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 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导游词

福建泉州概况导游词通用9篇

湄洲岛是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位处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福建泉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篇1:漳州东山岛导游词 福建概况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导游_。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中国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中国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中国台湾的关帝。中国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中国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愿在美丽的东山渡过最美好的日子。

篇2:福建概况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观临本地,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小陈,在我身边的是王师傅,他的驾龄丰富,请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服务,各位有什么建议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以后的游览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在本次游览中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在1989年12月22日刚任职不久的就前来瞻仰了会址,并亲笔写下“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的题词。20xx年9月再次为会址题词“古田会议是我党建设历上的里程碑”

我们来看会议左侧的这块大草坪是当年的红四军的阅兵场,在我手指的方向还有一个阅兵台,在古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黄思君领导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元旦迎新晚会。

古田会议会址原来是廖氏宗祠,又叫做万源祠,建于清朝的道光时候,在民国改为了和声小学,好了我们来看下这副对联“学术防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这副对联体现了古田人民在学习西方知识的时候也在学习我们传统的文化。1920xx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在闽西的时候,把和声小学就改为了曙光小学。

各位游客,请大家随我到会址里面来参观。我们踏过了青石大门就进入了前院来,瞧我手的方向,至今还保留着红军宣传员刷写的标语“保护学校” 1920xx年12月28日到29日,中国

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了政治报告,朱德做了军事报告,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建设的丰富的经验,批判了红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非组织观点,极端民主化等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强调了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全党全军的重要性,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原则。

进入红色木门,就是会议的场所了会议保持了当年的陈设,6张学生座椅陈旧而整洁,会场的四根柱子上都标贴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机会主义”“反对盲动主义”“反对逃跑主义”。主席台上有两张合在一起的长四方桌,背靠墙上有个小黑板,上面是马克思和列宁像,在上面布置的是红色会标“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靠外墙还挂着一个欧式壁钟。

大家看看会场的周围,谁能回答上来看看? 这一片片的痕迹的什么造成的?这是因为当年召开会议的时候是冬天,比较冷,代表们就是一遍烤火一遍开会的,这些痕迹就是当年烤火留下的。

大家随我向右边走,这间就是毛泽东当时的临时办公室。

会议的右侧有一个水井还有一口池塘,毛主席最喜欢在这里散步思考问题,会议背后的那座山,人们亲切的称为主席山。

在当我们里毛主席的那个年代久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的红军为我们打下的江山,好了今天的讲解结束了。

篇3:漳州东山岛导游词 福建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天心的几个景点。这些景点是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永乐禅寺、杜辖岩等,希望大家玩得高兴。

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与流香涧合流后,往东穿过霞滨峡口,融入崇阳溪,全长约有7.5公里。现在,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车架。它离洞大约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里有几栋小木楼就崖构架,或隐藏于洞,或凭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抬头望去,俨然一栋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些空中楼阁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当时,崇安县的豪绅为躲避太平军,雇人建造了这种建筑物。

该岩洞上仍危崖,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峻,乍看上去似乎无路可攀,其实不然,只要从山后绕道,经过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顶,而后从岩洞口顺梯而下,即可入洞。观赏到此,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明明是悬楼,为何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悬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来作起重机械的架子,于是当地人就称之为天车架。

各位朋友,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叫鹰嘴岩。它那光秃秃的岩顶,东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鹰嘴上居然长着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为鹰嘴岩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沿岩顶直削而下,岩壁白里透红,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约地展现出一条条裂纹,宛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现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振翅欲翔,搏击苍穹。古代有诗人形容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椽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贴切!

继续往前走,过了慧苑寺前的石桥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涧水,都是由西向东流人崇阳溪,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称为倒水坑。这也是流香涧的独特之处。流香涧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兰花丛生,真所谓:“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明朝有个诗人游览至此,久久不忍离去,遂为它起名为流香涧。洞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耸立,水流其间,仅能容纳一人。夏日置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又叫做清凉峡。

从清凉峡出来,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头上戴的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从远方飞来,落脚在此,所以叫做飞来峰。绕过飞来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这里景色优美,请大家慢慢欣赏。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峻的峡谷,周围九座磷峋的山峰将它团团环抱,犹如九条巨龙在升腾万里、扬威环宇之后将欲归巢的状态。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潺,遍地是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春色,生机四溢,真不愧为"茶的王国"。在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块用石块垒成的盆景式茶园,上面种着几株茶树,那就是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获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

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积水,随之滴落的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造成土壤的润泽肥沃,而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加上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挑技术最好的茶师,使用上等的独特器具。因此,大红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独特的品质和卓著的饮用效果了。一般的茶叶不耐冲,几次过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红袍冲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实乃茶中极品。

大红袍茶树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天心庙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一位进京赶考举人的病。举人得中状元后,为谢茶恩,脱下身上大红袍,亲自披在茶树上,后人便取名为大红袍。另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终日肚疼鼓胀,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终为徒劳,天心庙老方丈得知后,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前往九龙窠谢恩。大臣将大红袍技在茶树上,当地人便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就是:早春时节,大红袍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眺宛如大红袍覆盖树冠,因此得名。大红袍茶树数量有限。仅植4株,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扬天下的大红袍茶树为一大乐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天心岩脚下,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庙,叫永乐禅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来的最大寺院。据查天工《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前身叫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刹坐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将它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向往极乐世界的意境。

重建后的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参天,重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远。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岩雕后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体,高11米,宽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篇4:漳州东山岛导游词 福建概况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来宾: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中国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中国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中国台湾的关帝。中国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中国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愿在美丽的东山渡过最美好的日子。

篇5:福建概况导游词

这里是广场可以看入口大门,大家看大门象不象一把巨大的变形扇子,请看地面有几幅彩色的拼图,有原始时代的钻木取火,有古埃及的金字塔,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最后一幅图是火箭正飞上天,一共有六幅图这些图画正是从某一侧面、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揭示了人类如何在科技的推动下从落后走向文明的。现在让我们继续往前走,瞧地上许多的水道,这些其实是五条轨道,这五条轨道代表五大行星,其中这条椭圆形的轨道即代表哈雷慧星的轨道,中心位置就是独具匠心的星座喷泉,有兴趣的话我们等一下在来找一找自己的星座。我们继续往前走在前面的那个石碑,这是苏颂纪念碑,苏颂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如果您有兴趣想了解更多,您可以参观完以后在慢慢在欣赏石碑上的文字。

在我们面前草木茂盛,绿树成荫的地方就是火烧屿生态乐园,生态乐园里有两条路,一条是主园路,另一条是“环岛路”,火烧屿岛内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更素有“天然地学博物馆”和“神秘的自然博物馆”之称。火烧屿名字的由来有两种传说:其一是,相传在明朝的时候,岛上居住着海盗,并利用海岛特殊的地形地貌抢劫过往的船只,厦门官府派兵来围剿,结果扑了个空早已逃跑,于是官兵放火烧毁岛上海盗的窝点,烧了三天三夜,连同岛上的树木烧个精光故而得名;其二,相传在两亿多年前侏罗纪时代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由于岛上大部分是“火烧石”,石头颜色呈暗红色,因而得名。

大家请随我来,在我的右手边是烧烤营,绕过碧竹苑,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鹭栖湖,这海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洲的美景让人赞叹不已,这里更是白鹭的天堂,偶尔还有三五成群的白鹭在湖面盘旋,或聚集在岸边涉水觅食。白鹭高雅圣洁,白鹭飞翔时的动作从容不迫,十分优美,在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飞翔时的气势不凡,白鹭是我们厦门市的市鸟。传说中市花三角梅、市树凤凰树还和白鹭有关呢,是这样子的: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岛上住着一群勤劳的人民,其中有一个书生名叫万石,他弹得一手的好琴,有一天他正弹琴一群白鹭从上空飞过,领头的白鹭在上空停了很久被他的琴声所吸引,便化身为一村姑来见他,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于是便在村民的欢庆中结为了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没有想到可恶的鳄鱼精对白鹭女神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一听到她和一个平民结婚也不嫁给它,于是就开始兴风作浪,使得整个村庄不得安宁,白鹭女神身上有一件七彩羽翎,据说这件羽翎能够镇住妖魔鬼怪,但是这件羽翎是长在她的身上如果要拿到这件宝贝必须要把白鹭女神身上的整层皮撕下来,但是她为了救百姓忍痛撕下这件对她来说是何等重要的宝物,于是鲜血流到了地上把三角梅和凤的花给染红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角梅有各色的花儿,凤凰树开的花儿是像血的鲜红。

听完故事看在我们左边亲亲动物园,在这里大家可以和动物进行无边界的交流。沿着主园路一直往前走,在两边的小山坡上就有各色的三角梅。前面这个湖叫金蛇湖,每当夜色降临,在这个美丽的湖中,就会上演国内罕见、省内唯一的水幕电影。水幕电影是用水做屏幕,高有8米,宽有11米,湖中扇形的屏幕与大自然夜空融为一体,影片中的人物仿佛自天而降,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和梦幻的感觉。那画中烈火燃烧的场面就像湖面上燃起熊熊大火,给人以水相融的奇特视觉。

绕过金蛇湖畔,这里就是休闲的好去处------木屋山庄。沿着这边的石阶就是通往海边,前面就是中华白海豚观测台,这里是中华白海豚活动相对集中的海域,也是观测中华海豚的最佳方位。走过木屋山庄,看过中华白海豚观测台,沿着主园路再往前走,到达的地方就是被称为“天然地学博物馆”的缤纷峡谷,请大家随阶而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石头实际上是两亿年前侏罗纪时期遗留下来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火烧屿地层沉积之后,发生构造运动并产生褶皱和断裂,在缤纷峡谷里留下丰富的形迹,在两边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石头,想必大家应该清楚火烧屿的由来了吧。大家好大家在这里休息一下,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火烧屿的至高点,传说以前这里住着一个神仙,每天他都会在这里练剑,于是在他鬼斧神功的雕刻下,造就火烧屿岛上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当然这只是传说。在这里我们可以俯瞰整个火烧屿,海沧大桥就在我们的前面,海沧大桥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火烧屿和位于东渡的海沧大桥东岸游览区在 20__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两个锚碇一边是科技馆、一边是桥梁博物馆是厦门市的两个科普教育基地,因此火烧屿旅游就以“健康、安全、生态、休闲”为旅游宗旨。

好我们继续吧,现在我们下山去逛一逛火烧屿的环岛路吧,在那里还有许多奇特造形的石头呢,其实火烧屿还有一个名字呢------蛇屿,大家就不知道了吧,这个海岛以前堪称蛇的乐园,大大小小的草蛇、水蛇、花蛇之类,在海边、草丛中、树杆上,随处可见。不知不觉我们已出来大门口,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6:漳州东山岛导游词 福建概况导游词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泉州开元寺,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为1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请大家随我下车,关好车窗,代好您的贵重物品,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今天我们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里,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处,这也体现了泉州人兼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参观的开元寺是一座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我们泉州人常说: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泉州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好,各位团友,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内,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远看这两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刚刚有人说像是木头做的,又有的说是像砖做的,也有的说是铜做的,那还是让我们到近处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应该知道答案了吧,对它是用石头做的,但非常像木头做的,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特别是用花岗岩石表现仿木斗拱结构,是最具权威性的成就。这对姐妹塔,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他可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两塔最初皆为木塔,后毁于火灾,后又用砖,最后改建成现在的五层石塔,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称石塔之冠。东塔“镇国塔”高48米多,西塔“仁寿塔”高45米多,当年,建塔的工匠们把东西塔,特别是东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庄严。大家看东塔的的人物浮雕从他们的表情、发型、服饰、兵器、手势是如此形象,及细微处的衣服上的绦带都有有数十种花样,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熟知,凭想象是设计不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地看塔身,我们可以看见菩萨、高僧、罗汉、神将、金刚等琳琅满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在东西塔的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别小年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营造法式》一书中,也把这个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称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把扛负须弥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礼佛》浮雕,画面上阿育王在宫廷侍女环绕之中,从跪伏的大象背上下来,准备去社拜释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当作踏阶,于是侏儒托举负重,也就成为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泉州东西塔须弥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大家看,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着肩,拱着背,顶托巨塔的姿势;有的穿无袖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关侧脑,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拚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唿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这些没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们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须弥座的佛传图浮雕更富有艺术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东西塔须弥座的侏儒,不失为当时社会的写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样子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泉州东西塔创造了具有宋朝那一个时代的造型艺术也可从这对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近年东塔入选中国“四大宝塔”邮票发行。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也许可以说,开元寺就像是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品尝,细细回味,自有无穷余韵在心中。

好,各位团友,看完东西塔后,现在我们有15分钟照相时间,15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参观开元寺,谢谢!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xx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篇7:福建概况导游词

古径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xx多级台阶,经过“七 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 “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 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中国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20xx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9000部,计2.79万多册;手抄经书200多册;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纪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雕版2425块。这是清康熙年间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涌泉寺从宋代起就刻经、印经;清康熙间,成了全国出版经书的重要场所。至今,寺内还保存历代佛经雕版11375块,堪称一座佛经的宝库。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三颗舍利子与佛牙。舍利子是佛门高僧精、气、神的结合物,火化后遗留下的,会发光。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象,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

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回龙阁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开辟,元明两代重开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栏。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阁后有"兰花圃","兰花圃"3字匾额是1961年朱德所书。

篇8: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精选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篇9: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精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主殿为武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以张飞、赵云、王浚、谢玄、韩擒虎、李靖、郭子仪、王彦章、曹彬、狄青、徐达等历史上24位名将为从祀。左旁崇先殿,祀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右旁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赵云。其后进原为平屋,现改建为三层楼房,仿古装修。

朱熹题写的“正气”关岳庙现存文物编辑庙中现存文物,碑刻有:清乾隆四十三年官献瑶撰的《重修泉郡通淮街关帝庙碑》和乾隆四十二年重修通淮关帝庙收支情况的石刻,清咸丰七年的《关圣帝祖茔碑记》、《立看守碑》,嘉庆二十四年台湾林光复所书石刻,道光二十年苏廷玉书的《关帝觉世真经》。庙门外两壁嵌有石刻两方:左刻宋米芾书诗一首,右刻明董其昌书诗一首。庙内还保存着朱熹题写的“正气”、张瑞图题写的“充塞天地”及近代蔡浚书“鼎汉立宋”等匾额。楹联有“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等。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导游词】热点

【导游词】最新