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生物

高二生物常见的答题误区错误思路与生物复习方法(汇编2篇)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生物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生物复习基本方法技巧

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高二生物常见的答题误区错误思路

关于蛋白质的4个误区

(1)不要将氨基误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COOH;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NH或CONH。

(2)若某肽链中有四个肽键,此化合物应叫五肽,不叫四肽,即根据脱水缩合的氨基酸个数命名。

(3)一条刚刚从核糖体上产生的多肽链可以叫多肽,但不能称为蛋白质。

(4)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关于核酸的4个误区

(1)不要误认为核苷酸中的糖环是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其实是由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5号碳不在糖环上。

(2)不要误认为碱基相同的核苷酸也相同。如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与腺嘌呤(A)核糖核苷酸是不同的。

(3)不要误认为DNA的结构都是链状,DNA的结构有两类:链状和环状。

(4)不要误认为DNA的载体只有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

有关糖类和脂质的6个易错点

(1)不要误认为所有糖中氢氧比都为2∶1,如C5H10O4(脱氧核糖);也不要误认为分子中碳氢比为2∶1的都是糖类,如CH2O(甲醛)。

(2)不要误认为糖类只供能,糖类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蛋白质组成糖蛋白,有保护、信息传递等功能。

(3)不要误认为糖类的合成没有专门的细胞器。如葡萄糖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

(4)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5)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有关细胞膜的6个易错点

(1)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其另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2)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通过细胞膜排出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废物,如抗体、激素等。

(4)细胞膜组成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会由于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5)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有些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则贯穿整个磷脂双子层。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如果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有关分泌蛋白的5个“关键词”陷阱

(1)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途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为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3)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结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4)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有关细胞器的4个易错点

(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未成熟的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4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如果溶质能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会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不能用淀粉等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来进行渗透作用实验。

(2)半透膜是无生命的,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是否能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3)选择透过性膜是有生命的生物膜,膜上载体的存在决定了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细胞死亡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4)离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一看是否需要能量。需要消耗ATP供能,则为主动运输。二看是否逆浓度梯度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则为主动运输。三看是否依赖载体。不需要载体,则为自由扩散。

与酶相关的5个误区

(1)误认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实际上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进而引申为合成的原料有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的场所有核糖体、细胞核。

(2)误认为“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实际上,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3)误认为“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实际上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

(4)误认为“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实际上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5)误认为“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实际上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能使酶失活。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6种设错方式

(1)消耗O2→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3)无CO2产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4)有CO2生成

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

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

只生成CO2不消耗O2→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5)有酒精产生

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6)有乳酸产生

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只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

同时产生乳酸和CO2→进行乳酸式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热点

【高二生物】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