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历史 > 历史学科 > 高中历史

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国共十年对峙高考》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逐步走向成熟,以下是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同步试题

(一)知识掌握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左”倾错误在中央占统治地位

C.蒋介石的兵力强大D.红军要转移到陕北根据地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共()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路线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二)能力提高

1.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

A.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B.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C.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共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②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战无不胜③多次纠正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

(三)延伸拓展

1.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影响B.北方是军阀统治的中心

C.近代革命是从南方开始的D.红军的领导人主要是南方人

2.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③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选举的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B.陈独秀C.王明D.博古

(四)模拟练习

1.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发生的变化有()

①活动中心从南转向北②自身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③工作重心从城市走向农村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

2.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进攻与经济封锁

C.动员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D.扩大中共在农村中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引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依据是什么?材料二主张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依据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这两条道路?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引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革命的道路具有什么特征?

(2)毛泽东为什么要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

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重要知识点

(1)方针:"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只作了解)

(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表现:①经济建设(作用);②武装斗争(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进程: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何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何地?),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遵义会议:

(1)背景:党内"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时间、地点:1935年1月。

(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必考知识点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1927-1937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是国民党的内外统治确立(不考),对内镇压红军,对日不断妥协到被动抗日;其二是中共坚持革命,从开辟武装割据道路,长征走向成熟,再到抗日;其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深,国共由对峙走向再度合作。

基本阶段特征:(其实本阶段特征就是上述知识结构的文字化。)

1列强侵华以日为主: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有深刻国际国内原因-根本是因为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既定国策,其次大危机也加速了其通过战争转嫁危机的步伐,中国国内的混战给其侵华提供了机会,国际列强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难于干预。

(2)过程:侵华过程不断加深:九一八事变后吞并了中国东北,扶植建立了伪满洲国;此后侵略热河察哈尔地区;制造华北事变,意欲吞并华北,企图灭亡全中国。(3)影响: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华北事变后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前的抗日处于分散自发阶段,大多失败。华北事变后逐渐走向联合,推动了历史由内战向外战转变。

2、反动统治国民党:(1)确立统治:政治形式统一;经济建设和官僚资本膨胀;外交改定新约,实质依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2)对内镇压革命,不断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围剿;(3)对日侵略妥协退让,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造成大片国土沦亡;甚至破坏抗日运动,如福建十九路军和察哈尔民众抗日联军。(4)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在西安事变后被迫转向与中共合作抗日。

3、中共探索走向成熟:(1)开创工农割据革命道路:八七会议为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三大起义揭开了独立斗争转向农村开辟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工农割据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加以总结形成了在中共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的工农割据理论,是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红色根据地向全国发展;粉碎敌人围剿,建立苏维埃政权,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2)被迫进行长征:由于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被迫进行传略转移。(3)遵义会议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自己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共走向成熟标志,也使革命再次转危为安。

(4)中共领导抗日:具体史实参考上面表格。

4、近代化十分曲折:

(1)经济发展:随着国民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官僚资本排挤,仍然困难重重;

(2)政治上:中华大地出现了新型的红色政权-工农苏维埃政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壮大;

(3)思想结合: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诞生的工农割据理论,既是革命理论,也是思想的重要结晶。

二、中共民主革命时期两次严重挫折,原因和对策。

(1)挫折:一是指大革命失败,中共遭国民党右派屠杀;二是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原因:前次:客观上帝国主义破坏和国民党右派叛变,主观上共产国际错误,中共陈独秀幼稚右倾;后次:客观上蒋介石反革命围剿空前强大,主观上共产国际和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

(3)对策:前次,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结束右倾,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转向农村,以毛泽东为首中共在实践中开辟了工农割据革命道路,革命转危为安;后次:中共在遵义会议中结束左倾,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顺利完成长征,革命再次转危为安。

三、中共走向成熟的过程:

(1)开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首次将马列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是中共走向成熟的开始。

(2)发展--八七会议结束右倾错误,指明革命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是马列原理和中国革命结合典范,这是中共成熟的重要一步。

(3)标志—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和组织问题,解决了党内的长期分歧,是成熟的标志。

(4)深化—根据国内矛盾和形势变化,提出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明中共驾驭复杂局面,维护民族大局。中共更加成熟。

四、九一八事后中国的抗日运动总体特点和结局:

总体特点:(1)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战线:除中共外,东北义勇军,察哈尔同盟军和十九路军都处于自发抗日阶段,彼此孤立;(2)抗日和反蒋结合:由于蒋介石非但不支持抗日,反而破坏抗日,这些抗日运动大多抗日同时反蒋。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热点

【高中历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