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通用三篇

创业不分贵贱,普通人也可以选择创业,而且有很多普通人还创业成功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篇1:微信创始人张小龙

腾讯拥有1700多款产品,以及数以千计的产品经理。但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传奇的,迄今除了马化腾,就只有鼓捣出微信的张小龙。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牛人,他是如何创造青春神话的?

张小龙曾是“无业游民”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从湖南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张小龙到广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程序员,自称为“IT民工”。在这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代码,开发了处女作Foxmail。

张小龙从公司辞职后,当起了“自由软件写作者”,也就是人们眼中的无业游民。

1998年的一天,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问张小龙是否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此时,Foxmail的维护越来越让张小龙不堪重负、内心焦虑,想干脆一卖了之,开价仅15万元。

令人遗憾的是,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心无旁骛,而金山的谈判人员认为,金山自己也能做Foxmail,双方没谈拢。不料到2000年,官方统计的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有650万台,Foxmail却拥有了200万用户。

张小龙不停地改进软件,推出新版,但依旧赚不到钱。

那段时间,张小龙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作为中国免费软件开发者悲剧性命运的代表性人物。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萌生去美国打工做软件的念头。在那里,一个免费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凭借广告、捐助,每个月有上万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令张小龙做梦都没想到的是,2000年秋季,他生命中第一次重大转机出现了——博大软件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事后看来,这次收购针对的更像是张小龙这个人。张小龙随后进入博大任副总裁兼CTO,成了国内第二代程序员中的领军人物。

5年打拼成腾讯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16日,上市不久的互联网新贵腾讯宣布整体收购Foxmail。张小龙再次成为自己作品的“陪嫁”,进入腾讯广州研发部,带领QQ邮箱团队与MSN、GMAIL等抗衡。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人员,而是踏上了产品经理人的新征程。

但张小龙产品经理人的征程走得并不顺利。他被马化腾寄予厚望,可接手后,便陷入对MSN的疯狂模仿迷局。半年后,一款被称为“巨无霸”的邮箱产品面世,但它无比笨重,速度超慢,基本没有操作的价值。

接下来的3年,张小龙度过了孤独寂寞的一段时光。也正因为如此,他有时间停下来抛开生硬冰冷的产品表面,去思考究竟如何赋予产品活的灵魂。

2006年底,转机出现。张小龙带领的邮箱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打法,用精简、轻便的思路打造新版本。第二年春天,QQ邮箱速度问题得到解决并上线,一切恢复正常,用户量开始缓慢增长。

随后,张小龙式的应用创新陆续面世。其中一个让QQ邮箱获得高人气的创新,是发送大容量附件功能——其它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而它却将容量扩大到了1G。

到2008年,QQ邮箱已从濒死状态重获新生,荣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张小龙的团队也获得了公司的年度创新大奖。据其团队成员统计,在张小龙的领导下,QQ邮箱的创新点多达400多个。作为产品经理人,他再成翘楚。

2010年8月2日,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具体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

把QQ邮箱做到全国第一的位置,张小龙已有些意兴阑珊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实际情况是,他身体退休了,但思考一刻也没停过。

作为乔布斯的崇拜者,张小龙继续着自己对Iphone5的无限猜想。他希望它没有电话功能,可以省下大量话费,尽量减少被打扰;需要时,可以找到倾诉对象进行视频。最终,他的想法被自己的“微信”实现。

广州研发部争取到微信项目,缘于张小龙的敏锐。2010年10月,他看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即时通讯类工具米聊、Talkbox、Kik、Whatsapp等不断出现,便给马化腾发了一个邮件,建议公司应启动手机通讯工具类项目。马化腾同意由广州研发部作为研究性项目启动,并给产品取名“微信”。

一个月后,腾讯微信正式立项。按照张小龙的想法,如果能让大家体验到手机免费短信,微信肯定会被大家接受。因此,在微信1.0版本中,他率先推出了相当于免费发短信的文本功能,但用户新鲜感很快过去。在国内大大小小类似的应用产品中,微信很难抢占到用户的手机界面。在张小龙的带领下,从硬碰硬的产品层面,研发人员开始思索如何让产品有灵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贪欲”。

用微信改变6亿人生活

据张小龙介绍,微信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对讲功能的实现;第二个转折点是寻找附近好友功能的发布;第三个转折点是摇一摇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

张小龙说,2011年1月微信刚刚推出时,还没有人能想到它日后的辉煌。人们以为,微信不过是善于模仿的腾讯推出的又一款山寨产品。但到了4月,就没有人这么想了。当微信推出“寻找身边的人”功能时,用户数量增长曲线出现了一个陡峭的上升;而当“摇一摇”手机,就可以与千里之外同样在摇晃手机的人配对聊天时,微信真正引爆了。

在张小龙看来,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需要用提示框告诉人们如何使用,那么这一功能本身就是失败的。而从微信设置的插件进入界面,只有一个震动的手机,多数人看到这个界面会想当然地摇几下。随着来福枪声响起,用户的好奇心骤起:有谁和自己在同一时间摇呢?当然用户不一定要和对方建立联系。

细心的张小龙曾担心“摇一摇”会让女性朋友觉得烦,但女同事透露,实际她们私下里也在较量谁接到的招呼多,没有受打扰的感觉!

2012年8月,腾讯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用户可以视频通话了。作为腾讯广州研发部的“精神领袖”,张小龙提出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他认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观察到最人性化的需求。所以,在腾讯广州研发部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新版本的产品或推出一个新功能,开发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间冲去找保安,让他们先体验。

张小龙对产品的执着已经精确到了像素级别。他曾问微信的产品经理:微信3.1和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会话列表每一行的高度减少了两个像素,这在iPhone里用肉眼很难分辨,但他看出来了。

诞生仅5年多,微信就已经成为同类软件中的霸者,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也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

在中国,张小龙是极少数能够将个人风格投射于产品中的移动互联网人。这是人们喜欢把他和乔布斯联想在一起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们的性格同样偏执、刚愎、追求完美,并且不怎么近人情。

张小龙是一个极“护犊”的人。对于在他的产品上动商业脑筋的想法,只要他认为会影响到用户体验,他就会像小动物警惕野兽时一样竖起全身的毛,不会有丝毫让步。开发产品时,往往收到很多来自公司高层的意见,他会解释为什么不能加,为什么不合适,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一定要加,他会说,“等我离开腾讯你再加吧。”

针对微信商业化的批评,张小龙没有发表任何回应。他的团队只是默默地做出了新决策:公众平台上线后,为了防止出现微博的水军泛滥、频繁刷屏的局面,他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广播一条信息,即使是通过认证的加V账号,一天的上限也只有3条。在发现有些网站利用病毒式传播诱使用户扩散信息后,他更是毫不犹豫地砍掉公众账号内的页面直接读取功能,代之以不那么方便的微信中间页。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他只是冷冷地在朋友圈上扔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微信安静了。”

猜你喜欢:

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篇2:90后小姑娘自媒体+米线创业

当别人还在思索微信自媒体如何盈利时,1992年出生的刘大白已经凭借自媒体实现月入两万元以上。而当微信自媒体人开始思考如何转型时,刘大白已转战传统餐饮业,她的米线店才试运营三个月,每月个人的纯收入已经超过两万元。从月入3000元的上班族到月入5万元,刘大白只用了两年时间。这个90后的小姑娘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激发了她身上所有能量。

创业前曾失业在家近一年

2013年7月,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刘大白,同其他毕业生一样,按照自己的专业,投简历、找工作。最后,她在徐州一家商贸公司应聘为出纳。但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很快发现,这份精细的工作并不适合她。她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差别很大。自己虽然是新人,但公司并不是培训机构,没有时间让自己适应。总是出错,老是挨训。”刘大白说,有次她写错一个小数点,公司要多交1万多元的税,老板大为恼火,狠狠骂了她一顿。也是那次,刘大白开始反思,自己虽然像父母期待的一样,成为一个白领,每月有3000多元稳定收入,但自己并不开心,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为何还要继续在这里呢?大半年后,刘大白从公司辞职。

“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但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刘大白说,她有近一年的时间窝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她每日在网上收集创业资讯,观察周围朋友在做什么。在那段思索的日子里,刘大白说,她也一度迷茫,甚至想再找份工作。但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工作,实在太难。“既然找工作难,为何不自己做呢?”刘大白说,自己喜欢吃喝玩乐,平时经常看这方面资讯。和朋友聚餐,就喜欢看别人的推荐后再去。而她发现,很多做吃喝玩乐方面的自媒体公众号,已经有不少成功者。刘大白和一位在互联网工作的朋友请教后,两人一拍即合,在微信注册了自媒体公众号。

创业经营自媒体,一年之后月入两万元

刚起步时,需要做大量活动吸引粉丝订阅,但这也要投入大量资金。刘大白拿出自己仅有的两万元积蓄,不断组织活动,以朋友带朋友的方式,积累了一些订阅用户。但两万元钱很快用光,刘大白的父母对微信自媒体并不看好。刘大白说,为了让父母支持自己,她甚至采用“威胁”的方法如果父母不支持她创业,她就赖在家里啃老。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穿着蓝色呢子外套、画着淡妆的刘大白在收银台前微笑着,非常从容地接待往来顾客。当与记者说起创业之初与父母的僵持时,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她说,那时候她不断与父母沟通,将别人成功案例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最终同意支持她。

谈到创业之初的艰辛,这个1992年出生的女孩,又是满腹感慨。去年夏天,刘大白的微信订阅号还只有两万多粉丝。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刘大白和朋友顶着烈日,每日扛着印有他们微信二维码的展板到市中心摆摊。他们给逛街的年轻人介绍自己的平台,告诉对方,关注他们平台就可以领取饮料、娃娃等小礼品。一日,刘大白热情地为一名男孩介绍自己的平台。但男孩直接说:“你这个平台对我来说没有用,我关注领东西了,马上就会取消。”刘大白说,男孩很是瞧不上她的辛苦和努力,她感觉很受打击。因为她发现,男孩的话有一部分说对了。比如一天有150人通过领礼品关注了他们公众号,但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取消。

刘大白信心产生了动摇,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没出来。她说,那两天她想了很多。最终她成功战胜了质疑。刘大白想到,自己为何要因别人的否定,就否定了自己的所有努力;自己已经投入这么多,还有父母的支持,真的要因别人一句话放弃吗。刘大白想起那段日子,白天组织活动,晚上编辑要推送的文字、视频到深夜,有时候累得脸都没洗就睡着了。

刘大白认为,自己的路是行得通的,只是还没到收获的时间。想通后,她和朋友举办了几次大型活动。两三月后,订阅用户突破5万人。她的微信订阅号开始有商业广告进入。然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雇佣了三个业务员拉广告。目前,刘大白的微信自媒体,已经带给她每月两万以上的纯收入。

自媒体+米线=品牌梦想

移动互联网,激发了刘大白的能量。她说,她也把这份事业想得更加长远了。“自媒体发展也受制于人,我想在事业上有自己的品牌。”刘大白想到利用自媒体,转战传统行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在做自媒体时,刘大白发现,徐州的男女老少都好“喝”那一碗米线。徐州人更是对米线汤里的肉酱情有独钟。她发现,某一品牌的连锁米线店,在徐州市区,就有90多家。很多小巷子里,更是遍布各种米线店。

机缘巧合的是,自己一位朋友有调制米线配方,而朋友家做的卤鸡爪、鸡翅、猪蹄、牛肉更是美味,还有徐州人爱吃的把子肉。但这位朋友本身月收入1万元,对餐饮业并不感兴趣。

在刘大白创业的“鼓动”下,这位朋友愿意拿出秘方与刘大白合伙。经过选址、装修,挑选食材进货渠道,三个月前,刘大白的米线店终于试营业了。

自媒体遇上米线,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刘大白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促销、组织试吃等活动,吸引了第一批食客。“宣传只能吸引一次,好口碑才是我们的目的。”刘大白说,很多来店吃过的朋友,主动发送她家米线图片到朋友圈,推荐给朋友。她也被众多吃货赐予“米线西施”的称号。

昨天,这个身材高挑、长相秀气,皮肤白皙、长发披肩的美女老板,亲自下厨调制了一碗把子肉米线。对于如何辨别米线的品质,这个90后女孩说得头头是道。但说再多,不如亲自尝一口。一口肉汤下去,鸡汤的鲜香立刻充盈齿间。秘制的把子肉,不仅嚼劲十足,更是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秘制的美味、干净的环境、健康的食材,刘大白说,这些都是她做餐饮最基本的坚持。她说,相信借助自媒体的传播威力,她的米线店会越做越大。她说,这个二层的米线店,是她朝着品牌连锁梦想的第一步。经过三个月,刘大白的米线店每天的销售量都在几百碗以上,她个人每月也纯收入两万元以上。

刘大白认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连接的基点,年轻人,只要找对方向,坚持下去,一定也会成就自己的事业

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篇3:80后姑娘辞去公务员“卖瓜子”

提及微商,很多人都会面露不屑和厌恶,迅速脑补朋友圈刷屏卖东西的场景。有人说:坚决不做微商。还有人说,让我删除你的唯一理由就是天天刷屏卖货。

“青姑娘”却辞去公务员,做起了忙碌的“微商”。

1986年9月出生的“青姑娘”,原名段湘青,2007年毕业于上海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专业,2011年进了山东某地级市质监局。2015年她毅然裸辞,放弃了公务员身份,只身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开始了“微商”创业。

谈起去年辞职的勇气,“青姑娘”说:原因很多,一是自己意识到了互联网的神奇力量,认定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二是自己的创业想法,光靠业余时间,已经不足够做好。

创业一年后,“青姑娘”的成绩让人惊讶。这个喜欢自拍、嘟嘴卖萌的80后姑娘,已经是一个带领1000多名合作伙伴、4个月创造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微商界“网红”。

“青姑娘”不爱说话。听说记者要采访,她发微信说:“我不会表达的。真的。干活行!”

“青姑娘”很忙,采访时还不时刷屏聊天,因为对她而言,聊天就是挣钱,聊着聊着,来自朋友圈里的钱就从四面八方汇过来了。

“青姑娘”很爱漂亮,抓住各种机会自拍,她也很会自拍,各种角度把最美的状态记录下来,然后发朋友圈。所以“青姑娘”的朋友圈,并不都是卖货晒货,还有很多美美的照片,高颜值的姑娘总是能给别人好感。

不爱说话、工作狂、爱漂亮的“青姑娘”很快成了合作伙伴眼中的“电商传奇女神”。“还女神,我累得跟狗一样!”“青姑娘”这样回复。

开拓空白市场,“青姑娘”吃了很多苦,在朋友圈里发了“趴在桌子上各种睡”的姿势,“我趴下就能睡着,睡5个小时就是奢侈。前期跟着干的女孩,很多都累跑了”。

“青姑娘”说自己虽然不会说话,但知道方向和战略。她很相信这句话:“一个牛逼的公司,一定有一个疯子带着一群苦逼的团队。”

她有一个自己画的“治愈系图”,她问自己:“你觉得生活中有烦恼吗?如果没有,那你担心啥呀?如果有,那能解决这些烦恼吗?不能,那担心啥呀。所以,其实什么都不需要担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当下,继续前行。”

“青姑娘”给自己贴的标签是“新微商”。“新”体现在打造真实的微商团队,不虚不假,人性化的销售,做一单生意交一个朋友。

她说,自己开始也不喜欢微商,现在也不满意。但是“我想改变,改变大家对微商的定义”。

有两件事,确实改变了大家对“青姑娘”的印象。

去年,很多微信大号都转载了一篇营销软文《我是静静,我在等你》,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名因为车祸双目失明的姑娘,在医院里遇见一个声音好听的阳光男孩,虽然自己得了恶性脑部肿瘤,却总是鼓励她,告诉她,黑暗是暂时的,要像向日葵一样阳光。

男孩后来转院了,留给姑娘一盒瓜子。姑娘此后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恢复了光明。但她再也没有联系上男孩。文章最后,希望同样名叫“静静”的姑娘分享这篇文章,帮助寻找这个男孩,就有机会获得免费赠送的“我是静静”的瓜子。

“青姑娘”回忆,这篇文章的第一次在自媒体发布,阅读量就几万了,后来其他微信公众号转,几次阅读量都在10万+。

文章产生的巨大反响让“青姑娘”很意外,“瓜子一下子成了我们的主导产品,‘我是静静’瓜子变得很扎眼,大家都知道了。”

“这篇文章迅速把我们与其他卖瓜子的微商区分开来。为瓜子注入了情感力量。“好处是大家都记住了我们,坏处是大家都在给‘青姑娘’对号入座。”文章的广泛流传,让大家开始关心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也有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对此,“青姑娘”解释,故事是有原型的,只是做了一些细节处理。

营销软文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那几个月,“青姑娘”家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瓜子甚至卖到了西藏,还带动了“青姑娘”家其他产品的销售。

是产品质量好+营销方法得当,才让瓜子热销。瓜子定位在年轻人,“青姑娘”亲自挑选瓜子,对瓜子的甜度、大小和形状都有要求。

“青姑娘”也很自信自家的产品。她告诉记者:开始我只是去海边,发瓜子给大家试吃,结果所有吃了的人都回来购买了。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

“青姑娘”还发起了一个活动,让很多人对她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做微商的姑娘并非唯利是图。

2016年4月3日,日照人的微信朋友圈、微博都被一件事情刷屏了:60辆豪车齐聚日照摆地摊卖5块钱的罐头。网友的爆料照片显示,摆地摊卖罐头的,不仅有奔驰、宝马还有保时捷、大黄蜂……卖罐头的地点,在市政府广场、大润发、植物园、多个购物中心、小区等。

这个让网友惊呼“有钱任性”“三观被颠覆”的情景,正是源于“青姑娘”。“青姑娘”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这批罐头是朋友的产品,本来是要出口日本的,但日本的老板突然违约,这批货就滞留在国内。

“眼看着十几个集装箱的货积压,就想自己摆摊,成本价卖一些,刚开始就我们几个人在摆摊。在摆摊的过程中,有朋友得知这批货是因为日本商人违约造成的积压,纷纷主动来帮忙,有日照的、有临沂的,当然也有人开着豪车,消息经过层层的扩散,开车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到半天的时间,周边城市一共来了60多辆车,都是为了义务帮忙卖罐头”。

与此同时,微信朋友圈也因此炸了锅。“豪车”“摆地摊”“罐头”“5块钱”等关键词迅速占领了日照人的朋友圈。

有转发的朋友这样写道:我本来不支持这个人,她自己的公司运营就有很多压力和阻力,现在还要赔着钱去卖别人家的产品,但我认同她“助人为快乐之本”理念,转发下表示声援。

2016年4月18日,“青姑娘”告诉记者,她拿到了北京“稻香村”糕点的唯一微商代理权,“稻香村”老总对她说,“青姑娘”改变了他对微商和电商的看法。

不到一年的时间,“青姑娘”在休闲食品领域,利用新媒体+电子商务,创造了“青姑娘”“我是静静”等6个品牌,建立了立足日照、辐射全国的新媒体电商运营体系。

“青姑娘”说,公司刚起步,也在寻找方向。市场在洗牌,一定会留下返璞归真的人。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