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历史人物 > 戊戌六君子

杨深秀的一生是怎样的(精选3篇)

杨深秀是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下面是百文网小编搜集整理的杨深秀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深秀的评价怎样

杨深秀的主张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八股文的弊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几千年,想一朝扫除,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只能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八股制度。由于杨深秀提出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因而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恨和排挤。杨深秀在此后又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通才召见试用,把那些老弱庸愚之人全部罢免掉。此书一上,朝中的守旧大臣更对他恨之入骨。湖南巡抚陈宝箴力行新政,成效显著,但湖南守旧党却与之为难,纷纷上书弹劾陈宝箴。朝中大臣唯有杨深秀一人为陈宝箴剖辩,陈宝箴因此才能得以重新施行新政。戊戌政变后,维新派被朝廷缉捕,京中人人恐慌,没有人敢与清廷守旧党相对抗。杨深秀却不畏清廷之残暴,毅然上书质问光绪皇帝被废的原因,援引大义,切陈国难,要求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因此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十几章,怆怀皇帝,忧念外患,那种忠诚的气节,溢于言表。杨深秀为官清正廉洁,取与之间,一丝不苟。做御史时家里仍然很穷,衣食有时都供应不上,只有靠诗文自给,虽然如此,却不曾稍改其志。在京城住了二十年,恶衣恶食破车老马,生活艰苦,对自己要求很严,高尚的气节无与伦比,有古君子的风范。


看了“杨深秀的一生”的人还看了:

杨深秀的一生

12岁:录为县学附生

光绪帝8年:张之洞聘为令德堂(用以教全省士以经史考据词章义理之学)院长

光绪帝15年:进士,当上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光绪帝23年十二月:东道监察御史

光绪帝24年正月:因为俄罗斯要求中国割让旅顺及大连湾,上疏请联合英国、日本拒俄,那时的人都知杨深秀国学根底深,却不知他也明了世界局势,均感惊服

光绪帝24年:戊戌变法:

和徐致靖先後上疏请更改文体,不采用八股文。被盈廷、礼部尚书许应骙多番阻挠上书请设译书局、派皇室游历各国、派遣留学生等建议,均采纳面试京朝官,每日见20人,试用当中人才,罢免老庸愚不通时务的人,引起不满帮助、赞扬实行新政者,为他们上书或辩白,如湖南巡抚陈宝箴被守旧党弹劾,为他剖辨

光绪帝24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夺回政权。其後杨深秀诘问皇上被废的原因,要慈禧撤帘,当然是螳臂当车,下狱。

光绪帝24年八月十三:和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问斩,合称戊戌六君子。

杨深秀有什么贡献

19世纪80年代的山西已开始改变闭塞的风气。张之洞于创立令德堂书院的同时,还下令购入南省出版的各种书籍。英人李提摩太以传教、赈灾为名,进入山西,张之洞聘他为顾问,设洋务局,展开建设。虽由于各种原因收效甚微,但总算开了风气,所有这些都为书院教学联系实际创造了一定条件。杨深秀于讲经中,以春秋公羊学启迪学生,“勿迷溺于时文”。时文即八股文。勿迷溺于此者,即要从八股文中走出来,学习改制立法。有这些都使学生受到一定影响。太原之刘友风,榆次之刘奋熙皆其高材生。刘奋熙以进士人仕后,两袖清风,常以圣贤自学自励,且引天下事为己任。刘友风“虽习举子业,而究非专以举子业为心”,后编纂成《晋祠志》。二人皆有其师之遗风。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春,他和康有为加强了联系,参加领导了保国会和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前夕,他首先上折,请定国是,明赏罚,指出:夫古今为政,未有东西未定,游移两可者。臣愚谓皇上,仍主守旧则已。若审观时变,必当变法。非明降谕旨,著定国是,宣布维新之意,痛斥守旧之弊,无以定趋向,而革旧俗也。光绪帝根据此折,终于定下决心,向全国臣民下诏宣布变法。此后,杨深秀每在变法的关键时刻,或单独上折,或联合他人上折,提出指导性的政策建议、方法或步骤等。这些建议多为皇帝采纳,转成上谕颁行。在百余天中,杨深秀共上奏折计有17件之多。 1898年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亡,变法遭到失败。杨深秀不顾个人安危,打算前往南苑,说服董福祥军反正,“动以忠义,俾救主上,反正,则新政大行”。可惜抓捕他的人已到,他从容就捕。在狱中,他高风亮节,激昂慷慨,于壁上留诗三首,以大义激励来者。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戊戌六君子】热点

【戊戌六君子】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