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实用3篇】

新的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本,那么你知道初中化学都有哪些知识点吗?接下来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知识点: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9、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10、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1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初中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b基本计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

S/100=A/B 即 S=A/BX100g

演变公式有:①A/C=S/100+S ②B/C=100/100+S

初中化学知识点: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猜你感兴趣的: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化学学习方法】热点

【化学学习方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