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作文(合集三篇)

中华深厚的底蕴文化,丰富的国学对于现在急速发展的中华民族无疑是一种推力,国学经典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外化而内不化的给国家以及华夏的每一个子孙智慧与启迪。以下是百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社会的影响作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作文篇1

何谓国学?本人认为国学就是自华夏民族产生以来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学。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国学就是这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要了解国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国学的记载最早应出现在竹简、帛或器物上,中国较早的文学著作有《诗经》、《楚辞》,谋略类的书籍有《素书》、《鬼谷子》等,这些先秦时代的书籍历经千年而不衰,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研习吗?秦朝前期由于焚书坑儒、春秋大一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许多文化著作付于一炬,这是国学的巨大损失,但还是有一些国学经典保存了下来。秦汉时期是中国的大一统时期,这时候出现了赋文辞藻华丽,语句流畅,显示了盛世的文学特点。这时候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后来东汉时期政治凋敝,文人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语句的工整对称,而内容空洞,文学创作走向了下坡。到建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一统,生产生活避免了战乱的干扰,因而文学创作走向高峰,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的文人们写出了大量的诗篇,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其虽已晚年仍将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成为了千古名句。随后又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国学发展较慢。到了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文化领域的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国学发展,于是韩愈率先发起古文运动,肃清文化之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和作品,如《师说》、《将进酒》等。宋

元以后,国学进入缓慢发展时期。以上是国学发展历史的概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学经久而不衰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国学的存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占据主导,因而法家学说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 、商鞅。而在和平时期,儒家的“仁、礼”学说受到统治者推崇,汉武帝采取”天下合归儒“的主张,太学生曾达到三万之众。之所以这么做,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统治者教化人民的需要,但总体来说,这时期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学尤其是儒家学说进入正统地位。由此可见,国学的存在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虽然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文化摧残现象,但总体上国学根本未曾动摇,中国的国学代代人才济济,使国学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下来。而观其它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等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是中国的软实力,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充当好接班人的角色,让国学传承下去,这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或是说中国的脊梁。

中华文化的存在或者说是国学的存在,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华文化本身就固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历史上的孝文帝改革、蒙古族入土中原,都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新的特

征,而不是被消灭或遗弃,因而国学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国学的存在也是其自身决定的。那么再深究下去,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呢?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在黄河流域因而被称为大河文明,该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草出足,而存在决定思维,古代人民乐于生产,爱好和平,反对斗争,因而我们的文化在受到冲击时,总是愈发顽强,国学的发展恰恰就是明证。

国学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研习国学则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 责任。无论是从社会来看,还是从历史或是其自身特点来看,国学的存在都具有合理性。那些认为国学早已过时或不实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存在即合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事物的产生或灭亡要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需要人为的干涉,试观今日之“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难道我们有理由去回避国学吗?

国学在21世纪的今天是具有强大的现实的。尽管中国目前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逊色于美国,但中国的文化实力应远胜美国才对,可事实上却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有人会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的文化有其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确实如此,但并不是根本原因。个人认为,自五四运动以来,或新文化运动以来,当时处于对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考虑,国人对国学的认识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因而国学的传承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意识到传承国学的价值,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如崔鸿褬、

钱文忠等人。但这时开放的国门使欧美的西方文化渗透到我国,使人们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尤其是资本主义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意思想严重危害了人民的思想认识,污浊了社会风气,使国学的复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国学,或者说是经典国学,在当今中国应积极发扬。由于国学有许多都是对人的没在修养提出要求,如《道德经》、《弟子规》、《论语》,这在以“和平与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主题”的今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们能够使社会舆论向更加人性,更加道德的方式去迈进,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但人人都将以法律为界进行社会活动的话,那么社会还有什么人性可言,还有什么道德可言。人人都应有敬畏之心,这敬畏就是对于道德的尊崇,当今中国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使人们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而国学的复兴恰好是解脱这不安全感的最好良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千古名句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心灵的那一份安宁。《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灵上的富足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国学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外可以弘扬中华之文明,使国学之优秀思想惠及更多的人,对内则是强健国人思想之困弱,以求社会风气的改变。

“国学热”是当今中国人的热议话题,是啊,我们已将国学弃置了那么多年,是该将它从书柜找出来的时候了。但国学的精神实质被世人真正所接受,还需要我们去沉思,不管怎样,让国学被当今时代

的大多数人们所认可,其本身就是具有伟大意义的。我们可以想像,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在课堂吟诵诗词,一座城市以一句千古名言为城市精神,商人们也不再把国学当作文学,而是理解为管理学,这是一派让人欣喜的景象啊。

国学之存在合理及其现实意义是由历史和时代证明和检验的,其传承和弘扬是国人光荣的责任,而国学作为中国的标志,也深深地烙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国学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明天必将光明,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时代才能有更优秀的文化产品出现,以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和时代要求。同时,对国学的传承要择而优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代相符合,否则便会泥沙俱下,损多益少,要怀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虚心的态度去学习,唯有如此,经典国学才会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芒。

看了“国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作文”的人还看了:

国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作文篇2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在渊源

的历史积淀中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文化有三种形态:文献,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大多数是通过诵读经典文献,感受文化魅力,秉承中华的博大内涵。经过历史的沉浮,我们把古人生生不息传递下来的文化冠以国学的称号,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赋予它时代的意义,将历史的精华不断的传承。 而“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为主体。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高旭在其〈南社启〉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又说:“然则国魂何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

一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而中华几千年早就积淀了深厚的民族魂,但是对于当今社会,国学该怎样内化与现当代社会发展和谐一致,是我们学习国学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之始,我们多从器物上,抑或制度上迫切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向西方靠近。而博大精深的国学却被我们无视的扫进了故纸堆。不禁一声叹息,不禁黯然神伤。

而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强势的侵蚀国人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产阶级猛烈的打到孔家店,排斥一切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才是救国治国的根本之法。在那个动荡的社会,各个阶级都在寻找救国道路,思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化日益侵占人们牢固的思想根基。而现今国学的复兴,正挽救着人们渐渐衰老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时期的实践证明,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更需要相应的精神和道德体系来和谐整个国家社会的永久发展。“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挽救中国发展遇到的思想瓶颈,它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是否能持久并强大发展的重要支撑。所谓“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论语.子路》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而不同”

儒家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的思想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有着积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多元社会,政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都呈多极发展。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以儒家包容的心态去接收世界的多元化发展,提倡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兼爱非攻,避免战争,相互促进。经济上要讲究调均,政治上要讲究道义这种思想被世界所认同,从而成为世界的共同思想财富。在一定意义上, 国学正以一种强势感染着西方,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国学能带领着中华文化慢慢东学西渐。

在人与自然上,国学精神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当今的世界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更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就将答案告诉我们了。归纳起来即“取之有制 ,用之以时”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宋朝哲学家张载说:“民胞物与”的说法也给当今治理国学社会自然提供了指导。

国学在国家社会层面给我们提供思想的帮助,对于个人学习国学思考国学,更是对自己思想内涵,人生境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国学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个学习的人都为之感到幸福。

儒家的仁爱,老子的辩证,庄子的想象力,都给我们一种诗意的生活。

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内圣则是一种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的要求,已到达至仁至贤德境界。外王则是一种社会教化的要求,以达到仁政,王道的目标。更多的告诉当今的人要注意培养个人内心修养而来追寻外在功利。而往往我们则是迫切的最其外在而忽略了修养,而导致素质修养的退化。

而我认为庄子的思想更对现代人的精神具借鉴性。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

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幽默诙谐,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发人生醒,他的寓言故事现象神奇,寓意悠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金钱权利等物欲功利性很强的东西,而渐渐的忽视了内心的精神。人们疾走在经济的仕途,来不及停下来品一杯茶,读一本陶冶精神的书,来不及思考自己真正的生命意义。

而庄子告诉我们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

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他在《知北游》中说到:“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告诉我们,在纷繁物饶的社会,我们面对外界的很多诱惑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内心,强调内心的力量。在面度金钱的诱惑时,要坚守自己的职责与道德底线,在面对权利的威胁时要做正人生,做正自己的灵魂。

“小人则以身徇利益,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

天下。”他告诉我们世人的所追求。天下熙熙攘攘,人们都在急功近利的追求他们所谓的幸福种种,但有多少人在黑夜里醒着,不断思考追求的真正意义。世俗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应该来一场国学的洗礼!

庄子“乘物以遨游”“独与天地精神来往”而最后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

“大道合乎自然”只要不违心,内心的修养生活的所求一切都可以安然。

刘军宁先生在《南方周末》撰文说呼唤一场文艺复兴也就成为自然。他

说:“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

文化在本土传统中扎下根来。 如今国学的现当代意义,则是在进行一场国学的复兴,一种对国学的扬弃,让国学支撑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继续恢弘。

我们坚信,只要秉持开放且包容的心态,,那么国学一定可以起到振衰起弊之功效。并且和平崛起的文化内涵呼唤国学的研究发展与之相互呼应。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学并非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们不仅期待着,同时也在为之努力着。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国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作文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热点

【国学经典】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