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实用两篇】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已临近,只要努力复习政治期末试题,就能看见胜利的结果。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答案

1D 2D 3A 4B 5D 6C 7B 8B 9B 10B 11D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18C 19C 20C 21D 22B 23C 24B 25A 26C 27B 28A 29C 30D

31.文化、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进行更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2)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弘扬社会正气,从而引动中华民族素养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每点2分)

32.【答案】

民俗文化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2分)。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有利于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推动世界文化繁荣(3分)。

③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

④通过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这样的社会实践,能推动文化的创新(2分)。

33.【答案】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我们在回顾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4分)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增强团结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奋斗。(3分)

③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使民族精神更加丰富。(3分)

34.【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全民阅读,让全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文明风尚。(2分)

(4)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全民族素质。(2分)

猜你喜欢: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请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2分 )

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这说明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B.文化影响社会生活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4.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5.2016年农历猴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猴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②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德耀中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张丽莉等54名同志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他们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鲜活的道德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

C.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8.“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对于民族而言,全民阅读反映出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9.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

①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②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与会领导人身穿巴厘岛传统编织服饰“安代克”(endek)合影,成为本次会议一道独特风景。印尼政府说,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的理念。这说明()

①文化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方式得以传播与继承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临春节,离家在外的众多游子,总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14.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2015•吉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5年5月23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在出席第五届华夏诗词颁奖大会暨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时透露,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都有中华诗词,正如纽约诗词学会代表所言,“五洲扬雅韵,有赖众心同”。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世界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④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2015年6月20日,“土木中华——中国古代建筑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真实还原了宫殿、民居、园林等建筑类型的发展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假如你是此次展览的解说人,你可以运用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标志

③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

④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④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八卷二十篇,是中华的“家训之祖”,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在《颜氏家训》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订的家训。梳理历史上的这些家训,可以

A.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B.保证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C.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养分

D.使我们具备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18.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20.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之一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取得成功之后,中央电视台又在2014年推出《中国成语大会》,该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文化热潮,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 ()

①说明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彰显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说明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体现了大众传媒对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汉字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B.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C.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D.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2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因为 ()

①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中国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涵③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④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央视《新闻1+1》发声痛批抗战剧频现雷人剧情,“有些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甚至“三俗”化倾向,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B.通俗文化更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出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7.“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拿起报纸套话多,看篇文章署名多……”这样评价当前文化市场 ()

①是片面的观点,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②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③是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④是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王宫为习近平举行盛大国宴,习近平主席携其夫人身着中式服装出席,3月31日晚再次穿着中式服装出席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拉肯宫举行的国宴。国家主席及其夫人身着中式服装

①彰显民族文化又不显得失礼

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极大的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④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0.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经历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到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党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反映了

①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②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党对核心价值体系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问答题(共40分)

3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32.2015年3月,以“一展民俗风采共承两岸文脉”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内容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各大类别,并分别以舞台表演、手工技艺互动、美食分享品尝、图文展板等形式呈现,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发动市民拿起手机“集赞”得奖品。在两岸民俗展演版块的木偶戏专场,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意义。(10分)

33.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添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1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书,改变了世界;书,丰富着人生;书,蓬勃着活力。读书,启发人类智慧;读书,塑造高尚人格;读书,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4月19日下午,北京房山,3000余人集体朗诵序诗《书香中国》,共同迎接第19个世界读书日,同时拉开了2014年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的大幕。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10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政治学习方法】热点

【政治学习方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