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学习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高一生物的核心概念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充分发挥教师 教 的作用,而在 教 的过程中要以核心概念为着力点,同时要避免大量试题和案例的堆砌。下面是百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人的血液中一个碳酸酐酶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

A.多样性

B.专一性

C.可控性

D.高效性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4.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①水 ②二氧化碳 ③氧气 ④淀粉 ⑤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7.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CO2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8.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装置均需要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B.①中NaOH溶液能排除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装置乙中应让④瓶先放置一会儿再与⑤瓶连接

D.在相同时间内,③瓶和⑤瓶的混浊程度相同

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10.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11.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 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12.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A.

B.

C.

D.

13.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乙→甲过程中

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甲→乙过程

C.该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均为甲

D.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14.如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其中错误的是()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B.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C.同一个体的心肌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D.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16.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下列的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A.分生细胞

B.叶肉细胞

C.表皮细胞

D.贮藏细胞

17.下列细胞可能进入衰老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C.蝌蚪尾巴的消失

D.本来扁平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球形

18.以下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一种非自然的生理过程

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凋亡状态

C.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

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19.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白毛和家兔的褐毛

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D.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20.为了鉴定一只绵羊和一株黄色豆荚的豌豆是否纯合体,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测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测交、自交

2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这是因为()

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B.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决定作用

C.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研究问题从多对相对性状到一对相对性状研究

22.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A×a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BB×BB,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Dd×D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Ee×Ee,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4.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经过()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25.能说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Dd×Dd,后代表现型的比为3:l

B.Dd×Dd,后代基因型的比为l:2:1

C.Dd产生配子中含D和d的比为1:1

D.Dd×dd,测交后代的比为1:l

2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不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27.下列各组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公兔的精子

B.公牛的次级精母细胞

C.正常男性的肌肉细胞

D.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

28.果蝇的红眼为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9.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30.一对夫妻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单眼皮,这对夫妻生下一个单眼皮女孩的几率是()

A.50%

B.25%

C.12.5%

D.75%

3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RNA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32.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33.分析一个DNA分子的成分得知,含有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占总数的20%,数目是400个,则该DNA分子有“A=T”碱基对()

A.2000个

B.1000个

C.1200个

D.600个

3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5.D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A.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

B.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螺旋方向的多样性

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36.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G与C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37.将双链都含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物的溶液中,经过4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38.如图关于DNA分子结构,错误的是()

A.A、B两条链同向平行

B.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

C.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DNA聚合酶可催化⑥键的形成

39.DNA复制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③子链与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④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⑤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⑥与母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链连成子链.

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②⑤④⑥③

C.③①⑤④⑥②

D.③①④⑥②⑤

40.下列不是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ATP

B.核糖核苷酸

C.解旋酶

D.模版DNA分子

二、简答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41.下列图表示某种二倍体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请据图回答

(1)①图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这种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2)②图细胞处于_________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对.

(3)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④细胞有_________种.

(4)将图中分裂的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2.豌豆籽粒的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圆滑(B)对皱缩(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提供品种A、B、C、D、E、F籽粒若干.

(1)品种A、B杂交F1,F1自交得到F2,如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则品种A、B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2)F2中黄圆自交后代性状保持稳定一致的比例为_________;若F2中黄圆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

(3)在F2中随意取两种不同表现型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3,统计得到:黄圆58粒、黄皱55粒、绿圆54粒、绿皱57粒,则所选取F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品种C、D杂交得到F1,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则品种C、D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5)品种E、F杂交得到F1,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1:3:1,则品种E、F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43.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后,与没作任何处理的大肠杆菌混合的培养基来培养,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使在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再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并进行比较两者放射性大小.

(1)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利用_________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繁殖.

(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技术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用32P而不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_________.

(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经检测(如果保温时间短),沉淀物的放射性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上清液的放射性.

(4)如果用35S标记噬菌体,其它步骤不变,_________的放射性较强.

45.如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和28℃,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2℃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图2中A点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

②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物质⑦”扩散到乙参与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

③请在图2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_________.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0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本题的对酶的高效性的机理的考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解答】解:A、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C错误;

D、酶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高效性是机理,对于酶的作用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人的血液中一个碳酸酐酶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

A.多样性

B.专一性

C.可控性

D.高效性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解答】解:题干“人体血液中1个碳酸酐酶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万个碳酸分子”,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对酶的特性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图中所示单一变量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实验结果差异主要表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解答】解:A、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即催化剂不同,A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为因变量,B错误;

C、试管的大小为无关变量,C错误;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为无关变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变量的理解,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基础知识.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4.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

酶1

酶2

ADP+Pi+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解:A、ATP中含有C、H、O、N、P元素,A正确;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这样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B正确;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D、动物形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知识.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解答】解:A、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有机物的分解都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A正确;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是活细胞,也能进行呼吸,B正确;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注意区别两种呼吸类型的条件和产物.

6.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①水 ②二氧化碳 ③氧气 ④淀粉 ⑤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将其内部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或氧化为不彻底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①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①正确;

②有氧呼吸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中二氧化碳是生成物,②正确;

③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③错误;

④淀粉是呼吸作用的底物,④错误;

⑤能量是呼吸作用的产物,⑤正确.

所以,①②⑤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呼吸作用的过程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7.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CO2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

(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

(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解答】解: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CO2浓度或N2浓度)和水分.用密封地窖贮藏种子、果蔬,是由于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可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将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CO2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从而使水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8.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装置均需要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B.①中NaOH溶液能排除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装置乙中应让④瓶先放置一会儿再与⑤瓶连接

D.在相同时间内,③瓶和⑤瓶的混浊程度相同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专题】探究性实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A、探究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其余无关变量均应相同且适宜,因此甲、乙装置均需要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A正确;

B、①瓶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从而排除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C、装置乙中应让④瓶先放置一会以消耗完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再与⑤瓶连接,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在相同时间内,③瓶比⑤瓶更混浊,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专题】实验分析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解答】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有关.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氧气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草地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对较树林低,清晨植物经过夜间的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下午经过光合作用会消耗较多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氧气,所以下午的树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1.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 等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在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等措施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解答】解:A、若将果树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树形时,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面积,进而提高果树对光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丰产效果,故A正确;

B、果树修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但不是丰产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果树修剪不能改变果树的抗病能力,故C错误;

D、如果增强果树的呼吸作用,果树反而会减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应用中果树修剪,果树修剪能提高光合作用面积进而提高产量,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12.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A.

B.

C.

D.

【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同一个生物体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2.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低.

【解答】解:A、是精子,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故A错误;

B、是正常体细胞,未分化,具有分裂能力,故B正确;

C、是已经高度分化的肌细胞,故C错误;

D、是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识别与分化程度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相对简单.

13.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乙→甲过程中

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甲→乙过程

C.该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均为甲

D.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专题】模式图;细胞的增殖.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部分,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由题图可知,乙→甲是分裂间期,甲→乙是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乙→乙.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乙→甲是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数目加倍,A正确;

B、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引起,发生在分裂期,即图中的甲→乙阶段,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均为乙,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甲→乙是分裂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周期的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分析扇形面积图进行推理、判断.

14.(1999?上海)如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其中错误的是()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解答】解:a是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故a图正确;

b是末期,细胞中部不应该出现凹陷,而应该是赤道板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故b图错误;

c是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故c图正确;

d是后期,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所以不应该出现中心体,故d图错误;

e是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故e图正确;

f是间期,核膜核仁还未消失,染色质呈丝状,故f图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辨别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B.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C.同一个体的心肌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D.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考点】细胞的分化.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的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基础和实质

(1)分化的基础:每个细胞都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2)分化的实质: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解: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A正确;

B、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两类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功能不同,B正确;

C、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同一个体的心肌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所含基因相同,C错误;

D、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存在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细胞分化的实质,对于细胞分化和意义的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6.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下列的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A.分生细胞

B.叶肉细胞

C.表皮细胞

D.贮藏细胞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选项中只有分生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余的细胞均为成熟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因此分生细胞全能性最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7.下列细胞可能进入衰老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C.蝌蚪尾巴的消失

D.本来扁平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球形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A、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的细胞属于癌变细胞,A错误;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B正确;

C、蝌蚪尾巴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本来扁平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球形属于细胞癌变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正确区分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以下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一种非自然的生理过程

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凋亡状态

C.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

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生理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A错误;

B、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凋亡状态,但也有幼年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B错误;

C、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C错误;

D、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生理性死亡,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白毛和家兔的褐毛

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D.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对比分析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狗的白毛和家兔的褐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为了鉴定一只绵羊和一株黄色豆荚的豌豆是否纯合体,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测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测交、自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1)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

(2)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这是因为()

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B.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决定作用

C.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研究问题从多对相对性状到一对相对性状研究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专题】正推法;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解答】解:A、豌豆生长期短,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错误;

B、孟德尔时期还不清楚基因对蛋白质作用,B错误;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的科学实验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2.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等位基因的概念、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概念、性状分离的原因,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A正确;

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

D、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遗传中相关概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A×a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BB×BB,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Dd×D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Ee×Ee,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纯合体杂交,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所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纯合体自交,后代均为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Dd自交后代为DD、Dd和dd,C错误;

D、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Ee自交后代为EE、Ee和ee,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杂合体、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经过()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是先杂交再自交,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做测交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

【解答】解: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是杂交-自交-提出假设-测交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熟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步骤,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5.能说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Dd×Dd,后代表现型的比为3:l

B.Dd×Dd,后代基因型的比为l:2:1

C.Dd产生配子中含D和d的比为1:1

D.Dd×dd,测交后代的比为1:l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Dd×Dd的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Dd×Dd的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Dd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

D、Dd×d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的意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不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考点】受精作用.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错误;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D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7.下列各组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公兔的精子

B.公牛的次级精母细胞

C.正常男性的肌肉细胞

D.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

【分析】1、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性(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男性(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2、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

变形

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

【解答】解:A、公兔精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

B、公牛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正常男性的肌肉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所以肯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肯定不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28.果蝇的红眼为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遗传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解答】解:A、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

C、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Y(红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D、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29.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专题】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RNA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A、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RNA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30.一对夫妻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单眼皮,这对夫妻生下一个单眼皮女孩的几率是()

A.50%

B.25%

C.12.5%

D.75%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妻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单眼皮,说明这对夫妻都是杂合体(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基因型均为Aa.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双眼皮):Aa(双眼皮):aa(单眼皮)=1:2:1.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女孩的概率为1/4×1/2=1/8,即12.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

3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RNA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解答】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思路都是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过程、现象及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2.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就是DNA,A错误;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错误;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的语句,并能用以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分析一个DNA分子的成分得知,含有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占总数的20%,数目是400个,则该DNA分子有“A=T”碱基对()

A.2000个

B.1000个

C.1200个

D.600个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专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

【解答】解:已知某DNA分子片段中鸟嘌呤(C)脱氧核苷酸占20%,数目是400个,因此DNA分子中碱基总数=400÷20%=20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C=G,A=T,则A或T占整个碱基的30%,因此该DNA分子有A=2000×30%=60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共有600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专题】模式图;基因.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5.D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A.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

B.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螺旋方向的多样性

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解答】解:A、四种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总是嘌呤和嘧啶配对,A错误;

B、DNA分子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其排列顺序不变,B错误;

C、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

D、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干变万化,导致DNA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36.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G与C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在双链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碱基G和碱基C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G与C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起来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7.将双链都含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物的溶液中,经过4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专题】复制的计算;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其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解答】解: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存在于子代中两个DNA分子中,因此经过4代复制产生的24=16个DNA分子中,含有3H标记的DNA分子仍只有两个,占总数的比例是2/16=1/8.

故选:D.

【点评】本题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考查DNA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难度不大.

38.如图关于DNA分子结构,错误的是()

A.A、B两条链同向平行

B.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

C.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DNA聚合酶可催化⑥键的形成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专题】模式图;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图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碱基,⑤是氢键,⑥是脱氧核苷酸中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化学键,⑦是连接不同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A、B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

B、DNA稳定性与⑤氢键有关,B正确;

C、①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因此①②③不能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C错误;

D、⑥是脱氧核苷酸中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化学键,DNA聚合酶不能催化⑥的形成,D错误.

故选:AC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的熟练掌握,并应用模式图进行推理、判断.

39.DNA复制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③子链与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④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⑤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⑥与母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链连成子链.

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②⑤④⑥③

C.③①⑤④⑥②

D.③①④⑥②⑤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专题】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DNA复制时,首先是①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使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然后⑤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④互补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⑥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脱氧核苷酸链子链,③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形成新的DNA分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方式的场所、时期、条件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0.下列不是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ATP

B.核糖核苷酸

C.解旋酶

D.模版DNA分子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专题】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A正确;

B、DNA分子复制需要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而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分子的原料,B错误;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催化,C正确;

D、DNA分子复制需要亲代DNA分子为模板,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时期、条件、特点、方式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二、简答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41.下列图表示某种二倍体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请据图回答

(1)①图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这种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2)②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0对.

(3)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④细胞有2种种.

(4)将图中分裂的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①→③→②→④.(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模式图;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于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为体细胞一半,为精细胞.

【解答】解:(1)①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可见这种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2)②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3)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形成精细胞有4个、2种类型.

(4)根据试题分析,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为精细胞,图中分裂的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应该是 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

(1)初级精母细胞 4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0

(3)2种

(4)①→③→②→④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42.豌豆籽粒的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圆滑(B)对皱缩(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提供品种A、B、C、D、E、F籽粒若干.

(1)品种A、B杂交F1,F1自交得到F2,如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则品种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F2中黄圆自交后代性状保持稳定一致的比例为1/9;若F2中黄圆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3:1或色圆粒:绿色圆粒=3:1.

(3)在F2中随意取两种不同表现型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3,统计得到:黄圆58粒、黄皱55粒、绿圆54粒、绿皱57粒,则所选取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Aabb

(4)品种C、D杂交得到F1,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则品种C、D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5)品种E、F杂交得到F1,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1:3:1,则品种E、F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由题意知,A(a)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解答】解:(1)由题意知,品种A、B杂交F1,F1自交得到F2,如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则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

(2)F2中黄圆的基因型是A_B_,其中AABB是纯合子,自交后代性状保持一致,占1/9;如果F2中黄圆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该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3:1 或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

(3)由题意知,F3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圆粒:黄皱55粒:绿圆54粒:绿皱57粒=1:1:1:1,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结果,因此所选取F2的基因型为AaBb

×aabb或aaBb×Aabb.

(4)品种C、D杂交得到F1,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说明C、D是杂合子,且3:3:1:1=(3:1)(1:1),是一对杂合子自交、一对测交,基因型为AaBb×Aabb.

(5)如F1所得籽粒表现型的比例为3:1:3:1,则品种E、F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故答案为:

(1)AABB×aabb

(2)1/9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3:1 或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

(3)AaBb×aabb或aaBb×Aabbb

(4)AaBb×Aabb

(5)AaBb×aaB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43.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Ⅲ-2(填个体编号).

【考点】真题集萃;伴性遗传.

【分析】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即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并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解答】解:(1)分析系谱图可知,表现型正常的Ⅱ-1和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Ⅲ-1,因此可以确定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具有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特点,并且女性不会患病.因此Ⅱ-1正常,不会生患该病的Ⅲ-1;Ⅲ-3是女性,故不会患此病;Ⅱ-3患此病,因此其儿子Ⅲ-4也应患此病.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患病,其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女儿,因此Ⅱ-2肯定为杂合子;又因为Ⅱ-3为该病患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Ⅰ-2肯定为携带者;由于Ⅲ-3患病,其致病基因之一肯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Ⅱ-4肯定是携带者.由于Ⅱ-2肯定为杂合子,因此其所生女儿Ⅲ-2有一半的概率是杂合子.

故答案为: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Ⅲ-2.

【点评】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根据遗传特点进行相关判断;明确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性要么是显性纯合子,要么是隐性纯合子,只有女性可能为杂合子.

4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后,与没作任何处理的大肠杆菌混合的培养基来培养,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使在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再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并进行比较两者放射性大小.

(1)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繁殖.

(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技术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为什么用32P而不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DNA含有P元素,不含有S元素.

(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经检测(如果保温时间短),沉淀物的放射性大于(“大于”“小于”“等于”)上清液的放射性.

(4)如果用35S标记噬菌体,其它步骤不变,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强.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1)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繁殖.

(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技术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NA含有P元素,不含有S元素,因此用32P而不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

(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经检测(如果保温时间短),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进入到大肠杆菌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大于上清液的放射性.

(4)35S标记的蛋白质,如果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在侵染时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其它步骤不变,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强.

故答案为:

(1)大肠杆菌(寄主细胞)

(2)同位素标记法 DNA含有P元素,不含有S元素

(3)大于

(4)上清液

【点评】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45.如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不能,原因是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3)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和28℃,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2℃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图2中A点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乙(线粒体);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

②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物质⑦”扩散到乙参与的生理过程是氧呼吸第三阶段,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③请在图2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①是水、②是[H]、③是ATP、④是ADP和Pi、⑤是三碳化合物、⑥是五碳化合物、⑦氧气.

图2中: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其中呼吸作用的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为S1+S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为S2+S3.

【解答】解:(1)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叶绿体是通过大量的基粒(或类囊体)来增加膜面积,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凹陷成嵴来增加膜面积.

(2)分析题图1可知,“⑥→⑤→⑥”是暗反应阶段,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不能产生还原氢和ATP,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3)①分析题图2可知,A点光照强度是0,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图1中的乙),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所以图2中,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

②分析图2的曲线可知,D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1中物质⑦氧气,其扩散到线粒体中处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③由题意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5℃,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比25℃时低.具体图象见答案.

故答案为:

(1)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2)不能 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3)①乙(线粒体) S2

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二氧化碳浓度

③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的提取信息分析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了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的人还看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生物学习方法】热点

【生物学习方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