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励志的名人事例(推荐4篇)

每一个励志名人事例都是很正能量的,我们总能从这些名人励志故事中学会很多,那么励志的名人事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的名人事例篇1:万般滋味独自感受

作者:金世佳

1

在成为演员之前,我是浙江游泳队的一名运动员,主攻自由泳,2003年拿过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的亚军。2005年,队里收到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大名单,包括我在内的几名队员即将开始为期3年的封闭式训练。也许是多年来一直在泳池里泡着,所以头脑比较容易冷静。那年,19岁的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清楚以自己的实力也许在国内可以冲击名次,但是在奥运赛场上取得成绩的概率微乎其微,很有可能经过3年的苦练只换来水立方的“一轮游”。于是,在2005年那个喧嚣蒸腾的夏天,我对自己说:金世佳,该是寻找一条出路的时候了。

在那之前我看过一部由日本演员田村正和主演的电视剧,叫《美人》,他饰演的外科医生像王子一样风度翩翩,带着沧桑忧郁的深情,让人眼光迷离,无法自拔。我跑遍了上海所有的音像店,攒了满满一抽屉他的作品的光盘和录像带,拿腔作调地模仿他的表演,甚至续写他的剧本。现在想来尽管惭愧,却也十分有趣。

于是2005年的夏天,那个寻找出路的少年想到了他秘密基地里的宝藏。于是像很多歪打正着的剧情一样,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

2

大学毕业那年,我在《爱情公寓》里饰演陆展博,本以为只是一部临近毕业的纪念之作,没想到大获成功。就好比买饮料,你买的是一瓶,打开一看,瓶盖上写着:再来一箱!

还好,多年在泳池中浸泡得来的清醒头脑在我得意忘形之前再次发挥了作用,我找到院里一位敬重的老师求教,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表演是一门艺术,但演员是一份职业。演员既希望自己能出演名利双收的作品,又希望能通过角色在艺术上有所追求。你的一生会出演很多作品,可能有几颗像珍珠般光华耀眼,也会有一些,像砂石一样磨人,但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自己有多强韧。如果你现在犹豫不决,不如换个环境去体验生活,你还年轻,不怕输。

当时我似懂非懂,只有最后一句听得比较明白:趁年轻,去折腾,不怕输。

于是我就真去折腾了,拿着老师的亲笔推荐信,暂别了《爱情公寓》,踏上了前往大阪艺术大学舞台表演研究所的旅程。

3

现在回想起来,初到日本的记忆只有一种:自来水的味道。

去日本求学没有获得爸妈的支持,所以留学申请、学费等一切花销全靠自己的积蓄。但当学费等大项开支付出之后,积蓄就所剩无几了,生活变得极为贫困,除了填饱肚子已经没有任何奢求。最潦倒的时候,连续三天只靠自来水充饥。

也许是饥寒交迫出灵感,也有可能是自己血量不多自动释放大招。在这期间我写了一封给田村正和的长信,关于我如何欣赏他每一部戏的表演,和他探讨如何成为好的演员,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表演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话题。在经历了反复纠结,几易其稿之后,我终于在冬天来临之前把这封信誊写工整,装进信封,然后塞进了包里。这一塞就又是半个月。

寄信的那天我正送着报纸,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临,在零星飘雪的青色天幕下,路边的一个邮筒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视野里,“干。”我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把信快速地塞了进去。

4

为了填饱肚子,我开始找工作。先是出没于大阪各个招工网站,后来直接在住处附近的商业街上毛遂自荐。有天早上我收到一条短信,附近有家酒吧让我去做试用酒保。我大喜过望,怀着应聘调酒师一类高端炫酷职位的心态来到了酒吧,结果,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我的工作只有一个——洗杯子。

洗杯子也并不简单,要经过冲洗、蒸汽消毒、擦拭三个步骤,最难的是把一整盘(大概20只)摇摇欲坠的高脚杯从高温蒸汽消毒机里端出来,再用干布擦到老板要求的“水晶一样剔透”。那家酒吧大概有300只杯子,有一只花纹独特的马天尼杯我起码擦了6次,所以我猜那晚我可能刷了将近两千只杯子。凌晨三点筋疲力尽的我从酒吧回到家,梦里全是晶莹闪烁的玻璃杯和氤氲不定的水蒸气。

第二天我又去酒吧上班,老板却告诉我不必再来了。原来那天刷杯员病休,我被以试用为由当了替补,更让人无语的是,试用期间的工资自然也是没有的。

经过这次“杯具的试练”,似乎老天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剧情慢慢出现了逆转,我开始了全新的打工生涯,从送报纸、送牛奶、端盘子、做饭团之类常规兼职工作,拓展到了修路、搬家,甚至帮寺庙里的和尚做法事的神奇工种。经济状况也有所改观,从一贫如洗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唯一的遗憾是始终没有操作过挖掘机。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简单和毅力,我的学业和舞台剧演出也逐渐走入顺境。跟同学们表演的舞台剧还在当地的社区加演了几场。

5

2009年扮演陆展博的时候,我的体重还是90公斤,因为日本生活的清贫,毕业回国的时候瘦到74公斤,有了之前一直缺少的“凌厉感”,头发也长得像是搞地下音乐的摇滚歌手(因为剪头发贵)。为了省钱,回国的时候我坐了两天的船,妈妈远远看到我的时候,手开始抹眼睛。

沿着这条文艺之路,机缘巧合认识了陈建斌老师,在寒冬季节的大西北拍了一部文艺片,冻到感冒停不下来,幸运的是这部片子在2014年获得了五项金马奖提名,而我则是《一个勺子》里面那个勺子,意思是傻子。

6

一直觉得我们的一生应当分为四段,每二十年一轮,分别是寻找、奋斗、不惑和百味。

而这一切的诸多变动,小时候进入游泳队,青年时代转行学习表演,稍有名气的时候放弃一切孤身在异国他乡喝自来水度日,抑或是为别人送报纸,洗杯子,卡着秒表去拿第二块饭团(老拿第一块太不谦让,拿晚了第二天就没有伙食了),再次出演男一号……也都会像那柄汤勺,浸染了足够多的味道,变得沉重,支撑起一个有内容的生活。

演员是我的职业,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依旧会坐公共汽车,乘地铁,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最大的爱好是种苔藓……有时会期待十年后自己的样子。

哦,对了,差点忘了说田村正和的回信,翻译过来大意如下:

“Kim桑,非常荣幸能得到你如此的支持和喜爱,我也很高兴你投身了表演事业,并且来到日本深造。关于你的诸般际遇,那是你的人生,经历之后都是财富。我只是个一直在演戏的演员,人生太过复杂,我也不是万事明了,能送给你的只有四个字:好好感受。”

励志的名人事例篇2:乌鸡变凤凰的传奇

55岁的乌苏拉·皮耶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保姆,却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的老板娘。

大众汽车老板娘:乌鸡变凤凰的传奇2010年秋天,巴黎天气渐凉,蔓延的寒意却被大众集团的派对拒之门外。乌苏拉·皮耶希终于对派对失去耐心了,她轻轻地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然而他正在跟记者大谈遗嘱和孩子们。她的丈夫已经73岁高龄了,是执掌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近20年的费迪兰德·皮耶希。

亿万富翁的妻子

丈夫没有让她等得太久。他转过身来看着乌苏拉:“我在给他们解释你的位置,你听到了吗?”乌苏拉可不想听这个,她说她想去用晚餐了。但这位大众的掌门人却回答:“打个赌吧,你离不开我的。”

这对亿万富翁夫妇就跟普通夫妻没什么两样——深情款款,十指相扣。

乌苏拉继续她的小动作,拉着费迪兰德的袖子。“乌苏琪。”老人用昵称唤她,“我只是在解释,你在基金会中拥有的一些决定权。”

乌苏拉微笑着说:“那是三四十年后的事情。”

费迪兰德做出创立基金会的决定,似乎正在给他自己和继承人之间造成某些隔阂。他将自己的股份转入了两个信托基金:费迪兰德·卡尔·阿尔法和费迪兰德·卡尔·贝塔。当他活着的时候,两个基金由他说了算;如果他去世了,必须由管理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以及他的12个孩子来共同管理。

费迪兰德说,建立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与汽车品牌有关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外界的人看来,继承人对此没有热情是肯定的。有德国媒体报道说,一些继承人在考虑将父亲告上法庭,尤其是那些感觉备受冷落的非婚生孩子,他们认为没有得到与合法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待遇。但费迪兰德认为自己得到了“大多数继承人的支持”——至少有7个孩子支持这一决定。

同时,他指定了现任妻子乌苏拉在基金会中担任副主席。如果费迪兰德去世,乌苏拉不改嫁,她就将成为这两家基金会的主席。这位亿万富翁还决定,在今年4月19日的大众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力保妻子加入大众公司监事会。

看来,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女人,极有可能掌管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给他平静的生活

在费迪兰德的生命中出现的时候,乌苏拉的身份还只是他孩子们的保姆。她可谓是继《音乐之声》女主角玛丽亚之后,第二个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奥地利保姆。

1956年,乌苏拉出生在奥地利的布劳瑙,长大后成为一位家庭教师。25岁时,她看到皮耶希家族在招聘家庭教师兼保姆,便拿到了这份工作。

在费迪兰德眼中,这是一个漂亮乐观的女孩,她与孩子们相处得很好。

“我被她开朗、自然的气质吸引,没多久我俩就擦出了火花。”费迪兰德说,他喜欢跟乌苏拉在一起时那种平和的感觉,不像之前那种慌张焦虑的家庭关系——那时,费迪兰德正与表弟的妻子纠缠不清。

乌苏拉还是家庭教师时,与费迪兰德一家人在山上的小屋度过了圣诞节。费迪兰德喜欢在山上练习四驱车。当费迪兰德沉浸在对车的“感觉”中时,总兴致勃勃地对乌苏拉讲有关车的一切。“他总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回忆令乌苏拉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笑对人生,跟我一样,是个蠢家伙。”

两年后,他们在奥地利的沙尔丁登记结婚,并在1984年9月举行了简单低调的婚礼。一向刻板的费迪兰德还玩了一次浪漫,他把黑色的奥迪用200朵黄玫瑰装饰了一番。

就这样,乌苏拉嫁给了比自己大19岁、有9个孩子的费迪兰德,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的家庭主妇。

费迪兰德有一个女儿——只比乌苏拉稍小一点——对她说:“你怎么会嫁给我父亲呢?你是个这么快乐的人。”

这正是乌苏拉让费迪兰德着迷的地方:“我的乌苏拉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性格。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我的情绪也会被她带动起来。”

只要不出差,费迪兰德就尽量与妻子在一起。乌苏拉还帮助费迪兰德克服了诵读困难症。费迪兰德说:“我也能像她那样读一些长文章了,还能找准什么是最重要的。”

费迪兰德毫不吝啬地在自传中提到她,写他教她开车,写与她一同去出海航行的生活点滴。

成长为女家长

乌苏拉在费迪兰德的生活中,一直是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费迪兰德被称作是“含着汽车模型”出生的“富三代”,他的外公是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波尔舍,但费迪兰德不姓保时捷,他退出了家族内部的权利斗争,来到大众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1988年,费迪兰德是奥迪公司主管产品开发的副董事长,但他与当时的奥迪CEO沃尔夫冈·哈贝尔针锋相对。51岁的费迪兰德觉得自己已准备好接任奥迪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因为他认为事实上也是自己在经营这家公司。可哈贝尔的合同却延长了一年,这让他气得发狂。“我的总裁总不在公司内,他总是随身带着高尔夫球包。”

费迪兰德打算去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做工程师,在得知哈贝尔的合同延期的当天,他就写好了一封给董事会的信,但乌苏拉偷走了那封信。“如果你想去日本,或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我都会跟你一起。”乌苏拉说,“但要在孩子出生以后。”当时乌苏拉已有身孕,孩子5个月后才会出生。乌苏拉的缓兵之计让费迪兰德冷静下来,他找到董事会,表示自己接下来9个月只管理研发,将其他事务交还给总裁。

3个月后,公司出现了赤字。费迪兰德最终留了下来,而乌苏拉的角色也在慢慢改变——她也开始涉足商海,甚至连大众集团的CEO马丁·文德恩也认为她是“最有权威的以及最有企业思维的女性之一”。

乌苏拉陪着丈夫出席各种公众场合,聚光灯下两人的手总是紧握在一起。虽然乌苏拉仍然保持着她乐观的笑容,但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保姆了,她变得更像一位大众集团的女家长,有着非常好的举止和社交技巧。

费迪兰德还在喋喋不休地讲着基金会的事情,说他的方法是非常好的选择,乌苏拉说道:“孩子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一点的。”费迪兰德看着自己的妻子,告诉旁人说,他的乌苏拉不像宝马的女继承人乔安娜·匡特,有点像弗里德·斯普林格——最初是阿克塞尔·斯普林格的家庭保姆,后来嫁给了他。在丈夫去世后,弗里德接管了阿克塞尔·斯普林格出版社,目前年盈利近29亿欧元。

乌苏拉马上机智地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对她们了解不多。

11点半后不久,这个汽车帝国的活动接近尾声,费迪兰德微笑着让妻子挽着他的胳膊,她的老花镜在红色缎带上晃来晃去,他们共同走向舞台前的楼梯,就像一对普通的夫妻那样,享受着巴黎的秋天。

看了“励志的名人事例”的人还看了:

励志的名人事例篇4:人不会一辈子倒霉

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

孟非:人不会一辈子倒霉1971年,他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后来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了南京。1990年高考落榜之后,他南下深圳寻求发展。来到深圳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找工作。然而,奔波了十几天,他竟然一无所获。眼看身上带的钱所剩无几,他只好从小旅馆搬出来,住进了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那段时间,他每天所做的都是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里收集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应聘。

辗转奔波了一个月后,他终于应聘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这份工作累且报酬少得可怜,还得时常忍受苛刻老板的责骂。和着泪水与汗水,他勉强做了一个月,便离开了深圳。

回到南京后,他做了一名印刷工人。这份工作要不分昼夜地连续3天工作,每10个小时,才能休息一次,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即使这样,为了生存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拿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他报了成人高考。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他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里。这种一边打工一边上课的生活,让他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由于劳累过度,工作的时候他的手被卷进了机器里,后来由于抢救及时,他的手保住了,但也因为这件事丢了工作。

1994年2月,他凭着自身过硬的素质,应聘进了江苏电视台文艺部,做了一名体育组的接待员。虽然这份工作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但能进入向往已久的电视台,也足以让他欢欣鼓舞了。

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做了一年“茶水小子”。1994年7月,拿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后,他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不能再做“茶水小子”,自己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后,他就一门心思朝着理想的目标往前奔。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在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主动请缨扛摄像机,因此学会了一些采访技巧和摄像机的操作。与老记者混熟后,他的勤奋与吃苦肯干,终于打动了老记者,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便交给他。虽然自己仅仅是个将名字署在老记者后边的幕后记者,但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将这种得来不易的机会当成了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平台。

之后,随着在电视上曝光频率的增加,台领导终于注意到了他,破例允许他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出去跑新闻。领导的“法外开恩”让他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从此,他每天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1996年8月,他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凭借着这个成绩,他终于被转成了正式记者。

接下来,他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他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经过激烈的角逐,在面向全社会的公开竞选中,他以绝对优势胜出。《南京零距离》第一期播出后,他诙谐幽默像拉家常似的主持风格,就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欢迎。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将他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10年,江苏电视台新增了一档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台领导将节目主持的重担交给了他。从新闻节目到情感真人秀节目,几经磨合他很快适应了主持角色的转换。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这档节目,不但捧红了许多80后的交友选手,也让他迎来了事业的巅峰。靠着非诚勿扰的人气,他成功入围第四届华鼎奖主持人榜单。

他就是江苏电视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对于曾经的艰辛,孟非有自己的看法:“人不会一辈子倒霉,总会有云开日出的时候,而成功的机遇,总是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是苦难中积聚的力量一步步将我引向了成功,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成名之前艰辛打拼的那段岁月,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从搬运工到“最睿智的月老”,孟非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砺。那么你呢?为了成功,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