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百科 > 历史文学

续资治通鉴的基本介绍【3篇】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以下是百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续资治通鉴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续资治通鉴的文摘

丙戌,长春节,赐群臣衣各一袭。宰相率百官上寿,赐宴相国寺。

中书舍人安次扈蒙权知贡举,庚寅,奏进士合格者京兆杨砺等十九人。自是岁以为常。

辛卯,大宴于广德殿。凡诞节后择日大宴自此始。

三月,乙巳,改天下郡县之犯御名、庙讳者。

丙辰,南唐主遣使来贺登极。

南汉宦者陈延寿言于南汉主日:“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尽杀群弟故也。”南汉主以为然,丁巳,杀其弟桂王璇兴。

吴越王傲遣使来贺登极。南唐主复遣使来贺长春节。

宿州火,燔民庐舍万馀区,遣中使安抚之。

壬戌,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谥高祖眺日文献,庙号僖祖,陵曰钦陵;妣崔日文懿。谥曾祖埏日惠元,庙号顺祖,陵日康陵;妣桑日惠明。谥皇祖敬日简恭,庙号翼祖,陵日定陵;妣刘日简穆。谥皇考弘殷日昭武,庙号宣祖,陵日安陵。

定国运受周木德,因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癸亥,命武胜节度使洛阳宋延渥领舟师巡抚江徼,舒州团练使元城司超副之,仍贻书南唐主谕意。

己巳,以皇弟光美为嘉州防御使。

先是,北汉诱代北诸部侵掠河西,诏诸镇会兵以御之。是月,定难节度使李彝兴,言遣都将李彝玉进援麟州,北汉引众去。彝兴,即彝殷也,避宣祖讳,改为兴。

夏,四月,癸酉,兼判太常寺窦俨请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意;诏行之。俨,仪之弟也。

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王彦升,夜抵宰相王溥私第,溥惊悸而出。既坐,乃日:“巡警而困甚,聊就公一醉耳。”然彦升意在求货,溥佯不悟,置酒数行而罢。翌日,溥密奏其事,帝益恶之,丁丑,出彦升为唐州团练使。唐本刺史州,于是始改焉。

辽人侵棣州,刺史河南何继筠追破其众于固安,获马四百匹。

帝加周昭义军节度使太原李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即欲拒命。左右切谏,乃延使者,置酒张乐,旋取周祖画像悬厅壁,涕泣不已。宾佐惶惧,告使者日:“令公被酒失常,幸毋怪。”

续资治通鉴的图书简介

编者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积二十馀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百二十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其书上接《资治通鉴》,下迄元代。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

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续资治通鉴的作者简介

毕沅(1730-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1970年发掘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毕沅博学多才,潜心研攻经史,“虽官至极品,铅椠未曾去手。”。敬重文士,尤好扶植后进,“一时名儒,多招至幕府”,著名学者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皆曾受知其门下。毕沅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他在其幕宾的襄助下,搜求善本古籍,校勘辑佚,编纂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尤其在经学与史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经学方面著有《传经表》、《通经表》等,并撰《墨子集注》,直接指明诽墨始于孟子,提出《墨子》作为一种古代典籍,“不可忽也”。在史学方面,他最大的成绩是撰修了《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搁笔于五代十国,续书者代不乏人,而《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毕沅另一功不可没的贡献是在其抚陕期间,蹭勘了各州府、县治,调查了关中的名胜古迹状况,作了详细记录,计三十卷,六十余万字,并绘有地图,留下了《关中胜迹图志》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在他主持下,整修了西安碑林、华岳庙,翻修了司马迁祠,修缮了苏东坡祠,重建了西安灞桥等。他留下的著作还有其主编的《经训堂丛书》,所撰的有《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历史文学】热点

【历史文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