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哲学

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推荐3篇)

柏拉图建议应该由哲学王来执政,德才兼备是哲学王所具有的品质。以下是百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

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篇2

柏拉图哲学与朱熹哲学之比较

摘要:作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代表的柏拉图哲学和作为道学神秘主义集中代表的朱熹哲学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有些许差别。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朱熹的理念说,柏拉图的认识论与朱熹的认识论,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与朱熹的政治学说,柏拉图的辩证法与朱熹的辩证法等四个层面可见一斑。对于深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朱熹;理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唯心主义代表,他继承并发展的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哲学史的传统。朱熹生于公元1130年,是古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的唯心主义代表。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但他们的哲学观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从四个方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一是朱熹理一分殊说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二是朱熹的"格物穷理"说与柏拉图的回忆说,三是朱熹的"不和乃和"与柏拉图的正义,四是朱熹"一生两"的矛盾观与柏拉图的通种论。从中可以窥视中国和西方哲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重新思索"中国哲学的有无"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朱熹的"理一分殊"与柏拉图的理念论

朱熹的"理一分殊"涉及到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只是此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 朱熹的"理一分殊"说与邵雍的"合一衍方"说一脉相承,实际上他们都将"理"作为一般同具体的个别事物割裂开来,并使"理"成为绝对的本体。

柏拉图的理念论虽然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但它涉及到的还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使之本体论化,这都是朱熹和柏拉图的一致之处。当然,柏拉图由此而提出"可见世界"与"理念世界",即将世界二分化,这个观点实际又是现象与本体的关系问题,这对西方哲学影响是巨大的。从唯理论与经验论,从康德的现象与本体到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始终与柏拉图有莫大的关系。而朱熹的影响虽然没有柏拉图影响深远,但也是对先秦天人关系、名实关系、理气、心物等关系的总结。如果要从认识论上分析朱熹和柏拉图将一般从具体中割裂并抽象化的原因,我们认为人们在面对现象世界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从思维上必然要求从中抽象出无限、绝对的东西,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进步。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存在于哲学史,这就是对绝对、自由的追求,这也是哲学和其他一些学科所成立的原因

二、朱熹的"格物穷理"与柏拉图的回忆说

与朱熹提出"理本气末"、"理生万物"的观点相联系,他提出了"格物穷理",他认为认识过程是通过"格物"使"在己之理"得到一个再"经历",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在这里,朱熹仍认为理是先在的,而人的认识只不过是对理的再认识,因此学习的过程是"理"再现的过程,由于具体事物的"遮掩",才使认识遗忘。

柏拉图认为,认识即回忆,认识的过程是心灵在外物的影响下,唤醒固有的理念过程。在这里,朱熹的"格物穷理"和柏拉图的"回忆说",都是与他们的先验唯心主义相联系的,并且他们都认为,具体事物不仅使认识遗忘,还能促使认识唤醒,这种对具体事物在认识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时,对具体事物的客观性这一基本认识是肯定的,但同时他们又不局限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如果说柏拉图的回忆说与他的灵魂说有密切关系的话,那么朱熹的"格物穷理"可能更多地与他的政治立场有更多的联系。朱熹和柏拉图虽然肯定具体事物的一定作用,但他们毕竟都是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这种抬高理性认识的观念越来越靠近他们的理性观念,并越来越脱离客观世界本身。

三、朱熹的"不和乃和"与柏拉图的正义

朱熹的先验唯心主义应用到社会领域时提出了"不和乃和"的封建等级观,"各得其利,便是和。若君处臣位,臣处君位,安得和乎?"他沿用传统的气禀说,用气的多少厚薄决定了贵贱贫富之称,而气由理决定,这样,理决定了人间的贫富贵贱,从而又回复到了他的"理本气末"说。"不和乃和"意味着不合理的乃是合理的,这样的结论完全是出于对封建秩序的论证,在哲学上没有太多价值,更不能与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结论相比,朱熹的"不和乃和"不可能包含有革命的动因。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将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农工商人,并由此提出了他的正义学说。他对哲学王、武士和农工商人这三个等级的品德和职能分别作了论述,对正义作了两条规定:一、正义是国家的根本准则,即他在理想国中所讲的"我们建立我们一般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普通的原则,我想这条原则或这一类原则,就是正义。"二、正义的实现是三个等级各守其职,安其本分。因此,他所谓的正义明显反映了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立场,同朱熹如出一辙。不过,柏拉图和朱熹的论证方法是不同的,朱熹是通过理气关系以及气禀论证的,这是他唯心主义先验论在政治哲学上的直接体现,而柏拉图则是从心理和伦理方面进行论证的,这样更能隐蔽性地说明问题,但这还是与他的"理念论"相承接的。此外,柏拉图的正义学说还有一定的想象的成分,并不像朱熹更直接更鲜明地打上阶级的烙印。

四、朱熹"一生两"的矛盾观与柏拉图的通种论

朱熹"一生两"的矛盾观主要是论证"理生万物"的发展观的,与"理生万物" 这种先验唯心主义本体论不同的是,他的"一生两"的矛盾观带有比较浓郁的辩证法色彩。因为他吸收了二程关于矛盾论述的积极方面,同时吸收了张载气化理论的一些思想材料。他认为有"交易"和"变易"两种变化形式,其中"交易"是阴阳的外部交感,而"变易"则是阴阳内部的矛

运动。但是,他又把阴阳的这种运动绝对化,认为万物化生都是"变易"的结果,这又犯了简单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因此一旦涉及到历史观问题,他的理论便没有了辨证的因素而陷入循环论。

柏拉图的"通种论"主要是探讨最大概念或范畴的分合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理念论中,在《智者》中他用逻辑思维分析了"存在""非存在""动""静""同""异"的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朱熹"一生两"的矛盾观和柏拉图的"通种论"都是对"理"或"理念"的说明,即是他们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体现。同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辩证法的某些因素,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们并未将之贯彻到底,朱熹将阴阳互动而万物化生绝对僵化地套用到万物上,但他的唯心主义基础没有改变,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朱熹注重"变易"的变化形式,从阴阳内部交感说明事物的变化,因此含有从内因或内在关系分析的因素;而柏拉图的"通种论"主要是从外在关系上分析概念、范畴的分合。同时,他们对外物的客观性是承认的,这也反映出思想的矛盾。

总之,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了朱熹哲学和柏拉图哲学的某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柏拉图是在继承苏格拉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他不仅确立了理念本体地位,在认识论、政治学方面也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朱熹对理气的论述虽然也是对前人观点的某些总结,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伦理和政治色彩,他们哲学的某些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中西哲学差别的某些方面。通过对他们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会得到很多启发。

看了“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的人还看了:

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作文篇3

柏拉图“哲学王”管理思想研究

摘 要:作为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理想国》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大非常壮观。《理想国》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主要是探讨建立管理好一个理想国家的问题。本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思想中理想国家的建设、治理以及正义,其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但很少有人分析和梳理书中所蕴含的许多管理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理想国》管理思想的本质、方法论和客观理论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发现更多的管理智慧。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管理

1 理想国中蕴含的“哲学王”管理思想

理想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哲学家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哲学家才具备真正的国家智慧以及知识,知道怎样对国家是有利的,怎样是有害于国家,知道如何运行城市;第二个是哲学家不会热衷于权力。这两个因素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不可缺少的。

柏拉图十分看中一个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功用及地位。柏拉图强调管理是由人来管理的,要实现理想国家的关键在于让集政治权力以及饱含智慧的“哲学王”成为统治者,以“哲学王”为主导构成这也是柏拉图管理哲学的根本核心。

柏拉图建议应该由哲学王来执政,德才兼备是哲学王所具有的品质。哲学王该当是寻觅智慧的哲学家兼政治家。柏拉图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所有国家的国王,或者是我们称为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认真地寻找智慧,使聪明才智和政治权力整合起来……哲学和政治艺术的研究天生属于聪明的哲学家”。[1]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哲学之王的智慧,就能掌握永恒的思想,不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清楚地理解原始原型的东西,洞察宇宙的奥秘,也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眼睛盯着真理、把握好“善”的统治者是拥有智慧的,并引导民族,整个国家就会具有智慧;要是统治者不具有智慧,国家也就没有智慧,陷入无知当中。因此,精通哲学的统治者才能更好地合理管理国家。哲学王应该具备全心全意服务的伦理素质和公共责任。《理想国》中明确说明,“在任何一个政府,一个统治者统治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下级人民的利益,他的言行都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2]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管理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统治者。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动态实践的培养,才是具有良好的智慧和美德的哲学王,并可以使国家走上轨道。柏拉图看到了管理主体的重要性,这表明他把人才放在首位,并把管理者作为最大的人才。

2 管理上的理性和激励方法

2.1 理性管理的方法

遇事要冷静、仔细思考。在管理一项活动当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及挫折,尤其是那些不可预料、突发的的状况,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那么我们需要如何处理这种呢?柏拉图在方法上提出了管理者始终是理性的。他认为“遭遇不幸仍需尽可能平静,无需不耐烦抱怨……悲伤只能阻碍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尽快得到我们需要的帮助,也就是仔细想想发生了什么事再根据理性来应对,……根据理性指示再来决定下一步行动才是最佳方式”。[3]在这里,柏拉图也强调了遇到事情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沉着,并用自己的理性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不是感情用事,痛苦以及悲伤都是无济于事的。保持冷静和克制,仔细思考理性对待最最重要,不然的话就会被意外冲乱我们的阵脚,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产生更严重的损失。

我们需要加强研究,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书中强调了“你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下去,和其他人一起生活,习惯于观察模糊的影象。你要知道,一旦你习惯了它,你将会比别人看得更加的清楚,就能够分辨不同的影子从而了解影子所反映的事物……因此国家将由我们一起共同清醒地管理”。同时,柏拉图也强调了即便领导者已然日理万机、身居高位,也要时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各个层次的动态,获取第一手真实的讯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众多的、不真实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本质,明确问题的原因和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对策,并管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总之,合理管理是柏拉图在理想国家中的重要手段,加强研究和冷静是其主要内容。

2.2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

在管理实践的同时,科学提出了采用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两种激励方法,既满足了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又充分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方法上柏拉图提出了正确的管理道路是不能忽视必要存在的一些激励机制,包括精神及物质激励。精神上的奖励与物质激励相比较来说,这是在相对较较高的层次上调动着员工积极性,精神激励相对物质激励它的深度更大,维持的效果时间也更加的长,从中起到了更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柏拉图还指出了“经得起任何考验而不变的就像纯洁的金子不害怕火这样的的人,是必须成为统治者的,让他在生时得到荣耀,死后得到赞美”。[4]这一种提升下属到高位的激励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下属能力上得到的肯定,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一种最高的荣耀,这是一种把激励的手段以及目的相结合起来的,实际上也是在激励着下属自我提高,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和荣誉感,同时也是鼓励他们脱颖而出进而成为一名领导的方法。这既极大的鼓舞了干劲,在帮助下属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的同时,又建立起来了管理上后备人才的储存。同时,还会培养出集体的忠诚,增强了凝聚力和团结。理性管理是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种激励也能同时满足下属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以此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 追求和谐管理的目标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详细阐述了他追求管理体制的、和谐、稳定、协调的管理目标论理念。“不和谐以及不一致出现在哪里就会引起仇恨及战争”。因此,各个阶级只有保持公平的分配,分工合作的状态,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保持社会的普遍的和谐。

3.1 根据天赋来进行分工,人民安居乐业,从而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我们首先要根据来进行天赋分工,并且明确好责任。《理想国》里面提出了所有的国民“虽然并非一土所生,但彼此都是兄弟,上帝在锻造人民的时候,在一些人身上加入的是黄金,所以这些人是有价值宝贵的统治者。辅助者身上加入的是白银,农民和其他技术人员加入的是铜和铁。”以这种方式,所有的公民分为三个部分:从事生产的自由民、国家统治者以及军人。三个类别正如同一个人灵魂三部分(欲望、理性以及激情),要是三者能各从其事、各安其位,就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正义也就是国家的和谐。柏拉图指出假如“现有的三种类别人群相互代替干涉,对国家来说是最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可以正确地把之称为是最坏的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只有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专长,满足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因而三等级的人都必须要各守其位、安分守己,否则的话将会把国家带往毁灭的道路上去。 总之,只有明确分工,人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价值和满足,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和平与满足,以确保社会和普遍的和谐。我们需要职能专业化,人民才能敬业乐业。分工明确就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根据个人才能来分配工作,做到发挥个人特长,这既是在管理用人上的主要原则,同时也是管理者最高的用人艺术。

总而言之,只有做到明确分工,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自我的价值体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其中得到满足,以确保社会和谐统一。

3.2 做到公平分配

柏拉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争端都是因为“私”。由于亲属、儿女以及财产的私有,才会导致纠纷产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利益上进行平均分配、完全共有、破除单一家庭,使得国民安居乐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柏拉图主张利益平均化分配、财产共有化,“私有财产产生将会破坏政治荣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取消个人存在的私人财产。要是“在一个国家里面都尊重有钱财的人,那么拥有善德的善人就将会变得不受尊重了”。由此可以联想到俗世之中的金银乃是万恶的源头,由此可知,不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能贪婪受贿,守护国家的护卫者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要做到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没有私人财产的追求,远离俗世的诱惑。物和利都是不真实的,只有理念才是真的,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要做到财产共有化。柏拉图说过“我们已经从神明哪里得到了金银,就埋藏在我们于心灵的深处,也就不需要人世间的金银了”。如果国家的护卫者如果在其它地方获取了一些金钱、土地和房屋,那么他们就会去做生意、从事农业生产,这样的话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国家护卫者。也将会导致他们会去算计人民,人民也会反抗打倒他们,其结果是使得国家一起走上灭亡的道路。因而要是国家统治者以及护卫者可以充当领头羊先当没有私有财产的人,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说强制亦或者说服的方式,“使得全部公民把每一个人能够像集体供给的利益大家来分享”,[5]就可以实现彼此间的协调和谐。

“我们建立一个国家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一个特定的阶级的幸福,而是为所有公民的最大的幸福”。通过人才的天赋分工达到乐业,通过公平分配利益达成安居,确保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组成一个安居乐业大家庭。

3.3 合理性、局限性

应当指出的是,柏拉图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解释国家的起源,揭开了人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理性主义传统,开启了人们对国家合法性问题的思考。分工不仅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理念,而且保持了各级组织的和谐与稳定,是一种政治秩序的概念。他强烈谴责私有制是因为他看到了私有制的缺陷,他强调道德教育和自律的重要性,避免管理腐败、贿赂、裙带关系和从根。他提出了个人和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无疑具有先进性。

然而,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建立在天赋等级理论以及血缘遗传的基础之上,三类别的人层次结果一定要严格去执行。从表面看来,所有的活动都受到严格的等级分工的规定,实际上是为了维持社会阶级等级的秩序为目的,为了让广大群众满意于现状,强调天赋尊卑。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对被统治者的基本权益的侵犯,大多数的人都只有劳作权及被统治权。官僚制度等级森严容易抑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有财产的理想模式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缺乏实践性,太过于理想化。否认单独家庭的存在、共妻共子的思想太过于激进,只能是一种一种美好假设,事实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所以说探究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管理思想,并且批判性地学习借鉴其中的精华,具有非常特殊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哲学】热点

【哲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