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古代著名战役

郑成功北伐简介汇编3篇

郑成功北伐是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联合大陆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和东部的张煌言一起北伐抗清的军事行动。北伐的失败,让郑成功最后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建立明郑王朝。以下是百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郑成功北伐简介,希望你喜欢。

郑成功北伐详情

第一次北伐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郑成功传令准备北征。重颁了十条禁令:不准奸淫、掳掠妇女,不许擅毁民房,不准掳掠男子为伙兵(防奸细投毒),沿海归顺地方不准混抢,不许掳掠、宰杀耕牛,不许借坐给牌商船。违者本犯枭示,将领连罪不贷。

七月,郑成功率军北伐,八月入海门尧台州,九月,天台、太平、海门卫相率归附。但浙闽总督李率泰侦知郑军精锐北上,乘机分兵攻陷罗星塔和闽安镇。郑成功担心两岛有失,只得暂时回师。

第二次北伐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郑成功命各镇舟师回厦门,在厦门港筑演武亭,精选良将锐卒,整编大军,训练营伍,筹集粮饷,准备大举进攻江南。当时,西南地区的抗清主力大西军内讧之后,力量很弱,很难顶得住清军的大举进攻。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留黄廷、洪旭、郑泰等镇守厦门,自率甘辉等部北征,举兵攻入浙江沿海,准备入长江。六月克镇江等地,七月逼南京。不幸的是在海上遇到飓风,郑军面对陌生的海域和突然来临的台风,郑成功的船队顿时陷入了绝境。在巨大的风浪中舰船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则在大陆海岸搁浅。郑军官兵和家眷伤亡惨重,仅溺水而死的就有八千余人,其中甚至还有郑成功的妃嫔和三个儿子。这次猛烈的台风阻止了郑成功北上的步伐,被迫撤退回厦门,也暂时化解了清军面临的危局。

第三次北伐

郑成功的准备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在羊山之难以后经过半年多的整补恢复,听说清朝于头年二月调遣三路大军进攻云贵永历政权,郑成功于是再次大举北征。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从浙江沿海出发北上。此时,郑军共有大小舰船三千余艘,兵马十万余万,铁人八千。他首先攻占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歼了清军定海水师,焚毁船只一百余艘,基本消灭了清军的海上力量,也解除了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为了牵制清军对南明永历政权的三路围攻,郑成功与张煌言配合,率领八十三营十七万水陆大军,北伐南京。

郑军包围南京

北伐军水陆并进,不久,攻陷焦山和瓜州,攻占了长江的重要门户镇江及其所属诸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二十六日,郑成功部前锋已至南京郊区,七月十二日,完成了对南京的围困。在此同时,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占据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清廷知悉,举朝皆惊。

顺治帝惊怒异常,惊慌失措,扬言下令亲征。一旦南京再失,东南将不保。接下来,很可能整个长城以南的广大汉族地区都会反清。想到这里,顺治帝彻底乱了方寸,提出想回关外的东北老家避风头,遭到他的母亲孝庄太后痛骂。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初八,顺治帝命内大臣达素为安南,统兵增援江南。在郑成功兵临城下的时期内,南京城里空气紧张。八旗指挥官喀喀木担心城中的百姓为郑成功充当内应,想要大开杀戒,以绝后患。经两江总督郎廷佐劝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南京也避免了屠城惨剧。当时南京城中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一片肃杀死寂,连鸡鸣狗吠的声音都听不到。城中粮价飞涨,百姓们又不敢出门买米,甚至有人因此饿死在家中。

清军反击

郎廷佐将南京城外靠近城墙的房屋烧毁,把近城十里之内的居民全部迁入城中。其次,贴出告示,安定民心,派兵严密查访,杜绝内应,并严惩乘机盗抢作乱之徒。最后加紧储备粮草,置办武器,搜集整修船只。此外,增修船桨、绳索等物品,招募舵公、水手,为将来的水陆反攻做准备。

而此时,郑成功在祭拜明孝陵的时候,也让将士们饮酒庆庆祝,被为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郑成功,被清军的诡计约降所迷惑,致使战事拖延了一月之久。而困守南京城里的清兵总督郎廷佐抓住郑军将士庆贺郑成功生日、“饮酒卸甲”、战斗意志松懈的有利时机,指挥清军水陆进袭。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四,清军南京最高指挥官喀喀木将八旗军和绿营军混合编队,陆上分为三路,水上另有一路,杀出城去,与郑军作最后决战,同时江苏巡抚蒋国柱遣兵赴援。其具体进攻方向如下:

第一路清军,从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西北六个方向围攻幕府山郑军主力。

第二路清军,从西面攻击幕府山。

第三路清军,从北面进攻幕府山,并伺机焚毁长江上的郑军船只,切断其退回江边的通路。

第四路清军,从水路出发,由提督管效忠率领,攻击郑军江面上的船只。

清军以火炮轰击郑军营寨,然后便直接展开冲锋,骑兵也都下马步行作战。不到半天时间,郑军多处营寨阵地相继被清军攻破,剩下的人马纷纷向江边溃散。郑军水师指挥黄安所部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掩护岸上逃来的败兵和随军家眷们撤退,先后从水中救起数千名跳入江中逃回的郑军士兵。激战中,郑军水师共损失了大小船只五百多艘。但他们最终抵挡住清军的水上攻势,掩护残余陆军撤到船上,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郑成功匆忙率领部队退回金门、厦门,张煌言孤立无援,也退走浙东,北伐终告失败。

郑成功北伐分析

中文名称:郑成功北伐

参战部队:南明、清朝

战争结果:清军获胜

时间:1657年-1659年

地点:浙江地区、东南沿海

人物:郑成功 顺治 鳌拜 多尔衮

郑成功北伐失败的原因

1 出师不利,船队溺死八千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集中主力在云贵一带围剿南明永历政权,东南一带防守较为空虚。郑成功料想江宁防御薄弱,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战机,全力进攻江宁,并于八月率船队由舟山北上。然而,郑成功的船队长期活动于福建海域,对浙江海域并不熟悉,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船队航行至羊山(今浙江舟山大洋山岛)海域时,遭到台风袭击。从八月初九至十一,狂风暴雨一直没有停歇。

面对陌生的海域和未能预料的台风,郑成功的船队一下子陷入了绝境。舰船在巨大的风浪中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则在大陆海岸搁浅。郑军官兵和家眷伤亡惨重,仅溺水而死的就有8000余人,其中甚至还有郑成功的妃嫔和3个儿子。

这次猛烈的台风阻止了郑成功北上的步伐,也暂时化解了清军面临的危局。

2 进攻江宁犯兵家大忌

郑成功并未意识到,稳扎稳打的战术并不适合从镇江到南京的水文条件。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古时从镇江漕运至南京,在这段江面上常有运船翻覆。而郑军的海船体型庞大,运转笨重,在江面上逆水而行,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力从岸上牵拉前进,速度极慢。从镇江到江宁的短短距离,他们足足用了10多天,攻取江宁的第一个战机就这样错过了。历史证明,郑成功成也水军,败也水军。

六月廿六,郑成功军前锋进抵江宁城下。但直到七月初七,郑军主力才乘船到达江宁城北的观音门外。观音门坐落于燕子矶附近,是明代南京外郭18座城门之一,距离江宁主城尚有一段距离。初九,郑军船只进泊江宁城西北角的仪凤门外江边。初十,郑军大队人马上岸,在仪凤门外扎营。

很快,郑军相继在江宁内外城郭的观音、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神策、太平等门外扎营,共立83座营寨。在各处营寨都安设大炮,并准备了云梯、藤牌、竹筐、铁锹、凿子等攻城器械。

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江宁城墙长达数十里,难以将其四面包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郑成功在作战中过于依赖水师和战船,即使上岸扎营也习惯于选择离水较近的区域,便于一旦不测向船上撤退。郑成功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在他看来,孤城指日可下,根本用不着将其围死,这为后来清军援兵顺利进城并展开反击埋下了隐患。

此役郑成功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没有迅速攻打江宁城,将其一举拿下;二是没有派兵占领江宁周边,未能切断清军所有增援的通道。江宁并没有被郑军彻底围死,城中与外界的联系始终畅通。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古代著名战役】热点

【古代著名战役】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