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知识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明朝为啥要迁都北京通用4篇

篇1:明朝迁都北京前,北京是个什么建制?属于哪个省管?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要分阶段解释。一开始的时候明朝首都是在南京(应天府),到了用了年间以后就迁都到了北京(北平)。不过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南京保留了陪都的地位。而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一个传统:就是首都周边的地区受到中央政府的直辖,元朝的时候首都大都(北京)周围的地方就没有设置行省,而是归中书省直管,称为“腹里”;而明朝则设置为“直隶”。

一开始的直隶自然是南京周围的地方(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全省加上上海一个市),后来迁都到北京了,北京周围的河北,天津等地也设置成了直隶。

这样,明朝就有了两个直隶了,加上在全国其它地区设置的十三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废除了行省制,改为布政使司,但民间还是习惯称为行省),所以明朝核心地区有个叫法——两京十三省!

但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迁都北京前,北京附近的北直隶是什么建制呢?北京归哪个省管。

那个时候北京既然不是首都,那它附近自然也属于普通行省(布政使司)了,那叫什么呢?是不是和现在一样叫“河北”?

那不是,这个名字叫“北平”,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这个北平其实就是北京,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克元大都,在古代“京”,“都”这些字政治含义很浓,不能乱用,所以就把“北平”改为了“北平”。

洪武二年(1369年),专设北平行中书省。行省制废除后,洪武九年,改设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这个时候全国的承宣布政使司有十四个。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因燕京是永乐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永乐帝于是大力擢升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同年,裁北平布政使司,所辖直属北京行部,同时北平府更名顺天府。

这个时候的北京附近地区既不是行省,名义上也不属于“直隶”地区,但事实上就是“直隶”的,由中央朝廷北京分部管理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部,所辖各府直属六部,俗称北直隶。

那么,在“行省”和“布政使司”的时候,北平布政使司的首府是哪里呢?当然是北平府了!除此之外,它还管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和延庆,保安两个直隶州。

篇2: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 为什么明朝要把首都定到北京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迁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朱棣在发动政变之前就是燕王,驻地在北京,势力范围也在北京。

2、当时北方边患比较严重,受鞑靼和瓦剌的威胁,朱棣实行所谓“天子戍边”的政策,迁都北京,也表现其守卫边疆的决心。

3、南京偏于江南一带,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势。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

4、明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需要一座繁华的宫殿来彰显中华威仪,所以才迁都北京紫禁城。

篇3:明朝首都在哪里?为什么朱棣要迁都北京?

在古代,朝代众多,很多朝代会选择的首都也不尽相同,现在就留有很多个曾经是某一朝代首都的城市。但是,即便是同一个朝代,也可能存在迁都的情况,出于各种原因,皇帝迁都至其他地方,就比如朱棣,就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迁都总是有理由的,那么,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迁都北京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发生了靖难之役,迁都的问题无从谈起。明成祖即位之后,他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

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的营建北京的宫殿,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了大量名贵木材(金丝楠木),北京西山运来的名贵石头,到永乐十八年,宫殿全部修建完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可是,刚刚宣布迁都北京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史书上有记载,有目击者看到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为心痛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京有违天意所致。成祖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责令大臣们跪在午门外辩论。朱棣还说,“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意思是说你们都是书生之见,怎么能理解我英雄的胸怀呢?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

那么到底朱棣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呢?大多数人认为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叶落归根。他们说朱棣21岁开始,就藩北京,他在北京足足过了十六年,后来以此为根据地,发动靖难之役,挥兵南下,武力夺取了天下。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便是朱棣的兴旺之地,每个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朱棣在北京足足生活了十六年,对北京有着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靖难时期的将士大多也来自于北京,他们都有思乡的情怀。所以,当他君临天下的时候,便想迁都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里还是个兴旺之地。

第二,天子守边。还有一些人认为,明朝当时最大的敌人还是北元,由于北京距离长城很近,明朝定都北京后,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北元。朱棣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对元作战来看,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增加了朝廷上下抵抗外敌的决心。

《明史·地理志》中有记载,明成祖时期的大民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11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朱棣迁都北京后,五征北漠,确实打残了北元的势力,扩大了明朝的疆土,但是我觉得朱棣迁都不仅仅因为这个,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便是天下大同。他要先把自己域内的事情治理好,然后再建立一个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国际秩序。

朱棣的天下观

这国际秩序,在郑和下西洋时,在朱棣带给世界各国国王的诏书中有说道,“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意思是说,凡是天地承载、罩着的地方,太阳、月亮照得着的地方,霜露所能够下得着的地方,当地的人民,无论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没有产业。因此,朱棣要派郑和带着诏书到你们各国去,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条约,“循礼安分,毋得违约,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说,大家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要乱闹,大国不可欺负小国,强国不可欺负小国,大家一起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幸福吧!

这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天下观,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宽广的天下观啊!在后来的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一直到宣德五年,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明朝在跟各国交往的过程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总是给别人多一些,而索取的却少一些。朱元璋曾说:“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说这些地方不起眼,我们没有必要攻取,我个人认为朱棣站的高度比朱元璋还要高很多,说强不能够凌弱,众不能暴寡,共享太平之福。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啊!

篇4: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啥时候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是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迁都大政基本完成是在1421年的正月。明朝迁都是在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的原因有三,第一原因是朱棣篡位之前身份是藩王,藩地就在北京,多次领兵北征,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北方的军队中威望很高。在他继位之后,很重视北方地区,永乐八年到二十二年,朱棣亲自北征过5次,只为扫除北方隐患,加强北方边防,为之后的迁都做准备。

第二个原因是江南地区虽然发达,但是有一点偏,不利于对北方的控制,而北方地区一直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从人口数量和物资上都比江南地区繁荣。第三个原因是北方一直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如果北方北方一旦有战事,远在南京的朱棣也力不从心,所以他实行了“天子戍边”的政策来显示守卫北方的决心。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百科知识】热点

【百科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