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合集2篇】

高二的同学们要想语文期末考试考到好成绩,那就要多做语文期末试卷。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每题3分,共12分)

1.藐 偕 nián (每空1分)

2.A(飘忽不定:形容四处流动,没有固定的地点停留。漂泊无依:指人或思想感情等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没有任何依靠。抛井离乡:离开家乡。抛妻弃子:离开妻儿,背叛家庭。)

3.D 4.B

二、(每题3分,共12分)

5.B(“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

6.D(A项:①你;②形容词的词尾。 B项:①赞成;②同“欤”,句末语气助词。 C项:①连词,相当于“如果”;②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D项两个“见”都是“被”的意思。)

7. C(A项“情话”在这里是“知心话”的意思。B项“天理”在句中是指牛的天然的生理结构。C项“智谋”古今义相同,指智慧和计谋。D项“政治”是两个词,策略、治理。)

8.D(A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了。 B这说的是夫子呀。 C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却不值得称赞。)

三、(6分。任选6句,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空不得分)

9.①知来者之可追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无以至千里

⑤驽马十驾 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⑦粪土当年万户侯 ⑧浴乎沂

四、(共12分)

10.B

11.答案示例:秦川大地空旷而实在(1分);秦地的民众憨厚淳朴,坚韧顽强(2分);秦腔粗犷、令人震撼(1分)。秦腔体现的正是一种豪迈坚强的精神(2分),与秦地、秦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因而被秦人深深热爱,得以流传而不会被淘汰(2分)。

(8分。秦地及秦腔的特点各1分、秦人的特点2分。秦腔所体现的内在精神2分,三者共鸣交融、得以流传2分。意思对即可。)

五、微写作。(10分)

第①题。以7分为基准分。有说服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得体则酌情加分;言之无物,表达有欠缺则可以酌情减分。

第②题。以7分为基准分。感受言之有物,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有文采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减分。

第③题。以7分为基准分。想象合理,描写生动,语言流畅、有文采则酌情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六、(18分。13~16每题3分,17题6分)

13.D(“戒”在此处是“告诉,命令”的意思。)

14.C(两个“之”都是代词,他。)

15.B(意思是如果自己答不上来,则让自己血溅刀刃。)

16.A(邓弼和两书生喝酒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学问,而是为了“少吐胸中不平之气”;拔刀是酒酣兴之所至,不是为了威胁。)

17.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为可断可不断处。6分,每漏断、多断或错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邓弼,秦地人,身高七尺,能够凭气力在众人中称雄。邻家的牛正争斗得难以分开,邓弼用拳头击打牛的背脊,牛立刻背脊折断,跌倒在地。但是他嗜好喝酒,并且酒后怒视旁人,人们见了他总回避,说:“接近他就一定要受到羞辱。”

一日,邓弼独自在青楼饮酒,两位书生经过楼下,他急忙拉对方入楼内一起喝酒。两位书生向来瞧不起他这个人,便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你俩如果一定不依从,我一定杀死你俩,然后逃进山林里!”两位书生迫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酒喝得很尽兴,邓弼解开衣服,两腿岔开,席地而坐,拔刀放在桌面上,铿然作响。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会撒酒疯,便想起身离开,邓弼制止他们说:“不要走!我也稍微了解诗书,你们何至于把我看得低贱?我今日并非想邀请你们喝酒,而是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气罢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书籍任凭你们询问,如果不能回答,就让这把刀沾上鲜血。” 两书生说:“竟有这样的事?”随即摘取《七经》数十则义理来问邓弼,邓弼都能一一列举古书中对经文的注解来回答,一点都没有遗漏。两书生相顾沮丧失色,再也不敢提问。邓弼接着要酒,披头散发跳着说:“古人学经是要养气,如今的人一穿起读书人的衣服,反而就毫无生气,只想舞文弄墨,把世上豪杰当小孩子看待。这怎么可以呢?你两个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恃博学多才,听了邓弼的话,感到非常羞愧。两书生回去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朋友也不曾看见他拿着书本吟咏过。

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去拜见德王。守门的士兵不替他通报,邓弼便接连击倒好几个人,声音被德王听到,德王命令差役把邓弼揪了进去,要鞭打他。邓弼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时常驾着海上的舰船,在鄞县和我国的百姓做买卖,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就会拿出武器砍柱子,杀伤我中国的百姓;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这尤其是有志之士所愤怒的。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从东边日出之地到西边日落之地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帝王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院子里的人听了,都缩颈吐舌,舌头久久收不回来。德王说:“你在百万军中,能够斩杀大将吗?”邓弼回答说:“能够。”德王看看左右说:“姑且试试他。”德王暗中命令五十名擅长使槊的人,骑马赶快到东门外,然后再让邓弼过去。等到邓弼来到,众槊齐发。邓弼大喊着奔走格斗,一会儿,烟尘漫天,只见双剑飞舞,顷刻马首被纷纷砍落坠地,血不断流下。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壮士啊!”于是吩咐拿酒奖赏邓弼,邓弼就站着喝酒,也不跪拜。

德王上书把邓弼推荐给天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便故意阻挠,致使德王举荐不成。邓弼看着自己的躯体,慨叹道:“上天生我一具铜筋铁肋,却不让我在疆场上建立功勋,竟然让我默默无闻地困死在草野,这是命运啊,这也是时运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随后就跑进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后死去。

史官评说: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的踪影几乎灭绝。燕子飞回来,也无家可归(意谓战火不绝,房屋败毁),都竞相栖息在树林里。假如邓弼还在,那一定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可惜啊!邓弼的魂魄不显灵则罢了,如若显灵,我知道他一定会怒发冲冠的!

七、(12分)

18.D(写宝云、日注是为了正衬双井茶,不是反衬。龙凤团和双井茶更是没有衬托关系。)

19. A C

20. “争新弃旧世人情”中之“新”指双井茶,“旧”指宝云日注。意思是尽管宝云日注也是好茶,但人们更愿意尝双井茶。作者借此批评了“争新弃旧”的世俗之情。

作者认为人应该固守美德。“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直接体现了这一思想。而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则进一步通过龙凤团的特点强化了“常德”不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八、(20分)

21.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强调的是孔子思想的丰富性,而不是“深刻复杂”,更不是后人产生误解原因。)

22.孔子笑自己生前与死后世人对自己的态度截然不同,觉得世人的变化无常很滑稽,同时也觉得命运难以捉摸。(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 特点:规格高,威严。(2分,每点1分)

需要完成的任务:①还原孔子思想的丰富性,而不是仅仅传播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那么一点思想。②不能只强调孔子的思想而禁锢其他的思想,倡导思想的自由。③还原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真实的孔子,不要让孔子有超凡的威风而使人难以接近。(6分,每点2分)

24. 答案示例:

“六经注我”是指曲解传统文化来为自己的主张或做法服务,“我注六经”则是指尽量去理解、解释、尊重传统文化的本义。

我认为“六经注我”以及“我注六经”这两种态度都有失偏颇,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中所说,孔子的思想里也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糟粕,对此我们不必尊重;同时孔子又有批评苛政、提倡仁政等思想,对此应该尊重,而不能像封建统治者那样忽略掉。

(以上是答题示例,学生作答不必拘泥。评分标准:对两种态度的解释各1分。结合《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一文的内容1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阐释理由3分;观点不必拘泥,能自圆其说即可,应根据学生阐释的充分、深刻程度区别给分。)

八、作文(50分)略

猜你喜欢: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第 Ⅰ 卷

一、阅读《乡土本色》选段,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miǎo) 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xié) 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 ① (漂泊无依/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 甲 ,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 乙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 丙 , 丁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 ② (抛井离乡/抛妻弃子);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miǎo) 视 白首(xié) 老 粘 着

2.在文中①②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飘忽无定 抛井离乡 B.漂泊无依 抛妻弃子

C.漂泊无依 抛井离乡 D.飘忽无定 抛妻弃子

3.将下列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丁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②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

③迁移是变态 ④世代定居是常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第一段提到“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塞给了一包灶土,下列诗句与这一风俗所体现的内涵一致的是

A.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刘邦)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孟郊)

D.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宋•王安石)

二、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孟子》发展为对话体的论辩文,《荀子》《韩非子》已经发展到说理散文的高级阶段。

B.庄子是寓言创作的圣手,鹏徙南冥、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守株待兔、涸辙之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庄子》。

C.陶渊明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优美诗文,他的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D.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人的困惑”,《变形记》就是这样一部代表作。

6.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鼓瑟希,铿尔

B.①吾与点也 ②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C.①闻而审,则为福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C.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D.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8.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我不这么认为

B.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这是夫子说的呀

C.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所以流传天下的人却不多

D.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不曾看到整头的牛

三、(共6分)

9. 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限选其中6道题)

①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④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⑥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⑧ ,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四、阅读《秦腔》选段,完成10~11题。(共10分)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于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训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据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0.秦腔“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潼关之外的人只喜欢自己的地方戏。

B.秦腔的突出特点是震撼,潼关之外的人觉得是大喊大叫,没有美感。

C.秦地人乡土观念重,死不离窝,因此没有人把秦腔传播到潼关之外。

D.秦腔在西北其他地方变腔走调,失去原汁原味,因此不能流传更远。

11.秦地、秦人、秦腔有怎样的特点?秦腔为什么“没有被淘汰,被沉沦”?(8分)

五、微写作。(10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10分)

2015年4月23日,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举办了“24小时书店”开业仪式。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现场宣读了李克强总理的来信。总理在信中说,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

①请拟写一段宣传语,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倡导同学们去24小时营业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读书。

②三联韬奋书店设立了阅读留言墙,请你在上面写一段话,表达自己读完某本书之后的感受。

③据报道,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营业以来,有不少人来这里夜读。请你发挥想象力,描写“深夜书房”内的场景。

第 Ⅱ 卷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8分。13~16每题3分,17题6分)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①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②,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③,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命酌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④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取材于宋濂的《秦士录》,有删节)

注释:①七经:汉代以来推崇的七种儒家经典。 ②东海岛夷:指日本人。

③鄞:地名,在今浙江宁波。 ④玄鸟:指燕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牛方斗,不可擘 擘:分开

B.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 扣:询问

C.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 市:交易

D.阴戒善槊者五十人 戒:制止

1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好使酒,怒视人 拔刀置案上,铿然鸣

B.君何至相视如涕唾 两生相顾惨沮

C.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D.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 王上章荐诸天子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两书生向来瞧不起邓弼,竭力拒绝他

B.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如果(你们)不能回答,就用(你们的)血来染刀刃!

C.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

只想舞文弄墨,把世上豪杰当小孩子看待

D.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两书生)回去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朋友)也不曾看见他拿着书本吟咏过

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了向两位书生证明自己有学问,邓弼不仅请对方喝酒,甚至不惜拔刀威胁。

B.邓弼认为古人读书是为了培养正直刚强的浩然之气,而当时的儒生没有做到。

C.邓弼站着喝德王赏赐的酒,且不跪拜表示感谢,这体现了他狂傲不羁的个性。

D.邓弼博学、勇武、有见识、有责任感,但无用武之地,因而感到无奈和悲凉。

17.请用“/”给上面的文言阅读材料的最后一段断句。(6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20题。(共12分)

双井茶①

(宋)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②。

穷腊③不寒春气早, 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 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 一啜尤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④非不精, 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 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色味。

注释:①双井茶:宋代名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②凤爪:双井茶之茶芽,形似凤爪。③穷腊:整个冬季。腊,农历十二月为腊月。④宝云日注:宝云、日注与下文的“龙凤团”皆为名茶。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清石老、形如凤爪、早春萌芽,从环境、形状与生长时间上可见双井茶之独特。

B.“白毛”指的是茶芽上的白毫,赠送此茶时要用红碧纱包裹,可见双井茶之珍贵。

C.“一啜”写喝茶之少,“三日夸”写赞美时间之长,本句从侧面写双井茶味道之美。

D.诗中写到了宝云、日注、建溪龙凤团等其他名茶,目的是反衬出双井茶品质之高。

19.古人常常于品茶中观照人生,修养心性,故有“茶道即人道,品茶即品人”之说。下面诗句中能体现这种深刻文化内涵的两项是(4分)

A.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B.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宋•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C.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宋•苏轼《龟山辩才师》)

D.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宋•黄庭坚《催公静碾茶》)

E.未投兰蕊香先发,才洗瓷婴渴已消。(清•孔尚任《试新茶同人分赋》)

20.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双井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4题。(20分)

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

①孔庙是一个由几十座门坊与几百间厅堂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建筑群,我用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浏览这座古庙。孔庙里古木参天,阳光是幽深的,仿佛是从巨大的荷叶上透漏的,用手拭拭它,有一点凉,还有一点潮润;是它把我的思绪带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圣人的榻前……

②孔子有一次病重,一副要离世的样子。子路出于敬意,偷偷安排了家臣,希望先生走得风光一点。按礼,大夫一级的人的丧礼上才可有家臣。孔子辞职后身份为士,是不能配备家臣的。孔子后来还是康复了,得知子路的做法后异常愤怒:不是大夫,要以大夫的标准治丧,这无异于盗名!

③然而孔庙的建筑却是皇帝的规格:大成殿的18根石柱上满是雕龙,这是阿房宫和紫禁城也没有的神圣。

④孔子一生几乎不讨论命运,因为它难以把握。命运确实像四处弥漫之空气和四处出没之闪电一样不好把握,所以孔子总是回避命运的问题。孔子活着,恓恓皇皇如丧家之犬,死了却受顶礼膜拜,这表现了人类无常的一面。我总感觉孔子望着人类把自己的一双手翻来覆去而悄悄在笑。

⑤给孔庙以皇帝的规格,当然是要大树孔子,以弘扬其思想。抬举孔子的人是统治阶级,他们需要的只是孔子的一点思想,或仅仅是几个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以为,巍峨的孔庙实际上就是由于那几个关键词而营造的。

⑥孔子的思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很是丰富,但统治阶级却只提倡有利于他们统治天下的那么一点思想。他们几乎不宣传孔子对苛政的批评,也根本不实行仁政。他们宣扬孔子的一点点想法而掩盖了他的思想体系。他们进而用孔子的思想僵化全体中国人的思想,封禁中国人探索与发现的激情。他们知道,只要给孔子以神圣的地位,中国人的其他思想便成了异端。两千余年来的集权统治者们把孔子的思想演变为控制中国人的工具,甚至以孔子的思想为武器,对国人的思想围追堵截,使之屈从。

⑦统治阶级几乎达到了目的: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一直在罢黜百家,没有争鸣。它导致了思想的寂寞。在孔庙,我强烈而痛苦地感受了这种寂寞,我自言自语地说:太苍白了,太单调了。

⑧一个民族的强大,固然在于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更重要的是强大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了强大的精神,便注定会以自己的聪明与勤劳繁荣强盛起来。而民族精神的强大,显然在于它的思想能否生生不息,源源不竭;因为思想的自由是精神强大的关键和动力,倘若一个民族的思想板结了荒芜了,那么它的精神便不可能如广袤的森林和浩瀚的草原那般辽阔和有生命力。

⑨孔庙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细节都蕴藏着某种威严,这让孔子有了超凡的威风而使人敬畏,甚至使人觉得孔子是难以接近的。事实是:孔子是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在一般的场合总是自然地流露感情:他对季氏八佾舞于庭义愤地说狠话;跟冉求生气,当众宣布他不是自己的学生了;怕人误会自己私下见卫灵公夫人的行为不雅,赶忙去解释;学生颜回死了,他哭成个泪人。孔子是有缺点的:他有时会强词夺理,甚至诡辩,甚至撒谎。不过,有缺点才使他血肉丰满,可亲可爱。

⑩在世间,凡是被神化了的人,都失去了本真,其思想也失去了原意。神化者神化一个人为偶像,并以偶像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征服大众。被神化的人当然是悲哀的;因为即使神化者消亡了,被神化的人的悲哀仍难以解除。

○11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封建制度。但革命的惯性,却鲁莽地打倒孔子。封建统治阶级制造的舆论挟制了孔子,强行把他纳入自己的队伍。不过我以为,孔子的精神是独立的,他没有依附于统治阶级,他是在为整个人类工作。

○12在我看来,如果能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才是一场漂亮的革命。(取材于朱鸿的同名散文)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中“阳光是幽深的”,不仅写了孔庙因古木参天而光线较暗,也渲染了孔庙久远的历史感。

B.第六段中“孔子的思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说孔子的思想深刻复杂,因而使后人产生误解。

C.神化孔子的封建统治者已不存在,但被他们曲解的孔子的思想依然有影响力,这是孔子的悲哀。

D.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没有认识到孔子的真正价值,使得孔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与发扬。

22.第四段中,“我总感觉孔子望着人类把自己的一双手翻来覆去而悄悄在笑”,请根据上下文简述孔子“笑”的缘由。(3分)

23.文末说到“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请通读全文后回答:“这样的孔庙”有怎样的特点?“让孔子从这样的孔庙中走出来”需要完成哪些任务?(8分)

24.阅读杨伯峻《浅谈<论语>》中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两汉以来,引用《论语》来证明自己的意见,经常“断章取义”,不顾本真。孔子本人和他的学说便曾被各式各样利用过。……例如宋朝的唯心主义者陆九渊曾公开说过:“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这两种态度的意思;并结合《我在孔庙的所见和所想》一文的内容,阐释你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第 Ⅲ 卷

九、作文。(5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培训大型活动的礼仪人员及空中乘务人员时常常要进行微笑练习。其基本方法是咬筷子,即:用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嘴角上扬。其标准是露出上排的8颗牙齿。

对此,几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甲:连露出几颗牙齿都要规定吗?人与人个性不同,干嘛连微笑都有标准呢?

乙:可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微笑就是显得优雅,得体,有亲和力,真好看!

丙:微笑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微笑流于形式,再好看也是假笑。

丁:礼仪离不开形式啊,这种假笑总比不笑强吧?再说了,表达假意就一定不好吗?流露真情就一定好吗?

戊:嗯。个性与标准、内在与形式、假意与真情,这些话题可不仅仅体现在咬筷子练习微笑上啊。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语文学习】热点

【语文学习】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