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国学经典

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汇总三篇

国学经典,是一份文化大餐,应有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只是,“吃”的方法,还需我们好好研究与探索。以下是百文网小编整理分享的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篇1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而国学经典,更是经典中的精萃,对中小学生倡导国学经典研读的意义在于:

第一,能使我们的学生对祖国煌煌五千年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与掌握,更多的亲近与热爱。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著名的礼仪之邦,有伟大的文人武将,有璀璨的文学成就,有古朴的民俗风情,有深刻的为人之道,有辉煌的曲折历史……可是,在追求“潮流”、“时尚”的今天,中小学生手中所及眼中所阅的只是一些或朦胧或搞笑的杂志小说,国学经典在他们心中缺失了应有的一席之位。对于祖国的灿烂文化,学生们只听说是博大精深,却不知道有哪些文化,不知道精深在哪,因此难有真正的敬仰与热爱之情。倡导国学经典的研读,就是给了他们一个了解和亲近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二,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国学研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小学时代,正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他们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环境的原因,他们多数人心中容易接受的是新鲜迷离的现实:前卫怪异的仪表打扮、颓废懒惰的学习态度,散漫叛逆的生活作风等,他们追求歌星影星,浮躁而空虚。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他们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能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能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这不正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吗?从长远来说,养成爱经典、读经典的好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方面,都会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按照新课标的意思,语文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品质等五个基本要素。那么,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积累社会文化和陶冶人格,则构成了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国学经典中包括了丰富的各方面内容,研读国学经典,无疑是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极好方法。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国学经典著作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唐诗》等,这些经典作品朗朗上口,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是不无裨益的:既可以使学生认读大量汉字,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锻炼良好口才,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熏陶学生的好气质、好品质。综合来说,熟读和感悟这些国学经典的中小学生,必将在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但是,国学经典并不是学生喜欢读的书,现在的人一般很少读国学经典。不读经的原因用朱自清的话就是“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因为很多人对经典读不懂,读不进去,自然也就不想读了,所以作为老师的应该首先去研读,然后好好地引导学生去研读。

从一名老师的角度来说,国学经典研读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有三种:一,专门课;二,在语文课中巧妙穿插;三,课外读。

一、用专门课研读国学经典

专门课上,老师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的内容,用诵读、故事、说理等方式,说古论今,使学生理解经典。并适当开展一些诵读、讲故事的比赛等,使学生深入地体会经典。或者是一节专门的展示课,让学生把他们在课外阅读经典的收获用语言、图画、文字、歌唱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分享,使读经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爱好。但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形式,课堂上的朗朗书声是最重要的。

二、在语文课中巧妙穿插、背诵国学经典。语文课是一个强大的阵地,可以涉及各科领域、综合各科知识,当然也可以巧妙插入对国学经典的研读

方法一,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小阵地要求背诵规定的国学经典篇目,每次轮二至三人。

方法二,在教学课文时,善于发现与国学经典联系的内容,从而引经据典,使读经与课文学习一举两得。比如说,《三字经》和《弟子规》就是语文课中可以经常联系到的内容。学习《小巷深处》时,由“母爱”这个主题可联系“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谈到对父母的正确态度时,可联系“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学习《最苦与最乐》时,可让学生背诵“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这段,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尽学生之责——“学习”时的苦与乐。

方法三,要求在写作时恰当引用国学经典中的语句,让经典融入学生的思维中。好的句子用得多了,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随时可以吟出口,从而陶冶性情,所以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鼓励和要求学生会引用相关语句。

三、指导学生课外研读国学经典

首先,要做好学生读经典的动员工作,要求学生由平时的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化。功利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放松或考试,可是经典阅读在长知识、开眼界、净心灵等方面有更大的功效。读书,有长远之效,一个人,读什么书,可反映出什么样的气质与修养,所以,要鼓励学生多读国学经典。还要要求学生由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即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练。国学经典读起来没有平时看的课外书这么容易懂这么轻松,所以要向学生讲明诵读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的意志阅读。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比赛活动、展示活动,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效和深化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其实,要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的方法指导,主要是“三读”方法的指导。“三读”即是“素读”、“泛读”、“精读”。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针对不同的经典内容,指导采用不同的读法。大力提倡“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其实是先记住经典的内容,记住之后,在以后的学习运用中反复背诵,自然就慢慢理解了。学生课外的精力时间有限,所以还要教会“泛读”,就是初步了解经典的内容,或者说读一遍,知其大概。之后就是“精读”,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者老师指定一些段落让学生反复读,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

动员工作和方法指导都落实之后,学生在课外可以汲到更多国学经典的营养。

要指导学生学好国学经典,对老师有一定的要求。

现在我们老师都是接受现代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受国学经典熏陶过的极少,真正喜欢和热爱国学经典的更少。所以,老师对在国学经典的研读方面,首先要思想重视,加强自身的意志阅读。

其次,老师在给学生“一杯水”之前要先给自己“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做足功夫,多读、多背,能随口引用、吟诵,多看一些评论性的文章,对经典内容力求有更多的理解和拓展。像易中天、于丹,讲经典之所以能成名,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对经典的独到见解。

国学经典,是一份文化大餐,应有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只是,“吃”的方法,还需我们好好研究与探索。

看了“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的人还看了: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

我心中的国学经典研读篇3

浅谈研读国学经典 培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虽历经沧桑,仍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时光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中华子孙要走出国门、屹立世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是我们的民族资本,它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更是新世纪我们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实力是焦点,教育竞争是后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和目标,要办好教育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幼儿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师范学校,长期担任着向京津冀等地输送幼儿英语教师的任务。在培养合格师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读国学经典,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明确目的,高度重视

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以心灵启迪心灵。教师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1]。《弟子规》上也讲到“将加人,先问己”,要先正己再去化人。要去要求别人,首先自己要先做到。作为师者,我们要拿出知识分子的睿智和良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的伟大胸怀,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古人智慧在我校开花结果、发扬光大。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九零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敢于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是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等哲理,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智慧、开启心灵、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一)孝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使人品德高尚。“见贤思齐”,时刻记住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开篇就提到“首孝悌”。可见做人首先要做到孝。《孝经》把孝分成三个层次:“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所以孝道,第一个层次是孝养自己的父母,这是孝的开始,事亲的阶段。从侍奉双亲到侍奉君,君就是领导,他代表祖国,就是忠于祖国,服务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终于立身。真正立身行道,修养圣贤的品格,做一个有德之人,将来能够报效国家、报效人民,再进而把心量扩大,涵盖宇宙万物,真正认识万物与我一体,就达到孝的最高境界了。通过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把孝心打开,要把对父母的爱推及到对师长的爱、对同学的爱,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再进而拓展到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要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规则意识

《弟子规》中提:“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3]。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一些小事,但是要知道,圣贤正是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炼自己的一种诚敬之心。一个人的良好的德行就是在这种日常小事当中,通过生活点滴中来养成的。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养成一种诚敬心的时候,那么诚敬就变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自然就从里到外都是诚敬,古人讲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把学习国学经典与学习践行《师范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礼仪教育、内外兼修

今天的社会,人们过分追求“自由”、“个性”。言行举止都不太在意,“不拘小节”。甚至有的言行粗鲁,举止不雅、穿着怪异。而古人告诉人们言谈举止、行走坐卧、接人待物、穿着打扮应该如何去做到才会更加文明、文雅、得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懂得礼节,这个礼节基本上就是长幼有序,长者在先,幼者在后。《弟子规》中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3]。在长者面前说话要显得礼貌,不得轻狂。“对尊长,勿见能。”“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3]。行为举止要从容大方,不能行为猥琐。“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3]穿着要得体,衣冠要整洁,不宜坦胸露背,有伤风化、要朴素大方、不求奢华。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内外兼修、把学生培养成为内有修养、外有风采的高素质的人才。

(四)师德教育、坚定教师职业信仰

教育学生勤奋好学、终身学习、爱岗敬业、忠诚乐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和献身教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金钱利益,能够淡泊明志、安贫乐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4]。要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仰。对学生要有无隐无私的仁爱情怀。以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在教学中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寓理于事,寓教于趣。”“相机而授,适时而教”。作为教师始终秉持孔子的严谨笃学,求真务实、善学乐教的治学态度,担当起思想文化传播者和智力资源开发者的使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探索新路、贯彻落实

研读国学经典,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重在贯彻落实。为了很好地进行国学经典研究和传授,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校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途径。

首先,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会”,作为研究传授国学经典的中枢机构。

学校主管校长总负责,成立了由政、史、文等科目的骨干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组成的“国学教育研究会”。专门负责国学经典资料的搜集整理,教学研究、人员培训、组织实施,检查评估、信息反馈、协调落实等工作。“国学教育研究会再对由各班班干部组成的“国学研究小组”进行组织培训,以保证学校的这一活动顺畅有效地落实到每班和每位同学的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创设情境,让校园浸润在国学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中。

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研读国学经典,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动员大会,让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学习国学经典的重大意义,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高潮。同时校园的陈设布置要处处让同学们感到每时每刻都溶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从校园标语的悬挂、校园橱窗、教室版报、餐厅环境的设计,到每天早中晚校园广播中国学经典的美文诵读,以及一些传统音乐的吟唱,都给同学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让校园浸润在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中。

第三,把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各科教育教学过程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把国学教育与各个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国学教育,是我们探索国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如,在语文、英语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面向世界、吸纳世界各种文明,具有宽广开放的胸怀同时又兼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质,在历史课中探索中华文化在中华历史沉浮中的作用及其时代价值,在政治课教学中探求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及当今中国踏上复兴之路的精神动力,在音乐课中学唱传统文化歌曲,书法课中书写国学篇目字帖等。

第四,组织各种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学校“国学教育研究会”定期组织国学经典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师生参与的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在清明节组织同学进行郊游活动和采风活动,感受民族文化;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学期末学校要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通过各种活动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总之,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中华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找回民族自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热点

【国学经典】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