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历史励志人物故事【热门4篇】

我们总能从那些历史励志人物故事中读懂一些道理,那么历史励志人物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励志人物故事:将军植茶“雾里青”

南宋末年,元军铁骑横渡长江,随即兵压临安城下,俘虏了南宋小皇帝和太后、太皇太后等,宣告了南宋政权实际上已经灭亡。然而,在皖南徽州的山区,仍有一位名叫武立卿的青年将军,率一支军队与元军做拼死的抵抗,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粮草又无法及时供给,因此,武将军的队伍越打越少,最后剩下不足五千人。这年秋天,元军集合数十倍的兵力,大举围剿武立卿部。武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武立卿弃战马、丢盔甲,遁入深山。怎奈身后追兵越逼越近。武立卿无力再战,又不甘心做俘虏,只得两眼一闭,纵身跳下悬崖。坠落过程中,他只觉得腰间、头部同时被重物猛击一下,随即昏迷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武立卿从昏迷中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地躺在软乎乎的枯草中,身边一团漆黑,抬头,却见远方似有一轮明镜高悬。他想要查看是怎么回事,却感觉浑身疼痛难忍,与此同时,就听一声低喝:“休动!”

武立卿已适应了黑暗的环境,这才看到他身边站着一人,手里拿着他的宝剑,剑尖直指武立卿的喉咙!

“你是谁?为何要加害于我?”武立卿看清楚对方粗衣麻鞋,平民打扮,知道不是元军。

“我是救你的人呀。”说话人声音洪亮,听起来却又未免感觉有些苍老,“你坠崖中途被藤萝托住,捡了条性命。是老夫冒险把你救回的。”

“那你何故要杀我?”

“你已经昏迷了五个昼夜。”老人说,“我把你摔坏的骨骼复了位。军人粗鲁,不管不顾地坐起,我怕前功尽弃,急切中拔剑制止,别无恶意。”

原来是这样。武立卿,躺着不动了。现在他才看清楚,自己是躺在一个深深的山洞里,方才头上那一面明镜,是洞口。

“多谢老丈相救。”武立卿说,“你不想知道我是谁吗?”

老人家哈哈大笑,声音在山洞内嗡嗡回响:“老夫是只管救人,不问出处的。”说罢,用一只粗瓷碗端过一碗米粥,“山居野老,无以待客,你将就些吧。”

喝下米粥,武立卿顿觉添了些力气。他仔细回忆坠崖前苦斗的情节,想来他的部下已全军覆没。他要养好伤,以期重整旗鼓,打败元军,恢复大宋江山。

“实不相瞒,大宋皇帝钦封的靖海将军武立卿便是我。当下元鞑气盛,你何妨将武某献出,可以得到一笔赏钱……”

“我说过的,老夫只管救人,不问出处。老夫更不管你是曹家还是汉家,到这山洞里来,便是老夫的伴儿,老夫的客人。”

武立卿被老汉的善良单纯感动了,两滴英雄泪从颊边缓缓流下。

老汉告诉武立卿,他姓古,居住在山洞里已近20年。平时采药,也猎野兽,偶尔去山外换些油盐布匹,大部分时间,就坐在古洞前听泉声,品鸟语,虽然无拘无束,却也时感寂寞。

“这回好了,将军养伤至少要一个冬季,老夫可有了说话的人儿啦。”

一边说着,老爹已经点着了火,在一口悬吊着的铁锅中煮开了一些树叶,渐渐,水中散发出一种香气。再接着,老汉在锅的四周支起一个四角木架,他吩咐武立卿:“我须给你医治伤痛,你不必害怕。”双手轻轻一托,武立卿整个身子被托离枯草。武立卿心中刚惊叫一声:好大的力气,整个人已被仰面放到那个木架上。古老爹抓起一把带叶的树枝,撩着锅里的热汤,小心翼翼地洗武立卿的伤处。武立卿感觉一股热流直达腠理,甚至到了骨髓深处,他的疼痛顿时减轻了许多。

连熏加洗,折腾了半天,老人累得大汗淋漓,仍不肯停下,武立卿十分不忍。

“你不必多说什么。”老汉说,“你昏迷时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后有一段时光也要这么做,否则你伤成这样,纵然活下去也是残废呀。”

武立卿动弹不得,心中只剩下感激了:“老人家,武立卿伤好之后,一定东山再起,强兵复国。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大宋功臣。武立卿他日有寸功得建,不敢稍忘老爹大德。”

就这样,武立卿身上的疼痛一天天减弱,在洞里又治疗过五六天的样子,他可以借棍杖之力,自己挣扎着走到铁锅边上,由老汉帮助他躺上木架。

古老汉非常勤快,他帮助武立卿治伤,操持两人的吃食,做完这些,他外出好久,回来把那口大铁锅烧热,在里面烘炒树叶子。

“这锅里煮的是什么药物,如此清香?!”

“锅里炒的煮的都是茶叶。”老汉说,“我为你洗伤处用的树枝,也是茶树。此茶生在深山云雾之中,得日光月华之孕育,春露夏雾之滋润,故有疗痛之神效。不过,疗伤用的都是过季节的叶子,我洞中所藏的珍品,才是饮用的好茶。”

武立卿听后点点头。他出身贫家,长大后戎马生涯。兵荒马乱之年,渴了,便大把掬饮山泉、河水,至于茶叶,只是在拜见逃跑途中的皇上时,赐过一盏,当时还不甚习惯,也就那么一口气喝下而已。没想到这茶叶还能疗痛!

老汉微微点了点头:“将军,你前几天吃药,不能饮茶。如今戒期已过,我请你品尝一下我的茶叶!”说罢,就捧过一只大泥罐,从里面倒出半碗水。洞里暗,武立卿看不清水的颜色,但闻得一阵香气扑鼻。喝下这碗茶,只觉神清气爽,从丹田升起一股气,身上的力量似乎又恢复了大半:“这真是神水呀,老伯。待武某养好伤,招募旧时兵勇和爱国志士,杀下山去,定让那蒙古鞑子心胆俱裂!”

“不可能了。”老汉摇摇头,叹了口气,“大厦已倾,不是一根木头能撑起的。实话告诉将军,你只顾在山林里苦苦争斗,并不知道山外的事。大宋已连换好几位皇帝,都是不懂事的孩子,直到最后一位娃娃皇帝在崖山被陆丞相背着投海,大宋是真的亡了。”

武立卿感觉没办法跟这位野老交流,便不再言语。

武立卿伤势渐好。每天早晨醒来,他挣扎着自己起身,先向洞口方向跪拜叩首。他看到那老汉也在冲着那些堆放在洞壁边的茶叶叩首。

“老爹,我跪拜的是皇上。您拜那些草木之物做什么呀?”

老汉十分严肃地告诉武立卿,他跪拜茶叶,才是天经地义的:“你想呀,这‘茶’字寓意人在草木中,连皇上也是人类吧?所以,茶大于人。茶宁肯一身受烘炒,赴滚汤,给天下人以享受,这种品德较之那些让诸多人为他一人杀来杀去的皇上相比,是不是更值得一拜呢?”

武立卿一时无语,只能默默地接过老汉递来的茶水。饮下一杯香茶,他的心境确实清静了许多。

“你终于喜欢喝茶了。茶不仅能疗痛,且能忘忧。过上一段日子,你就可以忘掉那些打打杀杀的俗事了。”

武立卿恨恨地说:“鞑子一日不除,武某就是长年在茶水里浸泡,这块心病又如何能根除!”

老汉看了他一眼:“假如将军真的能胜了鞑子兵,你想要当皇上吗?”

武立卿摇摇头,说自己没那个野心,也不是当皇上的料。

古老汉又是笑笑:“所有皇上的近亲都死了,你不当,要哪个去当?”

武立卿想了想,说:“我还要为殉国的战士报仇。”

古老汉更是摇头:“你自己说过的,你的战士以一当十,杀死蒙古兵无数。人家蒙古兵也是爹娘生的,你一个赚人家十个,还要报仇,那些被你们杀掉的冤死鬼,又找谁报仇呢?”

武立卿再次被问住。他喝了几回茶,刚烈的性子柔和了许多,神智也清醒了许多。

眨眼到了次年春天,武立卿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依然每天跪拜皇上,然后,便跟随老汉走出山洞,到悬崖上去采茶。老汉腰系绳索,坠至半山,采到茶叶,两人相伴回来。武立卿这才知道,老汉利用另一个极浅的山洞当成了制茶作坊,他当着武立卿的面制茶,耐心地教他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武立卿做起来相当笨拙。老汉说,将军学不会,就不要学了,我自己制作就是。

武立卿是一位百折不挠的将军,哪里服这个输?他吃不香睡不好,一心琢磨制茶的技巧。功夫不负苦心汉,他的手艺一天比一天熟练,这个茶季过去,武立卿制作的茶叶连老汉也啧啧称奇:“茶能益智,此言不虚!”武立卿发现,他自己制作的茶,入口更有一番滋味!

见武立卿上了道,古老汉便带他走出深山,把制作的茶叶分赠给山外的人们。受馈赠一方赞叹茶叶品性好,少不了回赠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每天满载而归,武立卿感觉这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心头的阴云全部驱散了!

这天晚上,古老汉又与武立卿对坐品茶。老汉问:“大家的议论,将军都听到了吧?”

武立卿点点头。他知道老汉当初没有骗他。他忠于的大宋王朝确实被元朝取代了。

“你现在可以理解老夫拜茶的举动了吧?”

武立卿满面通红:“老爹,我错了。武立卿曾经杀人如麻,是个罪人。某与茶的品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老爹赠人茶叶,武某赠人刀剑,也是天壤之别!从此后,武立卿朝拜老爹夕拜茶。”说罢,他虔诚地朝着那些茶包跪拜。

“哈哈哈哈……”老汉大笑着拉起他来,“我那是冲着你拜皇上,故意做给你看的。忠诚于一件事物,不必在乎是不是磕头。茶能清心,亦能益智呀,你只要把茶叶放在心上就可以了。”

随着对茶的了解,武立卿渐渐离不开茶了。

几年后,老汉含笑离世。

武立卿决计用一生去报答茶叶对自己的救赎。他去山下娶回一位同样喜欢茶的女子,夫妻俩一道在深山采茶、制茶,并且试着把茶树从悬崖上移到相对平坦、肥沃的土地上栽种,使茶的产量、品质有了提高。武立卿的子女长大后,也跟着父亲制茶,同样把茶叶背出去。山外人品尝着好茶,却无人知道,这茶出自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之手。

武立卿得到茶的滋养,活到近百岁高龄。品茶者通常以武立卿之名称呼他的茶,后世感觉茶出雾里,误名“雾里青”。武立卿的子孙遵照先人遗愿,虽然逐渐把茶叶打入市场,却坚持低调处世,以避免与宫廷往来。直到明朝后期,这种茶叶才成为皇家贡品,如同深埋土底的明珠得见天日,放出了夺目的光彩!

看了“历史励志人物故事”的人还看了:

1.历史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历史励志人物故事:岳飞夫人

供奉的李娃

汤阴岳飞故宅的正殿里,李娃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一尊塑像,素衣素面,与英雄岳飞一起,双双端坐于供台之上。

我仰望塑像:岳飞的英名如雷贯耳,怎么没听说过他的夫人李娃?唐代有一部《李娃传》,恰巧同名;汤阴一带的女子,一般不取这样的名字……

忽然,又一句解说恍惚传入了耳中:“……她是岳飞的第二位夫人,因为对岳家有功,所以也供奉在这里。”

我问陪同的汤阴人:岳飞的原配夫人呢?

不料,对面一阵沉默。还有一点躲闪,好一会儿才答非所问:……这是出去打仗以后又娶的。

呀,一不小心,大概触到岳飞家乡人的一个忌讳了。

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的一个春夜,岳飞出生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程岗村。对英雄岳飞,河南乡亲们的情分如一条巨大的精神河流,世世代代汹涌澎湃。可是至今,大部分河南人都不知道岳飞身边有一个李娃。

汤阴人护卫着一个什么故事呢?

改嫁的刘氏

据历史专家考证,岳飞的四个哥哥先后夭折,他的乳名唤作五郎。岳家原是有几百亩薄田的自耕农,后来涝灾惨重,民不聊生,典卖田亩,借高利贷,到了“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的境地。岳飞16岁娶妻刘氏,第二年生岳云,7年后又生岳雷。在此期间,岳飞两次应募从军。到24岁时,已经成长为一个自觉的爱国战士的岳飞,前往相州(今安阳),第三次挥戈从戎,毅然北赴抗金前线。

后来,金兵的腥膻铁蹄一路南下,占领汤阴,并在这里构筑营寨。史料记载,“刘氏两次改嫁,岳云、岳雷由祖母姚夫人抚养。”

《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写道:“岳飞的故乡沦陷后,有个同乡前来寻找岳飞,告诉他母亲姚氏和前妻刘氏的消息,并且转达了姚氏的反复重嘱:‘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岳飞愤恨刘氏的背信弃义,姚氏和岳云、岳雷的凄惨境遇更使他卧不安、食不甘。他派人潜入汤阴县,前后18次,才将母亲和两个儿子按到自己的军营……”

岳飞的妻子改嫁?一代英烈曾经遭遇婚姻不幸?

旷世大英雄岳飞啊,哪个女人有幸获得上天赐予的这样一位丈夫,纵然千辛万苦,纵然寒窑独守,也是幸运,也是幸福。可叹刘氏,你究竟还要什么?

宋史专家王曾瑜谈道:“岳飞原妻为刘氏,刘氏在岳飞从军后改嫁,另娶李氏。……据钱汝雯所编《岳飞年谱》中引《金佗宗谱》,并无刘氏,这当是后世子孙为之避讳。在宋代,妇女改嫁是很普遍的事。禁止妇女、特别是寡妇改嫁,主要是明清的事。”

后世子孙为什么“为之避讳”呢?其中当有为了少年英雄岳云、岳雷的缘故,刘氏毕竟为其生母,还须留情;然而更主要的原因,大概还是不忍触动岳飞的感情伤疤,岳飞一身的创痛已经够多了!

痛哉岳飞!正在前线厮杀的他,突然闻知后方家变,羞愤交加,遥望北天,国不国,家不家,又是怎样的一番“怒发冲冠”!

沙场中,马背上,他默默地追问前妻一你为什么要走?上有白发老母,下有一双幼儿,你忍心抛下他们吗?丈夫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你不理解他的一颗忠心吗?儿子渐渐长大成人,你不怕他们因你而蒙羞吗?……以前从军带着你住过军营,这次留你在家照顾老小,你却……你还年轻,才二十多岁,乱世穷家你守不住了。夫妻一场,你却没有与我情投意合的缘分,没有与我分担苦难的能力,你走吧……

从此岳飞再也没能回到桑梓故里。

天道补不足

在史料中,岳飞娶李娃的情节是模糊的,大约推断在宋高宗建炎二三年间(1128年-1129年),李娃的来历更是模糊的,只说她比岳飞大两岁,结婚时已经二十八九岁。

当时大局溃乱,金军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以后,宋廷乞怜求和,从中原开封移都江南建康(令南京),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苟安于东南一隅。这段时期,岳飞在太行山和洛阳、汜水、滑州、开封、太康等地辗转征战,被迫不断南撤,终于从北京大名府一步步退到了南京应天府。战争间隙,岳飞与李娃何处相遇,何时成亲,李娃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以前是否结婚,均无从考。

然而所有细节都在显示,李娃是一个好女人。

她敬重婆母,温存孝顺。姚老夫人常年卧病,她晨昏伺候,直至婆母去世。

她爱抚岳云、岳雷兄弟,视同己出。岳云与巩氏成亲,岳雷与温氏成亲,都是李娃安排操办。

结婚十来年,李娃为岳飞生养了岳霖、岳震、岳霭三个儿子,还有女儿岳安娘。

岳飞到了南方鱼米之乡,每日饭食还是麦面齑菜,平日一身麻布衣衫,被称为布衣将帅。有天,李娃穿上了一身缯帛衣裳,虽然不是华贵衣料,岳飞却不高兴了。“吾闻后宫妃嫔在北方,尚多窭乏。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李娃当时定是双靥一红,羞愧地低头笑着,挽起衣袂匆匆回屋。从此,这个女人再也没有享用过绫罗绸缎。

岳飞驻兵鄂州时,宣抚使吴玠派来军官与他议事,军官见每日餐席从无姬妾舞女陪酒,汇报给了吴玠。吴玠以两千贯买了一个仕宦之家的女子,连同珠宝妆奁,一起送到了岳飞府中。岳飞把女子安排在一问空屋里,隔着屏风对她说:“某家上下所衣岫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 ”岳飞听到女子不以为然地哧哧笑了,就把她送了回去。送走女子的那天晚上,李娃定是哭倒在丈夫的怀里,夫妻深情尽在不言中。

岳飞一生的最后一个秋天,已被罢免兵权官职的他,向朝廷告假,从高宗“行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返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县)家中。一路上忧愤满怀,秦桧之流陷害岳家军的全面计划已获高宗批准,他已听见宫廷之中磨刀霍霍。

进入江州城中,刚刚望见自家私邸的一抹粉墙,就见一群孩童奔跑着从大门里迎了出来。岳飞翻身下马,孩子们欢呼雀跃,缠绕在他的双腿上,有的叫爹爹,有的叫爷爷。一股亲情的暖流冲散了血雨腥风。这一年,岳云23岁,岳雷16岁,岳霖12岁,岳震7岁,岳霭3岁,还有一个女儿岳安娘。岳云媳妇巩氏已生3个孩子,大孙子岳甫4岁,大孙女岳大娘3岁,二孙子岳申1岁;岳雷媳妇温氏生的二孙女岳二娘也已2岁,孙子岳经即将出生……在这个井井有条的家庭里,一派上慈下孝、和睦安详的气氛,给了岳飞一生渴望的慰藉。

岳飞和李娃总共做了13年夫妻。

香火的语言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廿九日,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拉胁而死”,时年39岁。

同时,岳云、张宪被绑赴临安闹市,处以斩刑。

当日,临安满城普降苦雨,“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莫不唾骂秦桧。

岳飞死时惟一佩戴的一只玉环,当是李娃给他的信物吧。大理寺的狱卒隗顺,冒死背负岳飞的尸身,潜出钱塘门,悄悄埋葬于北山山麓。坟前的标记是两株橘树,坟内的标记就是这一只沾血的玉环,放在遗体腰部下面,陪伴岳飞长眠地下。直至20年后,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冤案平反,隗顺的儿子献出岳飞遗体,朝廷将岳飞隆重改葬于杭州栖霞岭下。

岳飞、张宪等蒙难之后,家眷流放岭南和福建。李娃带着残余的全家儿孙,拜别亡灵,踏上了一条颠沛流离的放逐之路。在遥远的毒虫瘴疠之地,寡母孤儿忍辱负重,凄风苦雨,延续着岳氏一门的生命脉息。

整整20年后,白发苍苍的李娃终于接到一道特赦令。此时,岳雷已含恨去世,温氏也疑去世,留下四子二女,由岳云之妻巩氏照管。岳家儿孙大部分幸存下来了,儿子岳霖、岳震、岳霭(已由孝宗改名岳霆)和孙儿岳甫、岳申等,还有安娘的丈夫,后来都被补授了官职。

功不可没的李娃,又默默活了十多年,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病逝,享年75岁。这时,岳飞在地下已经等她33年了。

岳飞的陵墓,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栖霞岭下,李娃的墓园,则在今江西九江株岭太阳山的“飞燕投河”之处,与不远处的婆母姚老夫人之墓相伴。

岳飞和李娃这对夫妻,恨不同日死,恨不同穴葬,两地遥遥守望了八百余年。还是故乡中原的后世子孙,体恤先人,孝顺慈亲,将这对生死夫妻同时供奉于岳门故宅的正殿之上,世世代代焚香敬祀。

历史励志人物故事:将军的口粮

三千里大地冰封,到处一片皑皑白雪,一辆吉普车行驶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之间。车上的将军面色凝重,布满血丝的双眼透出一丝焦虑:他的部队正在前面的长津湖畔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陆战一师殊死搏杀,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手拿简陋的武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与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美军浴血奋战。由于我军运输线遭美机疯狂轰炸,粮食、弹药运不上来,前方战事胶着,惯于靠前指挥的他决定亲自去一线。

突然,远处天空出现一个黑点,随即,一架灰褐色的美机带着巨大的轰鸣越来越近。司机赶快加速,想找个地方隐蔽,但为时已晚,发现目标的美机降低高度,朝着吉普车拼命扫射。司机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摆脱美机,情况万分危急,警卫员果断拉着将军跳车。不久,远处公路上传来吉普车的爆炸声,美机又在空中盘旋几圈,朝四周胡乱扫射一阵后飞走了。亲手掩埋了英勇牺牲的战友,将军和警卫员抄小路朝前线赶去。

走过一个山坳,只见路边树丛中隐约有人影晃动,警卫员立即睁大警惕的眼睛执枪搜索前行,渐渐接近才发现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朝鲜阿玛尼(朝鲜语,即妈妈),怀里还抱着个五、六岁大的男孩。

随后而来的将军大步走到阿玛尼身旁说道:“老乡,你好!”

阿玛尼大概不懂汉语,有些恐惧地看着警卫员手中的枪。

将军反应过来,示意警卫员收起枪,面色和悦地说:“阿玛尼,别害怕,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帮助你们打击美帝国主义者。”

阿玛尼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时,男孩突然放声大哭。

阿玛尼连忙用朝语哄起了孩子。

将军摸摸男孩的手和额头:“孩子怎么了?”

阿玛尼低头不语,只是轻轻拍着男孩。

望着两张面黄肌瘦的脸,将军有些明白了,大声说:“警卫员,拿吃的来!”

过了片刻,警卫员才从怀中掏出几个煮熟的土豆。

将军一怔:“怎么,就这些?”

“军长,你都一天没吃饭了,这可是一天的口粮。”警卫员有些不满地说。

是啊,部队已基本断粮,后勤人员想方设法筹办了一批土豆,军里正组织所有非战斗人员往前线背粮。因为土豆数量有限,将军主动和战士们一样,只按每天几个的定量供给。

“把剩下的也拿出来!”将军命令道。

警卫员很不情愿地又掏出十来个熟土豆。

将军有些歉意地将十多个熟土豆塞到阿玛尼手中,然后,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过身步伐坚定地向前方走去。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