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免费范文(热门两篇)

文化是不可能割断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很多东西,在今天也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无疑,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值得发掘的东西。下文是百文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免费范文篇1

浅析中国动画发展的民族文化根基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行进,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变得越来越频繁。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西方各种文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原有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的挑战和质疑,深度消解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和娱乐性之中,使中国的文化观念及意识形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文化工业时代的来临,和其对物质利益的无限膜拜,使中国动画界从内到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动画将如何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动画;民族文化;动画产业。

一、增强民族文化语汇。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人类文化也趋向于全球性的交融汇合,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为了避免失去自身的独立文化品格,我们就必须要向传统文化的深处进行深拓。所以“民族化”的道路,成为了全球化语境的发展必然,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

中国本土文化从19世纪中叶以来,就开始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交流,不断地充实、成长,因此对于中国自己的文化确认,是离不开世界文化历史参照的。

国外的先进文化,我们应该勇于借鉴和吸收。著名国画家潘天寿指出:“外来之传统,亦须细心吸收,丰富营养,使学术进步,更为快速,更为茁壮也。故以文艺而言,由于技术方式、工具材料、地理气候、民族性格、生活习惯之各不相同,往往有某部分某方面,有所不融和者,应不予以吸收,以存各不相同之组织形式、风格、习惯,和群众喜见乐闻之要求,不可囫囵吞枣,失于选择也。”[1]18所以借鉴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有所选择,以满足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要求,切不可本末倒置,在世界文化的借鉴中迷失自我。独立文化品格的树立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入挖掘自己的特色和民族文化个性,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形成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品质。

“中国学派”就曾经有过多元而鲜明的文化个性和艺术风格,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丰富而多元的艺术文化景观。“一个艺术家不能随便运用别人创造出来的现成的形象,去表现自己的特殊经验,他必须亲自为自己的经验创造形象。”[2]196每位动画创作者对于同一事物都会存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将个人的艺术理解和文化积淀运用到动画的创作中去,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活的艺术生命,从而给人们展现出一个新的审美视界和多元化的动漫发展艺术景观。

二、把握民族文化心理。

2000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发《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规定电视台每天每套节目中,播放引进动画片的时间不得超过动画片播放总量的40%。虽然我们通过各项措施,对国外动画进行严格的播放控制,但依然扼制不住国内大量受众对国外动画的热情;不论国外动画作品是否带有文化侵略意味,暗藏多么深厚的殖民意识,如何播穅眯目……我们至少可以从大量的国外动画作品中看出,其确实存有优秀的一面,有吸引观众的一面,也有顽强拼搏、积极上进、突显个性的一面;同时在其动画作品中不仅体现着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还具有大众性、娱乐性的时代特征。正因为以日美动画为代表的外国动画满足了各年龄层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才使观众心理上产生了认同,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既然国外动画已经进来了,而且通过20多年的积累,已经在我国培育出了几代美日动画迷,他们已经对国外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认同。我们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改变这些观众的审美趣味,而是如何应对这样的现状。对其播放时间的简单控制,并不能阻碍人们对它们的偏爱。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创作入手,从观众的审美心理入手,这才是我国动画长期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有动画作品质量和美学品质的双重提高,才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不应该对国外动画的大举“入侵”进行回避,而应该勇于面对,并且在交流对话中借鉴其成功的创作经验和发展模式,吸取其优秀的成果,师夷长技,从根本上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对动画个性的追求,必须要建立在时代的文化立场之上。在动画作品的个性化发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的呼声,而且要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当前,动画理论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受众的定位阶段,这样对于动画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细化受众群体,因为任何作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老少皆宜,只有相对层面的理解认同。只有对各个层次的受众进行细分,才能准确地把握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价值理想,只有发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把握各年龄、各阶段、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我们的动画作品就能体现出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得到观众的欣赏和喜爱。如日本的漫画因受众的不同,对漫画也就有着不同的分类,像格斗漫画、少女漫画、竞技漫画、科幻漫画、商业漫画等,这样某一类型的漫画就可以满足欣赏习惯相同且在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大量国外经验表明,对动画受众的细分和深入研究,是动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动画个性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对生活和世界进行体察和理解,才能在动画事业的进程中增强其个性语汇的发展,也只有不断地调适当前的创作思路,才能在动画的创作中有所发展,从而回归深层民族文化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上来。

当然,除却具体而详实的受众细分和深入研究以外,还要运用本民族鲜明的民族个性心理和独特的话语交流方式,来创作能够满足和适应受众口味,又符合时代和动画艺术规律的优秀动画作品来,这样观众才能在作品的体认中产生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最终达到对文化的进一步积累和传承。

三、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随着工业文明的来临,任何事物都成为了商品的附庸,艺术也不例外。同时由于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原本安然自得的中国动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外动画的入侵和中国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中国动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摆在中国动画界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将品味高雅的艺术格调进行大众的文化转换,如何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中国动画面临重重艰难。

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产品的生产中,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3]162动画的创作不仅要顾及到艺术性,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所以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然将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历史的经验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动画事业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追求,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势必将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中国的动画事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动画的国际化合作也成为必然,“与外方的合作应从单纯的劳务加工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版权合作、制片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吸收国外较好的制片、生产、管理经验;在制作上互相交流,既把优秀的世界名著介绍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优秀作品介绍到国外;同时还利用国外公司的发行网络打开国际市场。”[4]77而且国内动画的产业发展,还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市场产业机制,形成包括网络、游戏、玩具等动画衍生品开发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

总之,我们在这里所谈动画的产业问题,是不以利益的得失为基点,而依然是在增强民族艺术生存和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进行的讨论。我们坚决摒弃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衡量艺术发展的最高准则,我们依然提倡以美学品格的提高作为动漫艺术发展的基础。中国动画片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动画一直以来坚持的民族艺术个性,而是要始终保持鲜活民族品质和时代特征并举的动画创作倾向,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发掘出民族文化的时代个性。

对于传统和民族文化本身,我们不能处以简单的理解和僵化的认识,也不能食古不化、拘泥陈法,必须要在时代的前提下重提民族文化。探讨民族性不应采取孤立和静止的观点,也不应该无限制地扩大和膨胀其作用和价值。目前在中国的动画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对民族性公式化、概念化的僵化理解,以民族艺术样式的肤浅认识和表面衔接作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样势必会违背艺术的创作发展规律,从而使艺术的自身发展走向孤立和消亡。民族性是机遇而不能成为困境,是优势而不能成为脚镣。

对于传统我们应该继往开来,不断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探求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以此来体现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关照到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对立统一,对民族文化既不故步自封,对世界文化也不顶礼膜拜,而应当用平等交流的姿态与世界进行对话,并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新的、强劲的时代脉动,从而创作出体现当代人现实境遇和时代呼声的优秀动画作品来。

参考文献。

[1]杨成寅、林文霞。潘天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曹龙丹。《宝莲灯》能照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11月4日4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免费范文篇2

浅析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关键词:宗教文化 旅游业 关系。

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各种宗教从起源到现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对世界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许多宗教信徒也加入其中,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觐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同时,宗教建筑、雕塑、宗教活动等也强烈地吸引着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文化可以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宗教文化的发展及传播。如何处理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二)宗教文化为旅游业提供了众多人文景观。

世界上各种宗教的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很多宗教场所有几大宗教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

(三)宗教文化间接地影响旅游业及其他方面。

宗教文化中的人物故事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传到千家万户。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被誉为“孙大圣故里”的江苏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火焰山,等等。另外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电影《少林寺》

影响更加巨大,无论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旅游爱好者,在影片播出之后更是大量来少林寺景区参观游览。宗教文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宗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弘扬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新时期,旅游者到宗教信仰浓郁的地区参观游览时必定要品尝该地区最具特色的饮食,如新疆、宁夏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可安排到当地清真餐厅用餐,感受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在五台山游览时,游客也可以品尝斋饭。这就要求投资一些与当地宗教文化相适应的旅游饭店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软件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服务意识等。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业促进宗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宗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式有神职人员的传教、宗教信徒的传教等,而信徒们以朝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成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旅游活动是人们对物质、精神等追求提高的具体表现,通过旅游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加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包括对不同地区的宗教文化的理解。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呼和浩特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大召为建成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同时也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记载了呼和浩特从建城到现在的沧桑巨变。来呼和浩特旅游的游客中几乎有95%以上的游客会选择到大召参观游览,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对于蒙古族所信仰的藏传佛教也有更深的了解,对藏传佛教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菩萨顶、峨眉山的华严寺、九华山的天台寺等地,每天都是游人如织、朝山进香,有浓郁的宗教气氛。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成为穆斯林们向往的地方,一千多年来,这三大圣地成为他们崇拜、景仰和朝觐的首选地。教徒们以能来到麦加朝觐瞻仰为一生中最大幸事,每年朝觐季节来到麦加的朝觐者有200多万人。

(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及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落实,许多宗教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恢复。一些寺庙道观的修缮和发展旅游业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地区的宗教活动也得以恢复,许多古籍、文物古迹得到保护,重现了昔日的风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也在逐渐恢复历史原貌。梅日更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西30公里处,始建于1677年。梅日更召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用蒙古语诵经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召庙。

新中国成立初期,梅日更召尚有5座殿堂,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然而,在““””中,殿堂、佛像、经书和法器均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寺院经堂、僧舍得到修缮或重建,传统的蒙古语诵经逐步恢复。现在,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游客来到梅日更召,都会这浓浓的宗教文化所吸引。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被列为内蒙古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旅游产品单一,开发体验性强的项目,恢复重建历史上著名寺院。

上世纪我国旅游业刚刚起步阶段,百姓中流传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说法,形象地指出了当时人文景观中大多以寺院为主,游客每到一地必定安排参观寺庙,使游客对于寺院并不感兴趣。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宗教活动场所都纳入旅游市场当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宗教文化旅游市场规划,推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寺院供游客参观。在旅游产品上不应以观光或求神拜佛为主,应多开发一些参观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的旅游线路,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应该增加,这样才能使游客真正了解宗教文化的内涵。对一些历史上非常著名且对当地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寺院在原址上进行重修,恢复其历史原貌,继续开展宗教活动,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继续新建一些寺院,这样更有助于宗教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避免宗教庸俗化及伪宗教的出现。

宗教有严格的教规教义,有各自的祀神体系,这是一个宗教特征性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宗教旅游寺庙的经营者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在寺庙中高价出售各种物品甚至出现了“高香”(价格昂贵)。有的寺庙中聘请一些“高僧”以能预知未来为名,为游客看相,往往都会说其家中亲友有难,必要请神保佑,等等。既欺骗了消费者、败坏了游客的兴致,也败坏了宗教的声誉。有些不法分子看到宗教旅游的高回报,私自建庙造像,假借开光物品,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这些都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宗教旅游场所应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旅游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净化旅游市场。

(三)加大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其宗教文化知识

导游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知识含量尤为重要。培训高水平的宗教旅游导游员,使他们既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专业的宗教知识素养。聘请专家及寺院高僧为导游员授课,使他们真整了解宗教文化的内涵及本地区宗教的发展状况,为地方经济服务,提升本地区宗教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沈祖祥。旅游宗教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5]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7)。

[6]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免费范文#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热点

【传统文化】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