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初三数学备考复习策略总结(汇总三篇)

初三离中考越来越近,数学备考已渐渐进入轨道,数学的复习策略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数学。下面由百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初三数学备考复习策略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数学备考常出现的问题

①思想不重视。考生对数学的中考第一轮复习无计划,复习效率偏低,因为很多内容是学习过的,存在上课"不想听"、"只看不写"、"只想不做"等不良复习习惯,从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再一次学习。

②答题缺乏规范。

(1)书写潦草、字体有大有小不统一;

(2)解答过程书写排版不合理;

(3)答题只求结果,不重过程,过程太简单。

(4)作图不够清楚明了;

(5)发现错误订正潦草等等。

这些都不能实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③计算能力薄弱。

(1)计算不愿计算到底,不能计算完整或计算出错;

(2)爱用计算器,笔算的主动性不够;

(3)有些题会做,但得不到分,主要是结果计算不准确

④审题不够细致。

从以往备考的经验看,中考因审题不细而丢失分的占30%以上。很多考生平时复习时,因为求速度,而忽视了准确度,在解题过程中因为求快,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开始答题,而不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出现易看错,读错,答错,写错、算错等情况,导致丢失分。建议一轮复习时,在综合题训练中,采取"先读题再做题"的方式,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⑤做题不够细心,粗心做错一小步,导致结果全错,失分较多。如(1)做计算时抄错符号;(2)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粗心出错;(3)移项、去括号该变号没变号;(4)去分母时乘最小公倍数或最简公分母时没分母也要乘的没乘;(5)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会搞错、搞反,例如甲是乙的2倍,实际做题中表示出了乙是甲的2倍;等等。

⑥忽视错题归类。不少中考生由于复习任务中,往往不太重视每次训练或阶段性测试的错题的整理,错题归类不及时,更不注意解题后反思,,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未能处理好"懂和会,对而不全,会而不对,对而不得分"四个关系。

⑦考试时间常掌握不好。一套试卷要控制在100分钟内完成。许多学生考后反映,中考数学考试时间不够,做不完,这就要求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对前面的基础题要"速战速决",对后面的解答题在力求规范的同时,也要注意时间;平时的数学试题训练中,要把所用时间也当作平时训练的一个因素,只有练的多了,在中考中就不会因为时间而犯愁了。要树立勇夺高分的意识,既要做到"一身霸气,不言放弃,弄清题意,规范仔细",又要努力避免"难题久攻不下,容易题无暇顾及"的被动局面,有三句话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先做会的,求全对,多多益善;(2)稳做中档题,一分也别浪费;(3)舍弃全不会(10%)好比"丢车保帅","弃子争先",可谓高级战术;"舍得,舍得,舍是为了得!"。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强大是制胜法宝,精细是核心技术。考试策略:先易后难夺高分!

(3)答题只求结果,不重过程,过程太简单。

(4)作图不够清楚明了;

(5)发现错误订正潦草等等。

这些都不能实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③计算能力薄弱。

(1)计算不愿计算到底,不能计算完整或计算出错;

(2)爱用计算器,笔算的主动性不够;

(3)有些题会做,但得不到分,主要是结果计算不准确

④审题不够细致。

从以往备考的经验看,中考因审题不细而丢失分的占30%以上。很多考生平时复习时,因为求速度,而忽视了准确度,在解题过程中因为求快,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开始答题,而不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出现易看错,读错,答错,写错、算错等情况,导致丢失分。建议一轮复习时,在综合题训练中,采取"先读题再做题"的方式,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⑤做题不够细心,粗心做错一小步,导致结果全错,失分较多。如(1)做计算时抄错符号;(2)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粗心出错;(3)移项、去括号该变号没变号;(4)去分母时乘最小公倍数或最简公分母时没分母也要乘的没乘;(5)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会搞错、搞反,例如甲是乙的2倍,实际做题中表示出了乙是甲的2倍;等等。

⑥忽视错题归类。不少中考生由于复习任务中,往往不太重视每次训练或阶段性测试的错题的整理,错题归类不及时,更不注意解题后反思,,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未能处理好"懂和会,对而不全,会而不对,对而不得分"四个关系。

⑦考试时间常掌握不好。一套试卷要控制在100分钟内完成。许多学生考后反映,中考数学考试时间不够,做不完,这就要求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对前面的基础题要"速战速决",对后面的解答题在力求规范的同时,也要注意时间;平时的数学试题训练中,要把所用时间也当作平时训练的一个因素,只有练的多了,在中考中就不会因为时间而犯愁了。要树立勇夺高分的意识,既要做到"一身霸气,不言放弃,弄清题意,规范仔细",又要努力避免"难题久攻不下,容易题无暇顾及"的被动局面,有三句话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先做会的,求全对,多多益善;(2)稳做中档题,一分也别浪费;(3)舍弃全不会(10%)好比"丢车保帅","弃子争先",可谓高级战术;"舍得,舍得,舍是为了得!"。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强大是制胜法宝,精细是核心技术。考试策略:先易后难夺高分!

⑤精练习题。

中考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本质量较高的参考书,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要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要善于在解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根源,加以充实;要善于在解题中总结解题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初三数学备考的复习策略

①夯实基础。

"做好基本题,捞足基本分(80%)"是中考成功的秘诀;"基础题零失分,爬坡题夺高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少失分就是多得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考中真正拉开考生档次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难题得分少是共同的,容易题丢分多造成了差距,这是一个规律。

②自学归纳。

归纳的内容一般包括:

1、本单元学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

2、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列出知识网络,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

3、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注意点、考点和热点;

4、本单元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

③查漏补缺。

复习时,在自己归纳的基础上,再和老师全面系统的总结进行对照。查出漏缺,分析原因,从而完善自己的归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弄懂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透彻理解和掌握好全部基础知识。通过自学归纳和查漏补缺,主要是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个别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质的飞跃。

④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初三数学备考的计算公式

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根与系数的关系

-b+√(b2-4ac)/2a -b-√(b2-4ac)/2a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猜你喜欢: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数学学习方法】热点

【数学学习方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