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数学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教案【推荐11篇】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当中,第五单元是最重要的一个单元,所以教师在这之前要做好准备,完备方能无患,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 第 6 课时 总序第 12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1、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 m,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得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怎样列方程。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解:略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 ÷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你怎样判断x=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 ,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业:教材第75页第1、3、4题。

板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2) 第 4 课时 总序第 10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16)=8

解:2(x -16)÷2=8÷2(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16=4 x -32+32=8+32(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 -16+16=4+16 2x =40

x=20 2x ÷2=40÷2

X =20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2)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0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

(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1)和差关系。(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l)学生试做。

(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

(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错例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作业:教材第84~85练习十八第4、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1)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9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从而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路程与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写出式子,同时指名一生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千克)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

3+6.5=9.5、7-4.2=2.8、3.6×0.5=1.8、3.5+x =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3.2x=8、llx =363、x +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7=5、2x =0、3.5x =4、11.2-x =ll.14等都是等式,但35÷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l)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 =32是方程x -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 =6

解:x =6÷4

x =l.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进行验算?

解方程的依据:

①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②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时应注意:书写时要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第1题。

判断下面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

(1)a2﹥2a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

(3)5x+5=5(x+1)

(4)x=6是方程3x -6=12的解。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订正。

2.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要求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教师: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

作业: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2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2) 第 12 课时总序第 18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0、12、14、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题,那谁能说一下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练习讲解

1.易错题分析

出示:甲乙两地相距66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2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易错原因:学生在解决相遇时间的问题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格式书写不够规范。

学生尝试解答: 解:设经过x 小时两车相遇。

(32+34)x =660

x=10 答:经过10小时相遇。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2.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2题。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的有用信息。

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根据“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 千米。

3.5(68+x )=455

x =62

三、巩固拓展

1.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

出示:甲、乙两城相距420km,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75km,3小时后两车相距15km。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教师小结:通过线段图,找出两车相距15km存在的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5*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

四、课堂小结。经过这节练习课,你是不是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有了更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业:教材第82页第10、1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2)

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4) 第 11 课时 总序第 17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路程=速度×时间。

2.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3.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2.质疑:求相遇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之和。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的时间。

3.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4.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

5.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巩固拓展

出示例题: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87×7+7x =1463

x =122

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122千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2.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3.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4)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 分钟后相遇。

方法一:0.25x +0.2x =4.5 方法二:(0.25+0.2)x=4.5

0.45x =4.5 0.45x =4.5

0.45x ÷0.45=4.5÷0.45 0.45x ÷0.45=4.5÷0.45

x =10 x =1O

答:两人10分钟后相遇。

课题: 第五单元: 练习十七(1) 第 10 课时 总序第 16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80~81练习十七第2、3、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分析解答。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

学生: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出示下列问题,只列方程。

1.图书室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80本,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养鸡厂养母鸡和公鸡共40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7倍。母鸡和公鸡各有多少只?

3.钢笔每支18.5元,甜甜买钢笔和铅笔各2支,共用了38.8元。铅笔每支多少钱?

学生先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

(1)出示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

(2)教师指名学生说题意,并对学生做环保教育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该如何列方程解决呢?

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教师点评两种不同的列方程的方法,并订正。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

(1)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

(2)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

(3)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4)学生汇报:

解:设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x 。

①(x -3102)×2.5= 135 x =3156

答: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3156。

2.5x -3102×2.5=135 x =3156

答: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3156。

三、巩固拓展

1.通过抓不变量解决差倍问题

出示:红红今年11岁,爸爸今年39岁,红红几岁时,爸爸的年龄是红红的3倍?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设红红的年龄为x 岁,则爸爸的年龄就是3x 岁,根据年龄差不变,列方程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答,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红红x 岁时,爸爸的年龄是3x 岁。

3x -x =39-11

2x =28

x =14

答:红红14岁时,爸爸的年龄是红红的3倍。

教师小结:在解决年龄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年龄差)。

即时练习:李老师今年42岁,轩轩今年9岁,当轩轩几岁时,李老师的年龄是轩轩的4倍?

2.通过抓信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鸡兔共有8个头,26只脚,求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⑴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一只鸡有2只脚 ,一只兔有4只脚。

⑵根据等量关系:兔的脚数+鸡的脚数=总脚数,可列出方程:

4x +2(8-x )=26

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答,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解:设兔有x 只,那么鸡有(8-x )只

4x +2(8-x )=26

4x +16-2x =26

2x +16=26

2x =10

2x ÷2=10÷2

x =5 8-x =8-5=3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七第6、7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不变的量:年龄差 一只鸡有2只脚 ,一只兔有4只脚。

3x -x =39-11 兔的脚数+鸡的脚数=总脚数

4x +2(8-x )=26

实际问题与方程(8)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 m。 把x =4.15代人方程,得

x +0.06=4.21 方程的左边=x +0.06

x +0.06-0.06=4.21-0.06 =4.15+0.06

x =4.15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2) 第 7 课时 总序第 13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4例2及练习十六第5、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 ±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忆旧引新

1.看图列方程。

别是什么?

已知条件:白色皮共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未知条件:黑色皮有多少块?

3.引导学生利用例1的经验,自主列方程解答: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解:设共有x 块黑色皮。

2x -4=20

2x-4+4=20+4

2x =24

2x ÷2=24÷2

x =12

4.追问:在解方程时,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把2x 看成一个整体。)

5.检验。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稍复杂的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吗?其中哪一个步骤是最关键的?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①弄清题意,设未知量为x。 设

②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 找▲(关键)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列

④解方程。 解

⑤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验

三、巩固拓展

1.根据方程列出等量关系式。

粮店运来72吨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多12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根据( ),列方程:3x +12=72

根据( ),列方程:72-3x=12

2.先说说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千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类型的题目适合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解答?

3.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教材第75~76页第5、6、9题。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2)

条件:①白色皮20块。②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

问题:黑色皮多少块

①设 解:设共有黑色皮z块。

②找 关键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

③列 整体 2x -4=20

④解 2x -4+4=20+4

⑤验 2x =24

2x ÷2=24÷2

x =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五 第 5 课时总序第 11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70~72练习十五第3~5、10~12、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规范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方程的过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关于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

1.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 4x =36+17 23÷a>43 x +84 3x +4y=8 48÷a=9

2.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 x+42-98 (x=57, x =135) (2) 5.2-x =0.7 (x =4.5, x =8.8)

(3) 4x-7=21 (x =7,x =8) (4) 5(x -l)=25 (x =4,x =6)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出示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3题。

(2)教师提问:你们能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3)学生总结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中其他的成员核对,改正错误的答案。

2.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1)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1题。

(2)教师分析:由题可知,第一个图是一个长方形,已知宽和周长,求长是多少。这个题就要借助我们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指名学生列式并求解:2(5+x )=36,解得x =13。

(4)从第二个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二个图中所给出的信息是儿童的人数是成人人数的3倍,而儿童和成人的总人数是80人。

(5)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拓展

1.巧设相邻的自然数

出示题目上:三人相邻的自然数的和是57,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思路导引:

⑴任意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观察特点。

⑵设其中一个为x ,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其他两个自然数。

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中间的自然数是x 。

(x -1)+x (x +1)=57

3x =57

3x ÷3=57÷3

x =19

前一个自然数是:x -1=19-1=18

后一个自然数是:x +1=19+1=20

教师小结:对于“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求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问题,一般设中间的自然数为x ,刚其余两个自然数分别为x +1他x -1。

2.列方程解答。

⑴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求这个数。

⑵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求这个数。

⑶x 的3.3倍加上1.2与4的积,和是11.4,求x 。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0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4*题。

(1)小组内合作讨论完成,组员之间相互说说解题的方法。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强调:可以把“x =5”代入题中,把“ □ ”看成未知数再求解。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对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五

第11题:2(5+x )=36 x +3x =80

拓展题:解:设中间的自然数是x 。

(x -1)+x (x +1)=57

3x =57

3x ÷3=57÷3

x =19

前一个自然数是:x -1=19-1=18

后一个自然数是:x+1=19+1=20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六 第 8 课时总序第 14 个教案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75~76练习十六第2、7、8、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合作讨论,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有怎样的认识?

指名口答,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

1.请你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l)a+24=73 (2)4x <36+17

(3)72=x+16 (4)x +85

(5)25÷y=0.6 (6)2x +3y=9

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师:为什么说(1)、(3)、(5)这三个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

生:因为它们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6)也是方程,只不过它含有两个未知数。

2.我们班学生在作业中有这样解方程的,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不对,就帮他改正过来。

x+32=76 x -3.2=6.5

解: x =76-32 解:x -3.2=6.5-3.2

x =44 x =3.3

x ÷8=0.4 3x =18

解:x ÷8×8=0.4×8 解:3x -3=18-3

x =3.2 x =15

生:第一题正确,第二、四题两边没有同时加或除以相同的数,第三题等号没有对齐。

3.你认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生1:等号对齐。

生2:两边必须要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同时加、减或乘、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

生3:要验算或口头验算,保证解的正确性。

4.出示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教师提示:要先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黄河的长度+835=6299,再列方程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5.出示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8题。

(1)引导学生读题,捕捉题目中的信息:

①猎豹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时110 km。

②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 km。

(2)教师: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上两个条件,你会想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3)请根据归纳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学生根据归纳的信息列式,可能列出:2x +30=110,从而求出大象的奔跑速度。

三、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4x +13=365 3x +2×7=50 4x +2.1=8.5 48.34-3.2x =4.5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

(1)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订正,并交流解决疑问。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展示作业在全班讨论。

(3)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1*题。

引导学生转化为方程解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分析:这道题其实就是解两个方程(36-4a)÷8=0和(36-4a)÷8=1。

解答:(36-4a)÷8=0 a=9 (36-4a)÷8=1 a=7

四、课后小结

通过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食堂买来大米和面粉共595千克,其中大米是面粉的2.5倍,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练习十六

第8题: 2x +30=110

第11题: (36-4a)÷8=0 a=9

(36-4a)÷8=1 a=7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3) 第 9 课时 总序第 15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77~78及练习十七第1、4、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习题。

(1)舞蹈组有男生x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

(2)城郊中学图书馆有科技书m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1.8倍,那么,m+1.8m表示( ),1.8m-m表示( )。

2.教师:像上题中m+1.8m,1.8m-m如果在方程中出现,该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这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思考,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

得出: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3.2(元)

2.把这一题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页例3:让学生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交流,汇报:梨和苹果都是2kg,梨每千克2.80元总钱数是已知的,求苹果的单价。

小结:两题的数量关系没变,只是已知数和未各数交换了位置。

思考:你能列方程来解答吗?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汇报。

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步骤: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 +2.8×2=10.4

x =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问:除了这样列方程之外,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

并让学生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8+x )×2=10.4

(2.8+x )×2÷2=10.4÷2

2.8+x =5.2

2.8+x -2.8=5.2-2.8

x=2.4

解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把小括号内的“2.8+x ”看作一个整体。

4.出示教材第78页例4。

让学生观察信息,信息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条件: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问题: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尝试写出等量关系式: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思考:这里有两个未知数,该怎样设未知数呢?

小组内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设海洋面积为x,也有可能会设陆地面积为x。

根据“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是把陆地面积作为标准量,设为x比较方便,因此海洋面积就是2.4x 。

5.让学生自主列方程解决,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过程: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x +2.4x =5.1

(1+2.4)x =5.1

3.4x =5.1

3.4x ÷3.4=5.1÷3.4

x =l.5

解方程过程中,提问学生:(1+2.4)x =5.1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

6.求出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可以怎么求?

学生思考,回答:

可能会用“总面积-陆地面积”来计算,即5.1-1.5=3.6(亿平方千米)也可能会用“陆地面积×3”来计算,即2. 4x -2.4×1.5=3.6,这两种方法都要予以肯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让学生先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再列等量关系式,最后列方程解答问题。

2.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根据信息先思考谁是标准量,要把谁设为x,另一个量如何表示,再列方程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在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中,先找到比较标准的量并设标准量为x ,再列出等量关系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作业: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1、4、8、9题。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3)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解:设陆地面积为x 亿平方千米。那么

2x +2.8×2=10.4 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 亿平方千米。

2x +5.6=10.4 x +2.4x =5.1

2x+5.6-5.6 =10.4-5.6 (1+2.4)x =5.1

2x =4.8 3.4x =5.1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4x ÷3.4=5.1÷3.4

x =1.5

海洋面积:5.1-1.5=3.6(亿平方千米)

或2.4x -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热点

【五年级数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