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学科 > 考古学

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汇编4篇)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由百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研究所的考古发现1

车站北路湘域智慧广场工地发现古墓葬

湘域智慧广场工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喻家冲36号,东邻车站北路,西邻蚌塘街。工地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2016年7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工地西南部发现古墓葬两座,并进行了清理。现将两座墓葬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M1和M2历史上已遭破坏,现仅存墓葬底部。M1和M2均为砖室墓,并排呈对称状分布。M1位于南侧,呈东西向,墓门位于西侧,有封门墙。墓室由前室、后室和前室南侧的耳室构成。后室地面高于前室。墓葬历史上已遭破坏,仅出土零星的陶、瓷器。M2位于北侧,形制与M1相同,并且墓门西侧有排水沟。M2未发现器物,部分区域的铺地砖被扰乱。

研究所的考古发现2

枫树山古墓群2016年发掘简讯

自2016年5月初于枫树山调查、勘探发现古墓群开始,截止于本年8月,我所对枫树山古墓群的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枫树山古墓群2016年的发掘工作,主要位于长沙市芙蓉中路与劳动西路交汇之东南部,主要为配合长沙市雅礼中学地下停车场建设及田径场改造项目而开展。本次发掘区域主要位于雅礼中学原运动场内。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我们在这里共发现古墓葬45座。其中包含有东汉墓1座,魏晋墓2座,唐墓25座,五代墓3座,宋墓14座。 出土遗物100余件。如此丰富的古墓葬及其所出土的遗物对研究古代长沙普通平民的埋葬习俗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还为长沙东汉至宋时期的墓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本内容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另加挂“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牌)系副县级全民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对外为办公室、保卫科)、考古研究科、文物保护科、资料保管科等4个科室,核定人员编制为45名。

1975年市文化局成立文物管理组,1979年更名为市文物工作队,1997年加挂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2001年定名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单位级别由正科调升为副县级,2007年加挂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牌。

研究所的考古发现4

长沙开福区蔡锷北路湘雅医院教学科研楼工地发掘一批古墓葬、古井群

2016年9月底至10月,我所工作人员对蔡锷北路湘雅医院教学科研楼项目工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有一批古墓葬和古井,随即组织人员对其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该项目工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北侧距离湘雅路约50米左右,东侧紧邻湘雅医院院内,南侧100米左右为留芳岭巷。工地平面呈南北方向长方形分布,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工地所在区域属长沙市第7号文物埋藏区(留芳岭埋藏点)范围内。上世纪90年代,曾在该工地东侧区域发掘过一批战国时期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工地现场原始地势较高,为一处低矮山包,但早年建设厂房时已基本将山包削平,现场地表覆盖有约0.5-1.5米厚的建筑渣土堆积。此次发现的古墓葬、古井均是在清理完建筑堆积下的原生土面上所发现。该工地共发掘古墓葬13座,古井16口。

此次发现的古墓葬主要为战国、东汉时期,以战国墓为多。战国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大多为历史时期建筑基础所破坏,整体保存状况较差,个别保存状况良好。葬具尸骨大多腐朽无存,个别可见其葬具残留印痕。随葬品组合如M3有铜剑、铜矛、陶罐;M10出土有铜矛、铜矛鐏、陶鼎、陶敦、陶壶、陶罐;M11出土有陶鼎、陶壶、陶盒、陶豆等。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组合初步判断时代为战国时期。东汉墓葬1座,为砖室墓,保存状况较差,无器物出土,根据墓葬青砖形制判断时代为东汉时期。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考古学】热点

【考古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