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知识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中元节六大传统食物(最新7篇)

篇1: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说起中元节,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不晓得朋友们都知道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希望您能喜欢!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据说,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门开的日子。在中元节这天,地狱之门打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来到世上享受人间血食。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

所以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取“压”的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吃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在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等地,中元节又称“掐嘴节”,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皮方面,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而在馅方面,饺子馅少,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肉馅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6、吃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喻连年有余。

7、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这个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习俗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即事中元甲子》

【唐】韦庄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中元夜看月》

【唐】罗隐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宫词》

【唐】花蕊夫人徐氏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

【宋】赵釴夫

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宋】杨万里

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新凉感兴》

【宋】杨万里

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

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中元日午》

【宋】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中元雨中呈子晋》

【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

【宋】徐集孙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中元燕百丈小楼诗》

【宋】王逵

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楼高阁与云齐。

中山酒熟中元节,归去從他醉似泥。

《宫词》

【宋】王仲修

殿阁新秋气象清,玉阶露冷半雕冥。

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

《寿周益公》

【宋】李商叟

昨夜微云概太清,银河映带寿星明。

祥开碧落中元节,人颂升平上相生。

天上异恩尊帝傅,洛阳好事写耆英。

长身独乐园中老,疑是平园旧弟兄。

《中元》

【元】仇远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篇2: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中元节吃的传统食物是鸭肉。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等。

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其次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篇3: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

中元节虽然是我国民间的祭祖节,俗称“鬼节”,但是也有属于这个节日的传统美食,一起来了解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

1、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那么是为什么呢?

“鸭”取“压”的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吃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在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等地,中元节又称“掐嘴节”,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皮方面,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而在馅方面,饺子馅少,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肉馅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6、吃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喻连年有余。

7、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这个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习俗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中元节上坟带什么祭品

1、先在列祖列宗的坟堆上,摆好饭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坟堆前上三柱香。

2、给看坟的土地神摆好供品后,再烧一份黄纸,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坟神”。用以感谢他一年四季守护坟地,保护列祖列宗平安无事。

3、香烧至半柱时,在列祖列宗的坟堆上,烧掉事先准备好的纸钱和衣物。并留少许钱物,分别在其他坟堆上烧掉,唯恐别的鬼魂在上坟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坟堆上抢钱和衣物。

4、三柱香烧尽时,撤掉供品,并将供品向坟地四周抛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给那些人去上坟的远亲近邻抛撒吃的,不让他们在上坟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坟堆上抢吃的。

中元节上坟禁忌有哪些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中元节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中元节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

中元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中元节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5、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6、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中元节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8、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中元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1、时间讲究

从墓地风水学的角度,扫墓时间最好选择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建议在午时即11-13时期间扫墓,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最忌讳在17时之后扫墓。

2、花束准备

从古至今,祭祀上坟扫墓,最普遍的就是白色的花,而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意思。因此,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上坟扫墓的花。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最好不要用带有浓郁香气的鲜艳颜色的花,以免给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3、扫墓穿着

在扫墓的时候,建议不要选择黑色衣服,以免招惹阴气。但是也不要选择穿红色,或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否则给人一种不尊重逝者的感觉。因此,最好是选择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另外,建议不要买鞋,因为“鞋”与“邪”同音,买鞋会招惹邪气,影响运势。

4、扫墓步骤

扫墓之前,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上添些新土陪护,最后开始烧香纸、倒酒供奉开始祭祀。祭祀的步骤: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祭祀的先后顺序: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

5、扫墓建议

避开扫墓高峰;注意随身携带的物品;带有小孩的家长更要照顾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注意防火,确保安全,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焚烧纸钱、香烛以及燃放鞭炮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减少了消防隐患。

篇4: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为七月半、中元节、鬼节,在古代,这一节日尤为重要,老百姓们在这一天要祭祖,放河灯为逝去的亲人们祈福,思念他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元节有什么别称

中元节别称:七月半、吉祥月、盂兰盆节、施孤、斋孤等

【盂兰盆节】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

【斋孤】盛行于如皋、泰兴等江淮一带的民俗祭祀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半,家家户户在傍晚时分,在路边桥头旁焚烧纸钱,祭祀孤魂野鬼,祈求家人平安。

【七月半】中元节的时间是七月十五,刚好是七月的中间,因此也叫七月半。

【吉祥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

1、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取“压”的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吃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在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等地,中元节又称“掐嘴节”,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皮方面,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而在馅方面,饺子馅少,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肉馅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6、吃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4.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简介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篇5:中元节六大传统食物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中元节六大传统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元节六大传统食物,欢迎查阅!

海南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以祭奠鬼神为主的节日。在海南也称作“七月节”、“七月半”。

像人们会有五一、十一等长假一样,鬼节也可以理解成阎王爷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给各路鬼子鬼孙放个小长假,他们会出来阳间游荡,走亲访友、旅游逛街。

鬼节期间,海南各个地区进行的祭拜活动也不尽相同,在文昌地区,人们会在农历七月初一和十四,或者七月初二和十五,进行祭拜鬼神。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禁忌,比如:人们不理发、不婚嫁、不作寿、不开张诸事,及古至今,约定俗成。

中元节的由来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六大传统食物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6、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

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

禁忌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禁忌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禁忌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禁忌4不可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禁忌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禁忌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禁忌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禁忌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篇6:中元节6大传统食物

“中元节”这个名字和道教的‘三元说’有关,所谓‘三元’,就是指一年之中三个最重要的月圆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一起来看看中元节6大传统食物,欢迎查阅!

海南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以祭奠鬼神为主的节日。在海南也称作“七月节”、“七月半”。

像人们会有五一、十一等长假一样,鬼节也可以理解成阎王爷在七月初一到十五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给各路鬼子鬼孙放个小长假,他们会出来阳间游荡,走亲访友、旅游逛街。

鬼节期间,海南各个地区进行的祭拜活动也不尽相同,在文昌地区,人们会在农历七月初一和十四,或者七月初二和十五,进行祭拜鬼神。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禁忌,比如:人们不理发、不婚嫁、不作寿、不开张诸事,及古至今,约定俗成。

中元节6大传统食物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6、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

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中元节的传说故事

故事一: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之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然恂私情,让看守牢房小鬼偷偷的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故事二: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篇7: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小伙伴们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希望您能喜欢!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据说,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门开的日子。在中元节这天,地狱之门打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来到世上享受人间血食。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

所以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

中元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取“压”的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吃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在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等地,中元节又称“掐嘴节”,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皮方面,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而在馅方面,饺子馅少,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肉馅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6、吃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喻连年有余。

7、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这个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习俗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道教有三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农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百科知识】热点

【百科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