进方向

中国 现代 管理哲学虽起步较晚,但 发展 很快,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三个有利于”和“ 科学 发展管”对中国管理哲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但对中国古典管理哲学挖掘不够,以及对西方管理思想思考欠缺仍是目前中国管理哲学存在的主要缺陷。

中国式管理方式是不健全的,因此,从管理科学来看,中国式管理是不存在的,但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管理又是确切存在的。中国管理哲学侧重“管”,忽略了“理”,“管”是方法和工具的集合,而“理”是使用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内在道理,这些道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科学自身的发展 规律 ,二是人的发展规律。中国管理哲学在寻求发展时,忽略了对这两大规律的思考,因而也忽略了对“管理是什么和为什么管理”的探索,导致了中国管理哲学的欠缺。

现阶段的中国管理仍处于由 计划 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变革时期,中国式管理迫切需要从管理科学上得到确立,中国管理哲学发展是第一步。中国管理不仅需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与智慧,而且需要深入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科技 应用于生产需要研究与 实践,管理提高效率也需要研究与实践。中国管理哲学需要深化对管理本质和管理原因的理解,不能专注发展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注重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其根本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繁荣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中国管理哲学深化挖掘古典哲学的精髓,吸收、消化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注重对“管理”本质的研究,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也将迎来其极其辉煌的时刻!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中国管理哲学论文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哲学】热点

【哲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