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人物 > 古代历史人物 > 古代诗人

白居易作品《缭绫》主要内容(通用三篇)

缭绫》是唐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诗人白居易所创的作品,相信有很多人都读过这篇作品吧,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该作品,那么你可不能错过了这篇文章了哦,这里可是小编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缭绫⑴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⑵。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⑶,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⑷,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⑸。

去年中使宣口敕⑹,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⑺,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⑻。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⑼。

昭阳舞人恩正深⑽,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⑾。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⑿。

丝细缲多女手疼⒀,扎扎千声不盈尺⒁。

昭阳殿里歌舞人⒂,若见织时应也惜。

词句注释

⑴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

⑵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⑶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⑷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⑸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⑹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⑺云外:指高空。

⑻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听一点儿的叫金斗,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金斗熨波”也真诗意,比汉代熨斗的铭文“熨斗直衣”听着韵味绵长。

⑼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⑽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⑾曳:拉,牵引。

⑿缯(zēng)、帛:都是指丝织品。

⒀缲(sāo):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⒁盈:足,满。

⒂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白话译文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作品简介

《缭绫》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此诗以缭绫为题材,通过描述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表达了纺织女工劳动艰辛的同情,揭露了宫廷生活的穷奢极欲,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全诗运用设问、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极尽描摹之能事,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独创性。

创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缭绫》是其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

名家点评

《中晚唐诗叩弹集》:《文宗本纪》:“太和三年十一月诏:毋献难成之物,焚丝布撩绫机抒。”撩绫,疑即缭绫也。

《元白诗笺证稿》:微之《阴山道》篇有“挑纹变镊力倍费……臂鹰小儿云锦韬”诸句,即乐天此篇篇题《缭绫》及旨意“念女工之劳也”之所本,盖乐天欲足成五十首之数,又不欲于专斥回鹘之《阴山道》篇中杂入他义,故铺陈之而别为此篇也。

猜你喜欢: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古代诗人】热点

【古代诗人】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