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知识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长毛象和猛犸象(汇总13篇)

大象,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可是在远古时期,有一种猛犸象体型相当之巨大。那么猛犸象究竟属于什么动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篇1:长毛猛犸象的整个基因图谱被绘制了出来

一头年轻猛犸象的躯干末端

一组研究人员绘制了两只猛犸象的完整基因序列,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物种的进化史和灭绝原因。

进化遗传学家亨德里克·普瓦纳尔说:“这一发现意味着重现这一灭绝物种变得更加现实,理论上这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

他说,“有了完整的基因图谱,我们现在可以了解猛犸象的成因——也就是说,它们和现在的大象有什么区别,我们也可以了解它们灭绝的原因。这绝对是一个谜。”

虽然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猛犸象的灭绝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狩猎,但从这项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数据表明,在它们的长期进化中,多种因素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哈佛医学院、瑞典国家历史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从生活在大约40,000年前的两只雄性长毛猛犸象的遗骸中提取的标本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猛犸象基因图。

其中一只猛犸象生活在大约45000年前的西伯利亚西北部,另一只可能是大约4300年前生活在俄罗斯弗兰克尔岛上的最后一只灭绝的猛犸象。

“我们发现世界上最后一只猛犸象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并且有一些近亲繁殖的迹象。这可能是因为当时能在弗兰克尔岛上生存的猛犸象非常少,”瑞典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洛夫·戴伦说。

科学家使用一种复杂的技术从古代标本中仔细挑选出高度碎片化的DNA,然后绘制基因序列。通过仔细的分析,他们认为猛犸象在大约25万到30万年前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然后逐渐恢复。然而,研究人员表示,在冰河时代的最后阶段,它们的数量再次急剧下降,最终灭绝。

“来自当前样本的数据显示,当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猛犸象仍然生活在地球北部的这些岛屿上,”波纳尔说。“这些数据将帮助我们理解大象的进化,并帮助我们通过人工手段重建这种灭绝的动物。”

(原文来自《科学日报》,由蝌蚪君编辑,转载时请注明蝌蚪工作人员)

篇2:猛犸象是怎么灭绝的 猛犸象是如何灭绝的

冰川时期,猛犸象遍布各大大陆。它们和现在的大象拥有共同的祖先,大象一直繁衍到今天,然而,为什么猛犸象却灭绝了?

首先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其次猛犸象生长速度缓慢。以现代象为例,从怀孕到产仔需要22个月,猛犸象生活在严寒地带,推测其怀孕期会更长。在人类和猛兽的追杀下,幼象的成活率极低,且被捕杀的数量离现代越近越多,一旦它们的生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其数量就会不可避免地迅速减少直至绝灭。

篇3:这次是认真的:俄罗斯和韩国打算联手复活猛犸象

韩国研究人员正在仔细观察俄罗斯发现的猛犸象遗骸。

俄罗斯科学家希望至少在2017年破译猛犸象的整个基因结构。

这些保存完好的遗骸是2013年5月在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永久冻土区发现的,已经被冰冻了大约28,000年。

雅库茨克猛犸象博物馆馆长谢苗·格里戈里夫说:“如果样本状况良好,我们将能够通过合作研究在一两年内破译第一只猛犸象的核基因组。”

负责人说:“今天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这项工作是庞大的复活项目的一部分,将在两个方面实施。首先是寻找活细胞并培养它们,然后克隆它们。二是根据人工核基因培养人工活细胞。

这些完整的毛发遗骸是在萨哈共和国的一个北极岛屿上发现的。在尸体的躯干附近也发现了猛犸象的血。分析显示,这具遗骸属于一只50至60岁的雌性猛犸象。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研究化石的现代处理方法。该专家组由韩国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的黄禹锡教授领导。

雅库茨克新建的实验室将使用先进的方法来分析提取的样本。这是俄罗斯目前唯一专注于分子古生物学的实验室。

格里戈里夫说:“我们正在使用骨髓样本——这是基因分析的最佳材料之一。尽管仍无定论,但据推测,一个巨大的核基因由4000万到4500万个核苷酸组成。如果我们能确定所有的序列,那么这个研究项目和长毛象的克隆将会取得非常大的进展。”

这项研究还将促进人工基因分子的合成。

猛犸象与早期人类共存,被早期人类猎杀。它们是研究最多的史前动物,因为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已经发现了许多这种动物的冷冻遗骸、粪便和骨骼。

猛犸象和现代非洲象差不多大。它们高约3.4米,重约7吨。它们长长的皮毛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寒冷的冬天。

这些遗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是克隆这种动物的好机会。最终的计划是将植入的卵子植入一头活象体内,持续22个月的妊娠期。

篇4:两年内让猛犸象“复活”?这或许并不是天方夜谭

日本科学家正在研究猛犸象的复活。哈佛团队说猛犸象将在两年后复活……在这两天,关于猛犸象复活的国际新闻不断传来。19日,中国华大基因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许逊告诉《科学日报》,中国科学家已经恢复了猛犸象细胞的全部功能,形成了胚胎细胞。只有当合格的代孕体出现后,猛犸象才能穿越4000多年前的世界,然后惊奇地返回。

复活只需要“三个步骤”

进入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雕塑。这里的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它能在人类面前重现生机和活力。

猛犸象如何复活?许逊说:“这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复活猛犸细胞。第二步是恢复细胞的全部功能,形成胚胎细胞。第三步是找到一个代孕母亲来孕育和生产猛犸象个体。”

许逊说,2013年,人们在西伯利亚冰原上发现了一只完整的猛犸象幼象。后来,通过小象的毛发,获得了长毛象的完整细胞核。“科学家将猛犸细胞核注射到被剥光的亚洲象细胞中,从而使猛犸细胞复活。此时,细胞核已经是猛犸象的基因组,显示出猛犸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猛犸细胞被允许繁殖猛犸胚胎细胞。目前的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通过让细胞实现全部功能,它们可以发育成完整的胚胎,并最终繁殖出个体猛犸象。”

“代孕”难以控制拒绝

尽管“猛犸象的复活”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关注,许逊说不同的组织对“复活”有不同的理解或定义。

“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培养活胚胎细胞的基础上复活了猛犸象。但是如果我们要繁殖单个的猛犸象,还有一段路要走。”许逊说,“代孕”繁殖猛犸象个体很难“控制拒绝”。在一个新细胞分裂并发育成胚胎后,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猛犸胚胎植入并在代孕母亲的子宫中发育,直到猛犸成功出生。然而,对于移植的胚胎,母亲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猛犸象胚胎可能在器官形成之前就被淘汰了。”

因为即使是猛犸象和亚洲象,它们是最亲近的亲戚,也有4.7%的基因组差异,代孕非常容易流产。许逊说:“第三步将取决于未来的人工子宫,这将需要大约5到10年的时间。”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为了解决代理排斥造成的困境,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复制技术将大象皮肤细胞转化,将猛犸象的DNA混合到细胞中,植入去除了原始遗传物质的亚洲象卵子中,然后刺激卵子发育成胚胎,并将其放入人工子宫进行培育,而不是冒险将胚胎植入濒危的亚洲象体内。

并非所有灭绝的动物都能重新开始。

灭绝的动物怎样才能复活?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在从事这项研究,但以前很少有报道。因为对于是否要让灭绝的动物复活仍有很多争议。

支持者认为,如果猛犸象能通过技术成功复活,这将是拯救濒危动物的一个突破,也是生物技术的一大进步。反对者认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猛犸象的复活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在生物进化链中的位置已经很清楚了。此外,人为干扰生物的自然消除违反了自然法则。

猛犸象的复兴,华大基因并不是孤军奋战。根据科研保密协议,许逊不能透露他的合作者,但他的态度是明确的:掌握复兴技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基因库已经储存了1000多万份各种生物资源的样本,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资源的平台。同时,他还强调,灭绝动物的大规模复活是不可取的。

我们能重新开始多少灭绝的动物?恐龙和其他灭绝的动物能复活吗?

“猛犸象能够复活是一个意外,因为几千年前,它被西伯利亚寒冷的环境和完整的细胞核拯救了。”许逊告诉《科学日报》,“事实上,猛犸象的灭绝离我们很近,因为4000年对地球来说是一段很短的时间。根据我们古老的恐龙,现在只有化石,即使人们捡起他们的蛋,也没有活细胞基因。”

篇5:扎赉诺尔猛犸旅游景区

扎赉诺尔猛犸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猛犸公园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新区、301国道以北。与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相邻,距达赉湖、国门、套娃广场等景区20余公里,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是满洲里市继国门、套娃广场、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后第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公园以扎赉诺尔文化为主题,是集观光休闲、运动娱乐、民俗文化展示、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内建有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之最,荣获“规模最大的猛犸象雕塑群”称号的古生物雕塑群;体现万年历史文化、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矿山历程的扎赉诺尔博物馆;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金龙湖、绿色湿地;大型游乐设施摩天轮、旋转木马、无天网碰碰车、自旋滑车;集室内栽培、户外展示、农业生产、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春园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儿童科技馆、蒸汽机车文化园、内设景观餐厅和5D影院的观光塔及老年人健身设施等。

信息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篇6:如果能克隆猛犸象,是否就可以复活这个物种?

蝌蚪王曾经介绍过那些可能会复活的动物,其中猛犸象是最熟悉的。今天,让我们认真讨论一下猛犸象复活的问题。

俄罗斯已经为长毛象建了一个公园。科学家表示,让真正的猛犸象享受这里的环境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为什么他们坚持要复活这些已经灭绝了几千年的物种呢?

进化生物学家贝丝·夏皮罗在他的新书《灭绝科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夏皮罗说,这些物种的复活有多种原因。具体原因可以列举从“解决科学难题”到增加“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可能的原因:修复生态系统。

正如夏皮罗所说,作为最大的食草动物,长毛象可能在它们的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它们在西伯利亚取得的进步来看,增加和保护食草动物有利于生态系统中草原群落的形成和再生。今天西伯利亚的草原群落很难生存。

夏皮罗解释说,科学和技术真的可以让物种复活,克隆技术没有参与这个过程。同样,她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项目。首先,他们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1.科学家发现猛犸DNA的方式

猛犸象的DNA保存在它的骨骼、皮肤、牙齿、毛发和从融化的西伯利亚冻土中挖掘出来的猛犸象化石中。

但是在这些东西中,脱氧核糖核酸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如果科学家从生物中提取DNA,他们就能分离出完整的DNA。然而,从猛犸象骨骼中提取的DNA将会被破碎,它们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不能克隆长毛象,因为克隆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他们需要活细胞。

2.猛犸可以通过其他技术复活

任何想在野外获得活猛犸象细胞的人都会失望,但还有另一种方法:在实验室重组和编辑大象的基因序列。通过使用最新的基因重组技术将大象的基因替换成猛犸象的基因,科学家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让这个新物种的行为更像猛犸象而不是大象。

3.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吗?会有什么后果?

在科学家了解圈养大象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之前,这种圈养是不应该发生的,更不用说用来克隆猛犸象了。如果一切都放在一边,夏皮罗不想看到猛犸象复活:不可能创造出两个100%相似的物种。但是如果我们用这项技术来拯救大象呢?

如果这项技术被用来使大象更好地适应寒冷的环境,就像猛犸生活的环境一样。这样,人们可以为大象的生存腾出更多的空间。猛犸象和大象有将近99%相似的基因水平。与其在这里讨论如何改变这些不同的基因,不如让大象适应寒冷的环境。夏皮罗坚持说她正在讨论保护大象的问题。

4.转基因大象的风险

我们不知道一旦我们开始修改遗传密码来创造新物种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并不害怕。对于我们知道的一些非常特殊的基因,我们知道如何修饰它们是最自然的。

夏皮罗认为,使用这些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保护今天仍然存在的物种: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给它们一些基因助推器,帮助它们对抗可能杀死它们的疾病。也许我们正受到批评和质疑,但我坚信,我们不应因为恐惧而忽视这一强大武器在应对当今挑战中的作用。

篇7:猛犸象是什么时期的 猛犸象来自什么时候

猛犸象生存的时代为第四纪冰川后期,比恐龙的白垩纪要晚。

猛犸象是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

它们在极地附近的冰原上觅食与生活,体积是现代大象的十倍到二十倍,重约三十吨,和现代水里的鲸差不多大。我国黄河流域就有这种象,现存有化石为证。

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曾是石器时代人类重要的狩猎对象。在欧洲的许多洞穴遗址的洞壁上,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绘制的它的图像。

篇8:往来于欧亚大陆与美洲之间的使者——猛犸象群

据我们所知,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生哺乳动物群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猛犸象-体腔动物群,组成稳定,分布广泛,曾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哺乳动物群之一。更重要的是,动物的许多成员在死后被冷冻和保存,使他们的身体在10,000年的时间里完好无损,这为科学家探索这些灭绝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它们的兴衰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古生物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也得到复兴。许多古生物学家雄心勃勃,希望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来复活已经灭绝的动物,如猛犸象,从而使这些沉睡在地下一万年的巨大动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2年香港展出的一岁以下长毛象“卢芭”的冷冻尸体

猛犸-甲壳虫犀牛动物群的组成和起源

猛犸-毛犀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包括猛犸、毛犀、野牛、洞穴熊、棕熊、洞穴狮、驼鹿、驯鹿、羚羊和麝牛,其中前三种是最常见的。动物群几乎覆盖了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它的高峰期是晚更新世,即126,000到118,000年前。一些地区的一些属和种延续到几千年前。

猛犸象-毛犀动物群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甚至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Kahlke,1999);经过多年的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整体“群体”,动物群应该起源于西伯利亚。然而,近年来的发现表明,一些猛犸象-毛犀动物群成员的远祖起源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较近的直系祖先应该来自华北。猛犸象、毛犀和野牛的直系祖先都在泥河湾盆地发现。

中国东北平原常见的猛犸象-披头犀动物群成员化石

猛犸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a)(引自Mol等人,2004年)及其在冰河时期的分布(b)

猛犸象是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猛犸象-长毛犀牛动物群。最早的猛犸象化石记录是在非洲发现的,但它真正的发展和成长发生在欧亚大陆和北美。自从猛犸象在300多万年前离开非洲以来,向南的旅程一直向东延伸,直到它们占领了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但再也没有回到非洲。离开非洲后,罗马尼亚的鲁马努斯、南方的子午猛犸、草原的特罗贡特瑞和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猛犸相继在欧亚大陆进化。一些学者还把它们翻译成“哥伦布猛犸”,最后它们进化成了真正的猛犸——原始猛犸。在晚更新世,一些非常小的侏儒猛犸象在地中海岛屿、北极圈的弗兰克尔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沿海岛屿进化。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草原猛犸象起源于中国泥河湾盆地,然后传播到欧洲和东北亚。大约70万年前,西伯利亚东北部的草原猛犸象开始进化成更原始的真猛犸象,但这种猛犸象一直在这个地区繁殖,直到大约20万年前,真猛犸象才传播到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其他地方(李斯特等人,2005年)。据我们所知,真正的猛犸象化石主要在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现,在渤海湾底部和胶东半岛也有少量发现。另外,在陇东地区也有零星的发现。至于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的“猛犸”化石,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长毛犀牛动物群中第二大成员是长毛犀牛。西藏阿里地区赞达盆地上新世沉积物中发现的古柯洛丹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原始的古柯洛丹化石,距今约370万年。它具有毛犀的一些重要特征,如细长头型、鼻中隔骨化、鼻侧平角座、鼻骨尖端向下弯曲、枕嵴突起和延迟、头冠较高、颅窝发达(邓等,2011);然而,与典型的毛犀相比,其鼻中隔尚未完全骨化,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轮廓仍为三角形,这是毛犀更原始的特征。此前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龙丹发现的长毛犀牛化石距今约250万年。这批化石取得了一些进展,表现在鼻中隔完全骨化。然而,与典型的毛犀相比,上颌第三磨牙的牙冠轮廓仍然是三角形的,牙齿表面的白垩层非常薄,并且上颊牙的主嵴与外嵴之间的角度较大。近年来,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了大量的毛犀化石。遗憾的是,头部和牙齿化石主要是青少年个体(童和王,2014)。然而,它仍然可以被判断为是非常接近典型的多毛犀牛。因此,可以推断泥河湾的毛犀是晚期典型毛犀的重要祖先之一。过去,人们认为典型的毛犀起源于西伯利亚,即五灵犀。现在,似乎应该重新评价泥河湾毛犀的进化和分类状况。我国有最丰富的毛犀化石,从早到晚都有记录。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现有角的毛犀化石。德国和法国学者认为长毛犀牛大约在46万年前从亚洲传播到了欧洲(卡尔克和拉康巴特,2008)。

猛犸象-长毛犀牛动物群的第三大成员是野牛。野牛有强壮的体格,肩膀高,肩膀、脖子和头上有长毛。它非常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地区。现存唯一的野牛是野牛和野牛。后者没有野生物种,前者只能在美国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看到。野牛的最早代表是南亚西瓦里克地区的野牛西瓦林,后来这一地区扩展到了欧洲和东亚。根据目前的发现,中国榆社盆地和泥河湾盆地的野牛是欧亚大陆甚至北美野牛的直接祖先。中国的野牛化石只在北部地区发现,尤其是在晚更新世,只在东北平原发现。在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中,野牛化石占主导地位。仅大庆博物馆就展出了数百个野牛头骨和骨骼,还有更多的野牛化石。

猛犸象动物群的传播和分布

尽管猛犸象——长毛犀牛动物群的成员有不同的来源,但它们最终融合成一个巨大的动物群,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在欧亚大陆北部广阔的草原上游泳,最后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尽管有些物种还没有通过。所谓的白令海峡大桥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而是一条由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导致的白令海峡海底裸露形成的通道。目前,白令海峡两岸的距离只有100公里。自新生代以来,白令陆桥一直是东西半球动物交流的最重要通道。然而,通过白令陆桥的动物是有选择性的,它们不会同时通过这里。通过白令陆桥传播到美国的动物包括猛犸象、野牛、剑齿虎、黑熊、棕熊、狼獾、驼鹿、驯鹿、绵羊、麝牛,最后是人类。然而,科学家仍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毛犀没有和猛犸象和野牛一起传播到美洲,尽管它的分布靠近白令海峡西岸。因此,当我们把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时,“猛犸象-长毛犀牛动物群”这个术语并不十分恰当,但只有“猛犸象动物群”才更恰当。此外,野猪和羚羊也没能传播到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美国的“通行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区别对待了。

猛犸象是第一批到达美洲大陆的动物。早在150万年前,草原猛犸象就通过白令陆桥进入了美洲,然后进化成了北美洲的一个本地物种——哥伦比亚猛犸象,它比真正的猛犸象大,但不如后者强壮。哥伦比亚猛犸象的分布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是猛犸象家族中最南端的物种。猛犸象成批地传播到美洲。大约100,000年前,真正的猛犸象通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但是这种传播并没有延伸很远,只到达北美北部。这时,哥伦比亚猛犸象占领了南部地区。两种猛犸象同时存在于北美,但每一种都占了这个国家的一半。

最不可思议的是,大约50,000到80,000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南部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岛上,巨毛象从巨大的哥伦比亚猛犸象进化而来。猛犸象的肩高只有1.7米,体重为759公斤,而前者的肩高为4.3米,体重为9,100公斤(Semprebon等人,2015年),这是真正不同的。

几十万年前,野牛通过白令大陆桥从东北亚传播到北美,成为美国草原上的霸主之一。一系列当地物种相继进化。直到欧洲移民来到新大陆,大规模的狩猎才几乎消灭了这些动物。根据照片,当时被杀死的水牛头骨被堆积起来。进入北美后,野牛比欧亚大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度成为北美第四纪最常见的大型哺乳动物。然而,野牛进入北美的确切时间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说是100多万年前,有人说是50万年前,但是北美中更新世的野牛化石确实非常确定。

欧亚大陆和北美动物的选择性交换

现代西伯利亚草原景观(拍摄于2007年)

文章最初的标题是“猛犸象动物群——欧亚大陆和北美之间的信使”

篇9:神秘的动物化石: 恐龙还是猛犸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张庄乡农民李金亮,在挖土洞种植双孢菇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长达数米的巨型动物化石。

据报道,在一块高约8·5米的土崖前,钻进长约4米的土洞,在灯光照射下,一条直径在十几厘米以上的巨型脊柱化石,横卧在高约1·5米的地方,从现场来看,这是一具巨大的动物脊柱化石,呈东西走向,尾部在东,已经裸露,从尾部向西约1米处,有20厘米缺失,然后继续向西延伸,看不到头部。目前,裸露的化石有3·3米长。

昨日,笔者在现场看到几块无意中碰落下来的尾部脊椎,最大的一块为11×10厘米,最小的一块为3.3×0.8厘米,令人惊奇的是现场发现的一颗牙齿,齿冠呈柿黄色,呈弯钩状,直径约2厘米,齿高3.1厘米,且齿根处保存完好。据分析,此颗牙齿可能是巨型动物吞食后未来得及消化的小动物的牙齿。

传说,此地数万年前为大海,后来地壳几经变迁,而呈现出现在的地貌。

据有关部门猜测,这一巨型动物脊柱化石一为恐龙,二为猛犸,但究竟为何物,尚有待动物学及考古学专家进一步挖掘分析。

篇10:密歇根出土冰河时代的猛犸骨架

上个月晚些时候,两名密歇根农民在麦田里意外发现了一具冰河时期猛犸象的骨架,它可能是被一个古代人杀死的。对骨头的分析表明,它可能来自一只可怜的成年雄性猛犸象。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曾经在这里存在过。他们可能已经宰杀了猛犸象,并将肉储存在池塘里,这样它们以后就可以回来进食了。一旦他们能追踪这些骨头的时间,他们就能帮助识别早期人类何时在这里生活。

9月28日,农夫詹姆斯·格里斯和他的邻居特伦特·萨特思韦特在安装排水管时发现了这只猛犸象。当他用挖沟机挖壕沟时,他发现了一米长的骨骼(后来被确认为猛犸象骨盆的一部分)。他与密歇根大学取得了联系,该大学很快派出了一个由15名古生物学家和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继续挖掘这具骨骼。不幸的是,农场季节非常繁忙,所以猪鬃只给科学家一天时间去挖骨头。

他们立即开始工作,挖出了20%的猛犸象骨骼,包括头盖骨、两颗獠牙、许多椎骨和肋骨、骨盆和两侧的肩胛骨。据估计,它可能生活在11,700年至15,000年前,但科学家仍然需要对遗骸进行年代学研究。

骨骼的其他部分,比如腿,已经丢失了,现在还不清楚它们发生了什么——也许它们被埋在了别的地方,或者是古代人移动了它们。

在挖掘过程中,研究小组注意到与猛犸象遗骸有关的“人类活动的极好证据”。古代人没有冰箱,所以他们可能把猛犸象的尸体储存在池塘里。研究人员在该地区的其他地方发现了这种“池塘策略”。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猛犸象骨架旁边发现了3块篮球大小的石头,可以用来将尸体压入池塘。此外,研究人员在其中一颗尖牙旁边发现了一块小石碑,古代人可能将它用作切割工具。它的颈椎也是按照解剖顺序排列的。似乎有人从尸体上切下一大块,放在池塘里储存。如果猛犸象死于自然原因,它的脊椎骨将是分散和随机的。

研究人员计划清理骨头,寻找刀伤的痕迹,以证明人类屠杀和储存动物的假设。同时,下面的分析也可以确定它是猛犸还是杰斐逊猛犸(即猛犸和哥伦比亚猛犸的混血儿)。

目前,密歇根已经出土了300只猛犸象和30只乳齿象。这些史前生物曾经生活在北美,直到11700年前灭绝。

篇11:猛犸象是什么动物 猛犸象属于什么动物

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它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

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体重可达12吨。猛犸象和亚洲象是在480万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下来的。而非洲象则是在大约730万年前,更早地从这个族谱中分离出来的。

猛犸象源于非洲,早在新石器时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尤其是冻原地带。猛犸象体毛长,有一层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猛犸象存活于480万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时期。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那时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时代。

篇12:世界上最长的洞穴在哪里?猛犸洞的资料简介

猛犸洞(MammothCave)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位于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的猛犸洞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猛犸洞以古时候长毛巨象猛犸命名,这个“巨无霸”洞穴截至2006年,已探出的长度近600公里,究竟有多长,至今仍在探索。二百多年来,探险家的前赴后继,他们的探索精神已被镂刻在猛犸洞每一公里的发现史上。 猛犸洞的简介 猛犸洞其中的10英里对游客开放。它由255座溶洞分五层组成,上下左右相互连通,洞中还有洞,宛如一个巨大而又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宫。在这些洞中有77个地下大厅,三条暗河、七道瀑布、多处地湖,总延伸长度近250公里。猛犸洞以溶洞之多、之奇、之大称雄世界。在77座地下大厅,其中最高的一座称为“酋长殿”,它略呈椭圆形,长163米,宽87米,高38米,厅内可容数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厅”很富诗意,它的顶棚有含锰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点缀着许多雪白的石膏结晶,从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闪烁的天穹。洞内最大的暗河——回音河低于地表110米,宽6米-36米,深1.5米-6米,游客可乘平底船循河上溯游览洞内的风光。河中有奇特的无眼鱼——盲鱼,其他盲目生物还包括甲虫、蝼蛄、蟋蟀。有许多褐色小蝙蝠潜伏在人迹罕至之处。 山区环境 山区的早晨空气新鲜,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林,鸟儿不停地叫,鲜花五彩缤纷,人们精神为之一振。在以后几天的日子里,除了进洞游览外,我们还去附近的河上乘坐游船观赏两岸美丽的风光。 到达的第二天,我们进了靠近接待中心的一个普通洞穴,进洞后看不到五光十色的彩灯,而是一片白色的灯光。这出乎我的意外,因为在国内,不论洞穴大小,全用彩灯照在各种景物之上。后来导游小姐介绍说:山洞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发现和居住的,他们用火把照明,用柴火煮食,在洞内留有火把的灰烬等遗迹。为了保持洞内原有的模样,一般不作人为的装饰,让游客能有返归自然的感觉。自从1941年正式辟为猛犸洞国家公园以来,这里一直保持着洞穴的原样而未作改变。 溶洞景观 第三天,我们进了一个较远的溶洞,这个洞穴比较大。因为溶洞分布在五个不同高度的地层内,最下一层低于地面360英尺。我们去的溶洞是在中间一层。洞内有多姿多态的石钟乳和石笋,有的像花,有的像树,有的像水,有的像果……造型各异,美不胜收。然导游小姐没有用神话故事和那些牵强附会的比喻来介绍,而是告诉游客:这些各式各样的石钟乳和石笋等,都是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或滴水,经过长年累月地腐蚀溶解而成的。对于这样的介绍,可以增加游人的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奥妙。最后一天,女儿去了带有探险性的洞穴游览.我和老伴因年龄关系不敢贸然前往。根据规定,游客进入比较复杂而又容易受到伤害的洞穴,必须戴上安全帽,帽上有灯,身穿防护衣,足蹬长统靴,犹如一个采矿工人。这样的打扮会增加游客的兴趣,但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溶洞。女儿游毕告诉我们,洞内高低不平,时亮时暗,这些安全设备是必要的。我对这种打扮进洞是前所未闻的,不过这些安全保护措施体现了公园管理人员重视安全的意识。 猛犸洞实在太大了,洞内有个湖,三条河和八处瀑布,还有著名的柯林斯水晶洞。当我们驾车驶离猛犸洞时,不由回头再看一眼,默默地说一声:猛犸洞再见了!以后我们还会再来的。 溶洞特点 猛犸洞其中的10英里对游客开放。它由255座溶洞分五层组成,上下左右相互连通,洞中还有洞,宛如一个巨大而又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宫。在这些洞中有77个地下大厅,三条暗河、七道瀑布、多处地湖,总延伸长度近250公里。猛犸洞以溶洞之多、之奇、之大称雄世界。在77座地下大厅,其中最高的一座称为“酋长殿”,它略呈椭圆形,长163米,宽87米,高38米,厅内可容数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厅”很富诗意,它的顶棚有含锰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点缀着许多雪白的石膏结晶,从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闪烁的天穹。洞内最大的暗河——回音河低于地表110米,宽6米-36米,深1.5米-6米,游客可乘平底船循河上溯游览洞内的风光。河中有奇特的无眼鱼——盲鱼,其他盲目生物还包括甲虫、蝼蛄、蟋蟀。有许多褐色小蝙蝠潜伏在人迹罕至之处。

篇13:10000年前近亲繁殖可能加速了猛犸象的灭绝

近日,一项新研究指出,从北海挖掘出的猛犸象化石上的一些不寻常的特征表明,10000年前,近亲繁殖可能加速了猛犸象的灭绝。研究人员对猛犸象颈椎上一块平坦的圆形区域感到惊奇。这意味着其颈骨处曾连着一块小肋骨,这种罕见的异常情况表明猛犸象有其他骨骼问题。如果人出现颈肋骨畸形的情况,90%的发病者活不到成年——死因并不是颈肋骨本身,而是由此导致的其他发育问题。这种情况通常和染色体异常及癌症有关。

颈肋骨异常现象在北海猛犸象种群中有多普遍?带着对这个问题的疑问,荷兰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Jelle Reumer领导的研究小组,梳理了博物馆收藏的从北海挖掘出的猛犸象标本。在9个标本中,他们发现其中3个有肋骨异常现象,研究人员将这一发现报告在近日的PeerJ期刊上。Reumer说:“这种现象似乎非常普遍。”另一项针对当代大象骨骼的类似研究却显示,21只大象中,仅有1只出现颈肋骨异常现象。

Reumer认为,气候变化使得猛犸象的栖息地变得分散——其生活状态由聚集在一起变成相互分离。种群数量减少后,近亲繁殖随即发生,遗传变异的缺失使得猛犸象无法抵御来自寄生虫、疾病和人类的攻击。荷兰莱顿市Naturalis生物多样性中心古生物学家Frietson Galis将近亲繁殖的恶性循环及其脆弱性描述为“灭绝漩涡”。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百科知识】热点

【百科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