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职场 > 创业 > 管理 >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获奖论文(合集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下文是百文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企业战略管理获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战略管理获奖论文篇1

试谈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创新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管理的弊病,认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从理念和方法上作出调整,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一些对策方法。这些对策方法包括企业文化整合,组织结构扁平化,绩效管理,累进式管理决策等。

关键词:管理创新;文化整合;绩效管理

0引言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使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管理创新步伐的加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开始经历新的变革。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我国企业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我们试图从管理中找出解决一些管理弊病的方法,使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1传统管理的弊端

按照传统战略管理的理论,战略管理分为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3个阶段。其中,因为我国市场的多变性,战略计划和实施阶段在我国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缺陷。

传统的战略计划必须分析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究竟占有什么优势,受到什么样的威胁,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战略,如成本领先,专业化生产,差异化等,从制定到执行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论证。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很多行业的经济气候随时改变,如果企业的战略制定缺乏主动性、创新性,一直以依赖环境状况,产业气候而去被动的接受,将会使得企业十分被动。特别是在先入优势很大的产业,谁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能够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将使企业在获得市场最高利润的争夺中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信息获得的多少现如今已不再是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别,关键在于获得信息的时间差。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即时信息变化可以说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能力之一。如果企业战略制定缓慢,其劣势将会异常明显。俗话说的“船大难掉头”的弊病将会经常性的显现。

战略实施中的种种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企业战略实施的调查显示,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员工难以配合,传达指令不清等毛病。一个企业有可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经过好几年的时间制定出一项符合企业长期规划的战略计划,但是,当在实施时,由于企业自身结构的问题,或者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制约,使得一项能够对企业经营带来好处的战略计划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战略计划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在实施阶段同样存在,如果企业总是不能够迅速、到位地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调整战略方向,那么有可能使得企业航线偏离产业航道越来越远,或者就丧失了与其他企业在高端利润区间竞争的机会。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于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从战略管理本身来说找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将眼光投向了创新管理。

2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般来说,创新管理有3种互有联系的含义:一是管理创新;二是创新活动的管理;三是创新型的管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重点介绍的是第3层含义,即创新型管理如何对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战略决策的改进。

2.1 文化整合我们知道,战略管理中战略制定者应当重视和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支持新的经营战略的方面,当然企业现有文化中与所建议的战略相矛盾的方面也应当得以确认和改变。大量研究表明,新的经营战略往往是被市场所驱动的,并受到竞争力量的支配。因此,改变企业的文化使其适应新的战略通常比改变经营战略使其适应现有文化要更为有效。

由于创新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活动,它是一个非程序化的复杂过程,采用传统控制等管理手段是无法实现创新活动的持续,在文化的高度上整合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能使创新活动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

为了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支撑整个企业的运作,必须用创新的价值观来引导员工,追求卓越、勇于变革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有很多企业的员工由于长期处于国家保护主义的制度之下,安于现状,对企业积极的发展战略不能适应,而当前我国很多产业已经或者即将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员工被动的执行命令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长的需要,用崇尚创新的文化来武装员工,才能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整个企业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在文化创新的同时,必须对制度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制度得到创新,才能对文化的创新起到必要的支持,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文化的创新不只是一句空的口号,不能够也不可能通过几次会议,通过几张通知达到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从领导层就开始树立创新意识,并且从实际的制度上给予保证。建立奖惩机制,对创造性的行为,独创的流程设计,积极配合的战略执行给予薪酬方面的奖励;进行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能者上庸者下,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关系户。鼓励成立创新团队,对企业内部的细小方面进行员工层面的改进,同时鼓励知识、信息的共享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改进企业团队文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反应速度,推动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可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办公室、设立明显的最佳创新员工标志、建立企业创新产品的展示场地等方式来弘扬创新文化。

2.2 组织结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雅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强调高度分工,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庞大,组织形式从直线制开始,一直到事业部制,我们可称之为传统的科层化组织结构理论;另一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始,这一阶段强调简化组织结构、创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有矩阵制、内部共同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我们可称之为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

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减少中间层,扩大管理幅度,分权是紧密相连的部分。组织结构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与此同时,管理者管理的下属人数必然增

加。以前的企业有小组长,小班长,小队长,大队长,车间主任,企业正副经理,最后是企业的董事长,其中还有很多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联络者和调节者出现,管理结构臃肿,人人管事,但事事没有人真正去负责。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人数取决于管理方式与手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等因素。在传统管理下,管理者主要是直接指挥与控制下属,再加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知识经验水平较低,因而管理控制幅度较小。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能是间接指挥与控制下属。而且信息化、计算机化等也使企业管理、管理控制幅度加大成为可能。

在本文中,我们所关注的是组织结构的创新构造——扁平化结构的灵活指挥。如果一个企业为了扁平化组织结构,加大了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而忽视了管理的有效性,致使管理的指令甚至不能被员工有效了解,那么管理是失败的。应用到战略管理中来就好比一艘小船,它虽然转向很容易,但是船头在往左,船尾也在同时往左,船还是调不过头来。战略实施中,对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减少中间层,扩大管理幅度,分权等手段我们已经具备了创新管理的组织构架,而灵活指挥就像是脊柱一样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样的,这必须有实际行动作为保障。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评价各部门所能达到的最佳层级结构,形成计划意见书。对扁平化组织结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让战略理念渗透到组织的各个角落,并能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将使战略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企业中去。

2.3 绩效管理从企业战略高度上来,管理本身就在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规划、培训、薪酬这些模块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推行绩效管理,就没有发挥人力资源部的职能。

但是从企业高层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实施绩效管理还是很重要的,我想结合企业推行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上来谈谈对绩效管理的理解。

根据多数学者的定义,他们把绩效分为三个层面,组织绩效、群体(团队)绩效、个体绩效;我们就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推进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组织绩效即整体绩效,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指企业经营的数量、质量和效率究竟怎么样。很多企业真正推行绩效管理的动力源在于企业的高层,而高层的想法更多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因为很多行业市场已经竞争激烈,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迫使企业内各部门、各个员工必须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流程等协同努力,因此需要引入管理机制来协同员工的行为。

团队绩效即部门、团队为单位的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很多中小企业的团队负责人都是事务型的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尤其是技术类管理者)对公司的计划、工作总结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文字游戏。他们更乐于承担业务精英的角色,喜欢忙于具体业务、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经常一天忙到晚,大会开完开小会,这种工作方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门管理的混乱,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可以明确团队负责人的目标、责任,籍此转变团队负责人的工作方法,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

个人绩效是其工作的“绩”(工作的结果)和“效”(实现这一结果的效率水平)。有些企业虽然没有形式上的考评,但是企业的老板,负责人仍然会通过他的手段来判断员工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有很多弊端:例如会助长“领导在的时候抢着干,领导不在的时候没人干,小团体等”不良风气,十分不利于员工成长。当企业员工规模不断扩大后,需要引入一套机制来评价员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比如KPI绩效管理方法、平衡积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

我们再从“管理”上看推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我们做项目时都会谦虚地说:“我们这的管理人员都没有系统的学过管理,很多管理方法不科学。”他们都认识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转变管理方法确实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管理?如何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西方《管理学》几乎都是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内容为框架,而这和广义的绩效管理的含义是一致的,管理是以绩效为本的,做好绩效管理本身就是在科学的管理。海尔集团张瑞敏要求每个管理者每天进行日清,海尔的日清体系有三大体系构成,包括目标、日清控制和激励体系。管理者做好日清其实就是在科学管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多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会得到了提升。

从以上论述来看,企业确实要推行绩效管理,而且企业高层一定要坚持推进下去对绩效管理推进要有耐心,在企业长期实践中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2.4 累进式战略决策这对于战略决策的改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传统的战略管理追求着公司战略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我们提出累进式的战略决策是最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的。

如果我们根据传统的战略管理概念,对企业进行周详的战略部署,势必会损失时间优势。这在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行业中还不至于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在一个新品迭出,竞争激烈并且很难预测行业前景的产业中就会对企业产生较为不利的后果。而且企业所培养的核心优势能否适应将来的环境还是一个未知数。

基于上述战略理论存在的缺陷,累进式的战略决策方法应引起高度重视。所谓累进式战略是指技术和市场都处于潜在状态难以预测的情况下,根据即时信息,迅速做出反应,不间断地调整企业资源配置,尽快地使企业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转变,同时有目的的在原有战略基础上调整企业战略目标,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环境变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不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谁先进入市场,谁就是最大的获利者。因而,对于面临高度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的环境的企业,掌握充足的信息资源后才制定企业战略已不是明智之举。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无论对个人、组织,重要的不是拥有信息量的多少,而是获得信息的时间差以及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迅速行动。只有最早获得信息,最早开始行动才会成功。因此,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上,累进式战略成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方法,既可以适合讯息万变的市场,又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

当然,累进式战略的执行是有其难度的。首先,会给员工带来不连贯的指令。由于战略目标被“看不

见的手”拨弄。战略目标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员工无所适从。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剔除微小市场变动给战略 管理带来的间断性,这就需要不间断的迅速的获得市场信息和有 经验的市场分析人员。尽量抚平波动,达到累进的效果。其次,累进式战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良好的 组织架构和氛围,因此,创新 文化的建立、灵活的扁平式组织结构、绩效管理不可缺少。另外,累进式的战略决策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 应用中其缺陷还有待发现。

3结论

社会在 发展,市场在发展,企业也要发展。而发展中就会出现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新问题。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敢冒险的精神向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挑战。在激烈竞争中,谁胜谁负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企业应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更好地发挥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甚至消费者的创新积极性,才能取得企业的新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获奖论文篇2

浅析企业组织管理战略

【文章摘要】

中小企业发展伴随时代的发展,其所处在的外部环境也越发地复杂和多变。鉴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周围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着相伴相生的关系。因此,中小企业为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于优势地位,最终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就必须从企业内部入手,并加强对外部政策环境的判断,建立高效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关键词】

中小企业;组织管理;创新;途径

0 引言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然后当前,中小企业所需面临的外部环境已越来越复杂。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因此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会随之出现变化。另外,倘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信息传递工作也会受到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无法进行顺利有效的交流,企业也无法准确获得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另外,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完善还会阻碍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捕捉,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面临更多的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要想取得稳步、健康发展,就需从企业内部结构入手,由内向外进行不断提升,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建立。

1 中小型企业组织管理问题所在

1.1企业内部没有进行明确职能划分

1.1.1未对工作范围以及职能进行明确划分

具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都不具备较大的规模,生产量也较小,因而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以及职能划分往往得不到重视。在许多中小企业里面,员工的工作范围以及职能未合理的划分和明确,因而企业的生产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失去原有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与此同时,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无法得到调动。

1.1.2组织管理粗放,效率低,制度管理不到位

受文化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方面,我国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所施行的是“人治”。在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中,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都是较为缺乏的,即使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企业也并未进行严格执行,因此就使得制度失去了可操作性。另外,在中小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之后,不科学、不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就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企业的有效运行。

1.1.3企业组织形式和决策模式过分集权,造成巨大的决策风险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诸多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所施行的就是一种个人决策机制、家长制管理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具有高度集权特点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往往得到了广泛采用。当企业处于创建初期或是经营规模很小时,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较为简单的,处理起来也很容易。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企业所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决策时,个人的能力以及知识含量是极其有限的,决策结果容易受到个人偏见和情绪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模式和组织形式就会高度集中,为企业管理者所控制,这必将打破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路线。

1.2问题所在原因分析

1.2.1缺乏战略蓝图

对于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而言,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推动企业进步的保障。发展战略在施行的过程中则对组织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倘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具科学合理性,那么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企业的长效稳步发展也会随之遭到阻碍。

1.2.2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

对我国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可知,其组织结构的职能设计是不够完善和明确的。虽然,一些中小企业对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类业务部门进行了设立,但这些部门却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际效果。另外,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各部门相互独立,也未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工作中就很难了解到对方的工作流程以及具体工作制度。

1.2.3所有权归属不明确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济成分都是较为复杂的,资产归属不明确、财产关系不清等问题大量存在。主要体现在一股独大以及产权封闭等问题使得企业形成了个人决策、家族式管理的机制,不仅阻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使企业失去了吸引人才的机会。此外,在中小企业中还存在着个人决策和家族式管理现象,这必然导致企业的权利高度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高级管理者和家族手中。如此,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降低,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进取精神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所有权归属不明这一问题也是阻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得到完善的一大因素。

2 中小型企业进行组织创新的途径

2.1对学习型组织进行创建

在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倘若企业要想获得深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腾飞,那么就需对学习型组织进行建立。那么,何为学习型组织?它是一类涵括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以及自我超越为目标追求的创新型组织就。自我完善、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共同学习、革新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组织最为核心的五大要素。,即。在管理界看来,对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而言,“五项修炼”是极其重要的。笔者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为国内中小企业搭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企业乃以生存发展的灵魂,更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支撑。合理正确的企业文化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言行举止。所以,企业就需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行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培育出企业的行为准则以及核心价值体系,旨在使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学习型组织进行创建时,中小企业同时也可对企业文化进行完善,将两者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支撑,将学习型组织的内在核心要素渗透和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去,使得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创建学习型组织要以人为本。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是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只有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将对新知识、新技能渴求转为我要学习、我要提升的内在追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人能力素质的质的飞跃,进而促进整个组织的提升。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就需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及自我超越作为出发点以及最终目标,进而使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从自主学习、团体学习向组织学习转换。依靠组织学习,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革新和创新,并建立起一个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多样性的新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可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员工们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4)企业的决策者要转换领导角色。在对学习型组织进行创建的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积极转变角色,由之前的领导者转变为组织构建的设计师、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员工热情的激励者等。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企业管理者不仅能使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具科学性,还可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由此可知,对中小企业而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既是深入发展的过程,更是对自身进行全面完善的过程、积极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对学习型组织进行创建时,中小企业就需认真对待,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完成,持之以恒,切不可急功近利。

2.2业务流程重组

所谓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它要求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预期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使得企业在成本、服务、质量以及速度等方面取得革新和完善,使企业能对现代企业经营环境进行适应,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就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目的。另外,业务流程的重组包含诸多方面,即人的重组、组织结构的重组、技术的重组以及企业文化的重组。从实际经验出发,笔者对业务流程重组需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了提出:

(1)实现重职能管理向重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重组理论认为,部门间职能的界限并不有利于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只有以客户体验和流程产出为核心,打破部门间职能界限,并对各部门间的活动进行协调,才能实现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

(2)注重员工的评价体系。业务流程都是需由员工来进行操作的,因而企业就需对员工个人创造性以及能动性的发挥进行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就是在考评体系工作中落实流程管理,旨在引导员工对整体流程的效率以及质量进行高度重视,而不仅仅将自己的能力局限在特定的职能范围内。

(3)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对于流程的运作而言,信息传递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为了使信息的及时搜集、处理、传递得到保障,企业就需对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进行巧妙运用。

(4)实现整体流程高效化。按照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企业某一产品的整体业务流程通常是被分割为诸多不同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部门经理、职员就会仅仅关注本部门的效率,而忽视了整体效率。但整体流程最优却是BPR所强调的,也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所需遵循的重要原则。

3 结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要想获得稳步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需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多方面入手,对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进行建立,最终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婷,王志章.基于组织行为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2(03) .

[2]张艳.浙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成熟度与风险防范管理绩效关系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2012.

[3]王亚男.基于信息系统的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投资探讨[J].中国商贸. 2011(21).

>>>下页带来更多的企业战略管理获奖论文#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企业战略】热点

【企业战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