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语文 > 国学知识 > 传统文化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合集3篇)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五十一枚金牌高居榜首,这无疑是打乱了西方习惯了的规则,西方体育大国们心态由此失衡。以下是百文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东西体育文化差异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篇2

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之奥运奖牌榜解读

摘 要: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五十一枚金牌高居榜首,这无疑是打乱了西方习惯了的规则,西方体育大国们心态由此失衡。对于国际竞技体育和百年奥运来说,在贯彻奥运会各项规章制度上取得的成绩都应该得到认可,中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其实是很正常的。然而现代奥运会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竞争,更是一种区域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通过自定义奖牌榜,西方更让我们理解了各个体育强国在奥运奖牌排行名次上的霸权逻辑。

关键词:西方;体育文化;奥运;奖牌榜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中国金牌遥遥领先折射出中西方在预设立场和期待值方面完全不同的指标摊牌。对我们而言,成功举办奥运从来就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演变的契机,而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崛起的重要机会。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个体育强国却处心积虑,在过去的历届奥运中,也都毫无争议地将金牌获得最多的国家队排在奖牌榜的第一位,而美国队雄踞奖牌榜第一的位置已经二十多年了,所以对此从来没有异议。将获得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队排在第一位,这应该是以国际奥运所体现的竞技体育最高水平为依据进行排序的标准,奥运奖牌榜的自定义其实正好使双方的深层情结从深层浮上表层。

一、东西方体育文化内涵差异

(一)文化认知迥异

价值观与世界观紧密相连。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仅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来看,东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认为,人应该主宰自然,自然是人的征服对象,人类可以利用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人是万物之中心。与此对应,东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紧密相关,人类不是改造白然。而足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条件为人类服务。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对于隶属于某个文化的人来说,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都是受这个价值观的支配的。价值观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很难得把握住它,但是通过体育的或语言的行为模式,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

(二)体育双重标准

西方过去两百年的领先让他们在各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优越性,总是希望将自己的标准当作普世的、唯一正确的标准强行推广。他们以基于自己体育制度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体育事件的结果,从而得到的是一种不被他们认可的观点。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体育事件的结果,并非是以西方的制度模式为先决条件的,自然不会以西方的方式作为结果。奖牌风波这种源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并非是偶然现象,也并非一日之寒。奖牌自定义其真正用意在于一个体育强国必须遵照自我的价值理念来行事,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崛起实在让他们憋气,干脆来个自定义,这种体育霸权和行为的丑化,源于他们的偏见、缺乏沟通和不信任感,拿着双标准愚弄国人。

二、体育与政治逻辑辩解

(一)体育心理失衡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赛场成绩显示,中国获得的金牌稳稳地居于首位。这无疑是打乱了西方习惯了的规则,被那些将奥运金牌数纳入政治视野与国家尊卑的霸权政客们,视之为违背了他们的“纲常”,冒犯了他们的“威仪”。在他们的心目中,奥运就是西方的赛场,雄踞奥运金牌榜的理应是他们那些大国强国,凭什么东方的中国队要在奥运金牌榜上占据第一的位置,也许在这种心理上的失落与愤怒而失去理智的情形下,他们竟然提出奥运金牌排行榜,应该以获得的奖牌总数多少来排定名次。

(二)体育政治霸权

现代奥运会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竞争,更是一种区域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这种坦诚地奖牌定义,让我们理解了西方各个体育强国在奥运奖牌排行名次上的霸权逻辑。随着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体育运动代表了民主资本主义自我标榜的统治意识形态”,形成了“一种宰制性的权力,一种全球化的话语霸权”。在许多西方学者的眼中,奥林匹克主义所向往的世界大同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存在,而当下所要关心的问题首先是划分奥林匹克文化中的权力和范围。每一国家、民族根据自己的传统和利益,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解读方式阐释与充实着奥林匹克文化。文化研究不仅关注于文化的内在价值,更关注文化的外在的社会关系。由此,它必然将历史上被主流文化忽略的文化形式纳入中心视野,因此,西方体育学者高擎文化研究的大旗,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和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人文危机产生的文化根源以及文化霸权所带来的诸多弊病进行批判和解构。同样,在多元化社会中,不同种族、性别、阶级、阶层中与体育有关的一些问题也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研究学者所关注的重点。

(三)价值取向失衡

我国的体育价值观形成了以社会作为价值主体的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把社会需要对象化寄于人身上,强调体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又称“工具论”。将体育视为实现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政治进步的手段。强调社会的需求是体育价值取向的核心,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有满足社会的要求,实现社会的利益时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个人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相比之下,西方把体育对个体的价值看作根本所在,强调自我是体育价值的核心和出发点,因而又称“本体论”。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在体育过程中注重发展个体的兴趣和张扬的个性,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竞技的结果和成就却能被政治来解释和涂上政治色彩;运动在许多方面使自己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成为一种社会力量:体育是政治社会化手段: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政治一体化,体育运动是向青年和人们灌输政治哲学的工具;体育运动可以用来反映民族形象、增加民族的活力;运动员能充当国际友善的外交政治家。美国有体育社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体育对政治的作用,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阀为观众和参加者服务,它可以按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消除多余的能量、紧张和敌对情绪;体育可以作为一种角色样板,通过各个社会成员的竞争,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品质;体育是一种世俗性的类宗教机构,它使用礼仪和庆典去增强社会的价值,并由此将人们的行为规范到习惯所要求的方向。美国洛伊和凯尼思认为: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赢得奖牌或冠军可以象征地体现国力的水平,从而增强国际声望和威信;体育运动的胜利可以提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国家的一体化,巩固现政权的统治;利用体育运动促进军事训练;为政府任公职者或寻求执政的人提供露面的机会,以便提高其威望和宣传其政治观点。

结束语:奖牌榜固然重要,在面对文化差异或者说一种政治化了的体育时代面前,我们应该看到了自己的强大与不足。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已经率先崛起。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队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一次次在赛场竞技中获得金牌,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在奥运赛场,这已经是全球共睹的事实。中国人民用铁的事实,用金的奖牌,见证了二十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历史。国际奥委会所主张的“让奥运会更加国际化”,让奥运会成为一项全球盛事的宏伟蓝图,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同时,我们应该冷静、辩证地看待体育的功能,既不能无限夸大,也不能持虚无态度。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并不只有通过体育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但奥运竞技场上的胜利,在张扬国家荣誉、凝聚民族人心方面,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一个民族崛起之初更是如此。把一个合谐社会的理念,放大成一个合谐世界,这就是今天中国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体工部

作者简介:吴晓明(1964.09― ),副教授,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亨国,李瑜.《中西体育文化比较》.《体育文化导刊》,2004.2.

[2]陈俊钦.《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的融合》.《体育文化导刊》,2007.1.

[3]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4]李可兴.《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比较》.《体育学刊》,2005.2.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篇3

浅谈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差异

摘要:从古至今,休闲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或以心灵的宁静为目标,或以个性的彰显为表现,殊途同归,都是在追逐人类更深处的一种满足。尤其在当今社会,物质大量丰富,对于人生的重要目的——休闲,成为热议话题。东西方都有着悠远的历史,然而对于休闲的理解和实践却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休闲 ;发展 ; 差异

一、 休闲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

(一)中国休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休闲很早就已经出现,当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休闲概念。很多的古典作品中都体现了休闲的思想,《如诗》、《墨子》等,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休闲的思考、理解、探索和尝试。对于中国人休闲其实是一门学问,所以对于现在的休闲概念来讲要严肃一些。休闲在许多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作品中得以初步体现,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先秦时期产生了休闲思想

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就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休闲思想的追求和探索,从词源学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现代汉语中的休闲在先秦文学中是两个分开的词,即为“休”和“闲”。但是词的基本涵义是相通的。“休”是会意字,由两部分组成,表示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其本意是指休息,引申意思指休假。“闲”是会意字由“门”和“木”两部分组成,其本意是指在门口的木栅栏,后隐身指范围,常用指道德规范。

1.2魏晋时期,休闲的雏形

《诗经》之后我国的休闲文化主要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子主张人要活得自在,活得逍遥,活得自得。他的思想在《道德经》中得到诠释,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其核心思想。庄子在老子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逍遥”,以其《逍遥游》为著名代表,体现其追逐休闲的态度,其中“大小之辩”更是令后世津津乐道。此期间的社会休闲表现为名士隐逸山林以及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隐逸文学,以家喻户晓的陶渊明为代表,“桃花源”为当时文士们追求的理想社会。魏晋时期的文士的追求和浪漫的生活态度构建了我国古代早期休闲的雏形。

1.3唐宋时期,休闲文化的发展。

唐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兴盛的历史时期,此时的中国文化和经济都展现出一片蓬勃生机。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其中休闲生活与休闲文化在诗人李白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思想既有儒家的以游求仕,豪士的以游行侠。他的漫游精神,摆脱时速羁绊,追求个人自由,情怀万丈,堪称我过古代的天才的闲游大师。“经过唐朝文化与经济的积淀,及至宋朝文化得到了极为兴盛的发展。

1.4明清时期:休闲追求的提升。

晚明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许多文官开始离开官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追逐心灵的自由。仕人们渐渐摆脱了传统文化生活的禁锢,开始追求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许多的仁人志士开始追求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徐霞客是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西方休闲实践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休闲历史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奴隶社会: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以独特的休闲方式而备受学术界关注,这个阶段以竞技场和洗澡为主的休闲实践为主要代表。

2.2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主要的特征是对一些休闲方式进行重点的开发和利用,尤其以温泉型疗养、别墅度假、欧洲大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方式。

2.3资本主义的早期和中期:该阶段的休闲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延续了中世纪三个传统的休闲旅游方式,第二冒险寻找野外风景地,第三海滨度假地的开发与利用。第四出现休闲城镇。第五欧洲的休闲方式逐渐被美国吸收借鉴。

二、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哲学基础不同

中国的休闲文化素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和谐、中庸之道,希望通过自身修养达到内心的宁静以和对外界的平和。儒家中的“六艺”都与休闲有关,这在孔子的身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孔子素来重视诗书和礼乐,认为二者都可以提升自我境界和陶冶情操,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道家讲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人要活的自在、逍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道家思想下的休闲追求是心灵的自由自在,以及灵动、雅致、幽静、清宁的生活。佛教注重心灵的净化,希望通过“回头是岸”的修行达到淡泊宁静的生活。总体来讲,中国休闲文化呈现出静态的特征。

西方的休闲文化主要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这种思想是对古代希腊大师们思想精髓的传承和发展。理性主义非常强调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辨,注重事物整体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严密性,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倡回到注重人的本身,关注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总体来讲,西方休闲文化总体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三、东西方休闲的功能不同

东方的休闲文化更多的是侧重挖掘内心世界,强调自我的更深认识,其文化功能主要是调节性情,达到内心的安静和平和。而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功能则重在开发机能,追求感官刺激;中国人对清风、明月、溪水、薄云常常感到快意,西方人通过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自然抗争,来张扬人的个性,西方流行的蹦极、跳伞、飞车特技等休闲活动均以生命为赌注去孤注一掷。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危险性才使休闲活动具有极大的魅力。中国人的休闲则主要是为了开掘内心世界,使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并通过顿悟和神游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永远是和我们共呼吸的,是最能激发人心底产生共鸣的。所以,中国人一直认为休闲的真谛在于投身于自然、认同于自然,并在自然中陶冶出更加美好的心灵世界。

四、东西方休闲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西方人的休闲以动为主,比如拳击、击剑、登山、攀岩等,都是一些具有竞技和冒险类的活动。西方人注重个人性格的彰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支出的不足。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以个人项目为主,且主要表现为静态方式,如钓鱼、观鸟、书法、下棋、气功等。从休闲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大部分都是平和、淡然、怡然自得、修身养性的项目。中国人在追求休闲是往往喜欢追求自己的心灵的独自放松,喜欢孤独中求清静,自然中求天籁。

五、东西方休闲文化差异的原因

休闲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之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东西方对于休闲的理解与实践的不同实质上是二者的文化不同。

5.1 个人价值的观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非常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是以自己取得的成功为傲,从不掩饰内心的愉悦程度,甚至是狂喜。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意识高于个人意识和利益,古人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倡谦虚不夸耀自己的荣誉。

5.2社会关系差异的比较

西方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并且自己也以此自律。中国文化社会主张人际关系,讲究互相帮忙,强调的是与人的和谐相处。

六、结论

东西方休闲文化由于发展历程、哲学基础以及主要功能的不同而差异甚大,东方的休闲是追求内心的平和、宁静,主要表现为以静态为主的休闲方式;西方的休闲是通过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外界的挑战来实现动态的休闲目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文彧.《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文教资料》,2011.

[2]昆明.《中西方休闲文化对比研究》.《社科纵横》,2009.

[3]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马勇,周青.《休闲学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段忠玉.《中西方休闲文化对比研究》.《社科纵横》2009(9)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热点

【传统文化】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