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6篇】

几乎每一个女生都会找一些励志名人故事来看,那么励志女名人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看了“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篇2:瞿秋白

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篇3:刘海玲

2000年,刘海玲在报纸发行上已经打拼了2年多,从白手起家做起:如今她的手上有了一笔近3万元的积蓄,春节回家过年时,她把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两个妹妹接到了安阳,她去跑订户,让两个妹妹上门投递。三姐妹相互配合,业务量不断扩大。

可总是这样跑来跑去,没有自己固定的经营场所,刘海玲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于是,她便四处打听有没有转让书报亭的。2000年3月,安阳市红旗路上一个书报亭的老板不愿干了,想要转让摊位,刘海玲闻知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2000元的转让价格接了过来。而刘海玲接了书报亭后,手上的积蓄已所剩无几,她把在乡下的父母接到了安阳看报摊,她负责进货送货,两个妹妹送报卖报,一家5口人紧密合作,成了安阳市第一个家族化报业发行“集团”。

由于从乡下进城的父母为人厚道,吃苦耐劳,说话和气,她家书报亭的生意格外地好。每月除了书报,再加上公用电话和零售饮料的收入,纯利润达到2000多元。仅仅半年时间,她的12000元投资就收了回来。看着书报摊利润丰厚,刘海玲瞅准时机,又在繁华地区一口气接下了2个书报亭,分别让两个妹妹经营,至此她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事业渐入佳境。刘海玲并未满足,胆子也越来越大,心气也渐渐地高了起来。她不想再小打小闹,而是想把报纸发行做成一番大事业。2002年5月,她又一口气买下了5个书报亭,加上原来的3个书报亭,总共有8个摊点,以每个报摊每月1500元计算,月收入超过12000元。

2001年5月,刘海玲到广州旅游时,发现广州街头的书报亭的报刊品种比较丰富,比安阳的报刊市场多出了几十种,有些大的书报摊经营的报刊达200多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与广州的报刊零售市场相比,安阳的报刊市场真是冷清得可怜,因为安阳的报刊发行只有邮局一家垄断性经营,导致报刊发行受阻,书报亭常卖的杂志只有区区的10几种。在广州却有几十种之多。

如此反差,刘海玲顿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成立一个报刊批发中心,与邮局竞争一下,激活安阳的报刊市场呢?

想到这里,刘海玲再也无心旅游了,而是频频光顾广州的报摊打听行情,进行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刘海玲看到了报刊批发巨大的利润市场,同时也坚定了她扩大投资的信心,随后的几天,她来到广州几家较有名气的报刊发行部谈妥了合作事宜。

一周后,刘海玲从广州回来,她说干就干,立即到安阳市文化市场租了一间门面房,办好有关手续,成立了安阳市首家报刊批发中心,随即与国内30多家报刊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了和邮局竞争,刘海玲大胆引进了广州市场的报刊配送模式,她投资7万多元买来一辆昌河面包车,雇了一个司机,为各个书报摊送报刊上门。这一招果然厉害,先前安阳市邮局的报刊批发由于是垄断性经营,一直是坐等客户上门取货,来往不便,且又花路费又浪费时间,刘海玲的报刊上门配送,正好解决了客户的这些不便和麻烦,再加上她的报刊都是由发行商直接供货,速度既快,价格又略低于邮局,凭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与实惠,刘海玲轻而易举地抢占了安阳的报刊发行市场。

2年后,刘海玲的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拥有了2辆报刊配送车辆,15个书报亭,一个报刊批发门市,手下雇用的员工达33人,她不断扩大服务发行网络,安阳所属的林州、汤阴也有了她的一批客户。迄今为止,刘海玲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报刊经销商,全国有200多家报刊社与她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外地报刊,正是凭着她强大的发行网络,在安阳闯开了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

说到自己的成功,刘海玲深有感触地说:“甘于大材小用,从小处做起,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篇4: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在这样一位庄严、勇敢、高雅、和平的伟大女性面前,时间的游走显示了它的无力,岁月的长河始终无法将这个名字从人类的纪念册中抹去。她如一朵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篇5:董明珠

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励志故事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三、铁腕解决欠款问题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里就把全部问题解决了。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这下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没有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就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强硬带来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没有l分钱的应收账款,也没有l分钱三角债。此后,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划款,你拿不到一个货;只要划款过去,从不拖欠货的。董姐办事,服气,放心!

四、职场女人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把“钱—货”关系,变成“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年,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1996年,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销售增长17%,第一次超过春兰。

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1997年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货源,扰乱市场,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

一般来说,空调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淡季比旺季低2个万分点。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获得更大利润。

1998年,董明珠却突发奇想,在朱总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格力到手的钱不要。等其它厂回过神来,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

就这样,15年的时间里,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从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幅!

励志女名人的故事篇6: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