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知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小暑

2023夏季小暑节气的气候变化(通用六篇)

2023夏季小暑节气气候变化推荐大家进行采纳。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夏季小暑节气的气候变化,欢迎查阅。

小暑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01 别睡太少

夏季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最佳的状态应该是晚睡早起。

不过,此时因为晚间睡眠不足,天气炎热,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

所以,小暑时每天来一个30分钟左右的午睡。

虽时间短暂,但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02 别穿太少

暑天给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热,热则容易贪凉。

经常在有空调的环境下办公学习,虽然中暑的病人少了,但受外寒的人增多了。

所以,小暑节气一定要着装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在打开了冷气的室内要外搭披肩。

即使在炎热的时候需要外出,我们也不能穿得太少。

03 别吃太好

骄阳似火,在气温不断飙升的三伏天里,饮食宜清淡。

饮食清淡并不是只能吃素,而是要做到荤素搭配。

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银耳、蘑菇等。

此外,还可多食西瓜、瓠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

平时还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煲汤或煮粥,有化湿的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也是胃肠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但尽量少吃冰镇过的食物。

04运动别过汗

暑热伤津,所以夏季运动强度要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

一般来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要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盐分,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小暑节气,最好多进行室内运动,或在晨起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外出活动,不要在阳光下运动,避免中暑。

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选择傍晚运动最为安全。

05 出行避水湿

入伏以后,雷雨天气也越来越多了,暑湿并存,此时雨天较多,容易感受湿邪。

因此,大家可以在天气较好的时候,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暴晒,以去潮,去湿。

小暑节气为什么要补水降火

01 多饮水

进入小暑后,除了酸梅汤,我们还可以适当多喝乌梅白糖三豆饮来解热、祛湿、防上火。

做法:取黑豆、红豆、绿豆各20克,药用乌梅5~10颗,白糖2勺,添水淹过豆子三个指节,用砂锅熬1.5~2小时。

煮好了以后可以当饮料喝,但豆子要少吃,防止胀气。

注意:大便溏,或纳呆,或日排便次数多,或消化不好,或腹胀腹痛,或舌苔厚,或阴雨天,风寒感冒时不适合用三豆饮。

02 揉穴位

除了饮水外,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三个“泉眼”,经常按揉,同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出汗过多揉涌泉

正常出汗能散热清火,而出汗太多则会伤气伤阴,阴伤多了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

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

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心烦不解揉极泉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会感觉热得心烦,更容易情绪化。

这个时候大家不妨按摩自己的极泉穴。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

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脾虚湿重揉阴陵泉

按本穴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小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

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

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2023夏季小暑节气的气候变化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

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吃什么消暑

1、西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2、绿豆汤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3、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4、茄子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十四节气的小暑气候特点

1.高温天气

小暑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2.出梅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3.入伏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7日是在小暑来临后的第10天。

4.多雨季节

小暑开始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5.雷雨天气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小暑】热点

【小暑】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